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你快樂嗎?尋找快樂的方法有千百種,透過聖嚴法師的智慧與生活化開示,為你開啟真正的快樂!
人可以永遠快樂,而不煩惱嗎?戀愛的人怕失戀、有錢的人怕沒錢、得意的人怕失意……,有沒有一種「真正的快樂」,可以讓我們的人生只有希望,沒有失望呢?
聖嚴法師綜觀各種讓人不快樂的原因:生老病苦、怨仇憎惡苦、求不得苦、身心煩惱苦,帶領我們超越煩惱的層層幻網,不但告訴我們什麼是讓人「受苦」的原因?更引領我們發現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本書透過「你快樂嗎?」、「什麼是苦?」、「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找到幸福的起點」、「轉化主觀的感受」、「得到真正的快樂」六大主題探索自我,幫助我們看清苦樂的本質,找到自在面對人生苦樂的方法。
有了聖嚴法師的開心妙法,快樂,將不再只是被外境左右的情緒反應,而是一種深刻的內在智慧力、慈悲力,成為我們的美好生活態度。
目錄
編者序
你快樂嗎?
真正的快樂是什麼?
追求快樂是起點,不是目的
自找苦吃的人生
「痛」並不等於「苦」
你在苦中作樂嗎?
心胸開朗,就不受環境局限
什麼是苦?
痛苦的發生與消失
一點也不苦
知苦、體驗苦、不以為苦
不眷戀,也不逃避
好好善用「臭皮囊」
不斷變化的心念
遠離「苦」的感受
放下「自我」的幻覺
放下一切負擔
少欲知足真快樂
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即使生病,也不痛苦
老化是自然現象
身殘心不殘
死亡並不可怕
自由自在的人際關係
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不再為情所困
讓愛情發揮正面的力量
心理健康了,身體才會健康
超越別離的痛苦
有聚有散才能成長
找到幸福的起點
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在不斷的錯誤中學習
感謝抱怨的人
化自私的欲望為奉獻的願望
什麼都不求
合乎因果的追求
許一個不會落空的願
轉化主觀的感受
沒有一個不變的「我」
隨時轉換主觀的感受
不以自我為中心
感同身受,就能放下執著
慈悲是為了保護自己
「因緣」就是自然現象
收心的練習
得到真正的快樂
無常就是永恆
不離煩惱,也不起煩惱
快樂不需向外尋求
苦與樂只是主觀的感受
追求更高層次的快樂
不為任何目的而奉獻
不貪著禪定之樂
最快樂的人
精采書摘
「因緣」就是自然現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種「因緣觀」,能幫助我們轉變觀念、破除執著,做出正確的決定,避免被七情六欲所困。
當我們面對各種誘惑或刺激時,無論產生的感受是痛苦或快樂,都要馬上想到,這些境界以及伴隨而來的感覺,只不過是物質彼此接觸後所產生的一種效果,並非真實的存在。例如,當我們看到一朵花時,不要立刻判斷自己喜不喜歡它,因為花僅是花而已,要將它獨立在所有價值判斷之外,才不會產生誘惑、刺激的問題。可是如果我們賦予它價值判斷,當「美」的念頭出現後,心想:「這個顏色好美!我從來沒有看過這麼美的花!」單純的物質現象就變成誘惑,因為有了「喜歡」的念頭,就會想將它據為己有,一連串的煩惱就會接連而來。所以,當我們看到一朵花時,念頭就要止於「這是一朵花」,而不要有好惡的分別。
有時我們以為自己喜歡某些事物,事實上卻不一定真的如此。有一年春天我到英國旅行,看見路旁花團錦簇,我覺得這樣的景色很美、很有意思,但是看多了以後,就漸漸覺得不稀奇,也就視而不見了!等我到達禪修道場後,那是一個乾乾淨淨的地方,只有草、沒有花,所以當有人摘了幾朵花插在瓶子裡、放在餐桌上時,我又注意到花了。於是我心想:「我究竟喜不喜歡花呢?」然後我再看看它,了解到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喜不喜歡,從因緣的角度來看,花就只是花,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任何事物都是因緣所構成,有因、有緣,當各方面條件聚合之後就會發生;當因緣不具足時,自然就消散了。一朵花也是如此,當它漸漸枯萎之後,就會被當成垃圾丟掉,此時已經沒有美不美的問題,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而已。《紅樓夢》裡的林黛玉,把自己的生命和花朵聯想在一起,因為有這種聯想,所以產生了煩惱與執著。當她看到花朵掉落在地上,就會觸景傷情,覺得花朵好可憐。相反地,如果能夠獨立看待這些自然現象,花開時就是開,花落時就是落,知道一切都是因緣,就不會產生煩惱。
所以,聚是因緣,散也是因緣,所有的一切無論好壞,都是因緣。只要從因緣的角度來看待,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事物能夠讓我們產生煩惱、執著而感到痛苦了,當然,這是需要不斷地練習。例如,當我們看到了自己很喜愛,但並不是很需要的東西時,馬上用因緣觀來看,心想這個東西原本就是這樣,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我現在也不需要它,如此便不會受誘惑了。
當我們能夠分清楚自己和外在事物之間的主客關係,不讓自己與它產生關聯性的想像,就不會有太多的執著。走進百貨公司時,看到很多美麗的服裝以及化妝品,但是我既不能穿、也不能用,所以它們和我沒有關係,既然和自己沒有關係,就沒有誘惑的問題。
分得清楚「沒有關係」和「有關係」就是因緣觀,但有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有時只是覺得好玩,就想把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帶回家。例如,有些人覺得飛機上的雜誌不錯,就把它帶回家,但帶回家之後卻不一定有時間閱讀。或是逛書店時,看到每一本書都喜歡,結果買了一大堆書回家,往書架上一放,從此就不聞不問。
一本書要從頭到尾看完才算是真正擁有,否則買再多書也都和你「沒有關係」。但我們總習慣向外攀緣,看到任何美好、漂亮的事物就想擁有,才會造成這麼多苦惱。因此,唯有明白因緣的道理,分清楚自己和外在事物之間的關係,才能讓我們免除誘惑及七情六欲所帶來的痛苦。

-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