禪門(大字版)

RM33.75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08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9*26cm / 216頁 / 單色印刷
ISBN:9789575989620

庫存只剩 1

貨號: 9789575989620 分類:

內容簡介

—禪修觀念‧具體方法‧活用與實用—
以「有」做入手的方便,
以「無」為禪修的方向,
以「努力修行」的過程,為永遠目標。

對於今日社會中忙碌不已的人們來說,開悟固然不易,但是若得初嘗禪修的滋味,也就非常實惠。若不能很快地體驗到大悟徹底的無我自在,也不用著急,若能練習好放鬆身心的工夫,可穩定情緒,也可增長一些自知之明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了。

這兩本書(編按:《禪鑰》、《禪門》)共收三十一篇文章,幾乎每篇都是介紹禪修的觀念和禪修的方法。不論你是不是佛教徒,也不管你是不是已有禪修的基礎認識,及哪一種程度的修行經驗,當你讀完之後,一定會有參考的價值。

禪宗的極致,以無門為門,不用任何方法。初步的著力點,還是要用方法。

這兩本書所收的具體方法,便是五停心、二入四行、禪七開示、平常生活、調身安心等。其餘的內容,無論用什麼字眼來做標示說明,都是貼緊著禪修的立場,向你介紹禪修觀念及禪修方法的活用與實用。

這兩本書所收各篇,除了七篇尚未刊出過,其餘均曾發表於《人生》及《法鼓》兩種雜誌。刊出之時,僅有兩篇由我直接撰寫,其餘都是幾位僧俗弟子及信眾們,將我演講的錄音帶整理成文。半數已於刊出之前,經我看過、改過,甚至全篇重寫過,另半數由於我的時間不夠,未能仔細修潤。因此這回我從英國禪七返抵紐約,利用一週的課餘空檔,夜以繼日地花了一番手腳,便以《禪鑰》及《禪門》的面貌跟讀者相見了。 ——聖嚴法師

 


目錄

自序

虛與實
慈悲與智慧
自私與無我
自我與無我
理性與感性
人生觀的層次
安心之道
清明心的重要
心靈環保
話夢人生
生命與死亡、學問與生活
照顧自己,關懷他人
談生涯規畫──立足點與方向感
淨化人生的責任、權利、義務
二十一世紀的佛教徒
讀經與修行

 


精采書摘

【虛與實】

一、以虛為實,以實為虛

請問諸位:有人的地方是虛呢?還是沒有人的地方是虛?有東西的地方是虛呢?還是沒有東西的地方是虛?事實上,有人的地方是虛,沒有人的地方是實;有東西的地方是虛,無東西的地方是實。

譬如:魚在水裡游,到處都是水,但魚的肚子裡不是水而是魚的細胞組織,所以有魚的水是虛,無魚的水是實。我們人在空間之中也是一樣,空間本身的密度很高,連在一起,故是實;人在裡面活動,占有一部分空間以後,這個「實」就會受到一點障礙,故成虛。故也應該說:「真空是實,太空是虛。」

可是「實」永遠是實,當人離開的時候,那個地方又恢復了原狀,正如魚游過以後,水又恢復了原狀一樣。所以實是永遠不變的,而虛是變動無定的,這個道理很容易懂。

而我們凡夫是顛倒的,以虛為實,以實為虛,所以產生煩惱。看到好看的就貪,遇到不適意的就瞋,事實上,這都是我們面對「虛幻」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如果面對「真實」,就不會有任何問題發生。因此,虛幻的世界、虛幻的現象,讓我們凡夫顛倒夢想,煩惱不已。

如果能離開虛幻的現象,便像《圓覺經》說的「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就能夠得解脫、得自在。

二、眼前所見無非幻相

很多人在電視上、照片上看到我,我說:「那不是我。」而面對面已經見到我這個人了,我還會說:「你見的不是我。」為什麼?這是因為師父的形象是虛幻的,師父的真相是無相的。真相無相,實我無我。我們如果能了解個中道理,則在我們面前出現的,不管是景物、人物或事物,全部都是假相、幻相,是虛非實。

有一次有個人拿了一枝花給我,他學釋迦牟尼佛拈花,叫我微笑,我拿了以後,往地下一丟。
他說:「唉!你怎麼把我的花丟掉了。」
我說:「這是假花。」
他說:「明明是真的,怎麼可能是假的呢?剛剛才摘下來獻給您,您就把它丟掉。」

心中把一朵花當成真花,已經有了問題,我把那朵花拿過來往地下一丟,丟掉了就丟掉了,只是一個動作—這是花,丟掉了。他不需要問我為什麼把他的花丟掉。他是問我這朵花代表什麼意思?我沒有回答他,我抓了它就丟掉了,表示一切有為法,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早上的露水,又如雷雨中的閃電,都是幻景,瞬息消逝,是因緣所生,幻起幻滅。

如果能夠知道一切現象是虛幻的道理,我們就有福報;不知道是虛幻的,我們就有煩惱。知道虛幻,而能夠面對虛幻,不排斥虛幻,也不追求虛幻,那就沒有問題;以幻易幻,用幻法來交換虛幻,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的現象。

所以那枝花,對我而言,有與無都好,對當時的那個人而言,我丟掉它是比較好的。

三、明因果則不憂不懼

自然現象的產生,本身都有其原因,稱為因果關係。因果絕對是存在的,有果一定有因,因為有原因,所以產生這樣的現象。我們應理解那個原因,或者另外加上原因,使結果產生變化。雖然是虛、是幻,可是一定有原因才會產生這樣的現象。現象會變化,有的是本身的因素會變化,有的是另外加上了因素使之變化。所以對任何事情不要太樂觀,也不要太悲觀。

太樂觀就好像醜陋的武大郎娶到美麗的潘金蓮,武大郎實在太幸運了,但是歡喜得不要太快,殺身之禍就跟在後面。凡事如果覺得很幸運,說不定馬上就有災難臨頭,所以要小心謹慎。

但是也不要太悲觀,不要太失望,認為前面沒有路走,沒有希望,其實路多得很呢!有的人,人家尚未替他製造絕路,他已為自己製造絕路,當然最後是沒有路走。

然而,因緣是會變的,但不要僅是靜觀其變。譬如一棟大樓失火了,你說:「不得了了!讓我靜觀其變。」結果到最後全部燒成灰燼。所以能夠搶救就得搶救,能夠灌水就要灌水;如果已非人力能夠挽回,那就聽其自然吧!以虛為實,要努力,以實為虛,放得下。

四、要提得起,也要放得下

我們要幫忙讓好的變得更好一些,壞的事情,不要讓它再壞下去。如果大樓已經燒掉了,能起就起,不能起就不要再起,不需要害怕,害怕也沒有用,不必恐懼,恐懼會使得情況更糟!

我們以虛為實,以實為虛,所以有煩惱,這就是《心經》所說的「顛倒夢想」。

此外,「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也含有這種意思。色是現象,空是空性。我們的色身本身是一個虛幻,農禪寺也是虛幻的,一切都是虛幻的,但也各有其功用。可以提起時當提起,必須放下時當放下,不要害怕,不要擔憂;能夠改善則改善,不能改善則放下,不必慌張,不必恐懼。

所以,真正有禪修工夫的人,在遇到大風大浪的時候,能夠心不驚惶,不會亂了腳步。(摘錄)

重量 / Weight 0.6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