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離佛號,以「信願行」航向成佛解脫之道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三月十六日和十七日举办【念佛禅二】,这是继2012年之后时隔十二年再次举办念佛禅活动,邀请到法鼓山禅堂监院常乘法师带领和指导,每天皆有近100人参与。

念佛禅是禅修的法门之一,以念佛为方法,而来达成禅修的效果。圣严师父在念佛禅二第一天的开示影片中提到:「念佛禅一定是知道自己在念佛,清清楚楚在念佛,而不是要入定。念到心安定、安静,没有杂念妄想,跟佛号合而为一,融入其中。」总护常乘法师在第二天的大堂分享后,进一步讲解到因为入定会让心没有作用,而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使用定慧同时的原则,即清楚放松的同时也观照到整体,就是在修行。

总护常乘法师与悦众常寂法师、演明法师和多位悦众菩萨在【念佛禅二】这两天内带领大众经行绕佛、跑香念佛和坐念止静。常乘法师在第一天便开示大众「信愿行」之中的「信」即首先要相信自己现在正在使用的修行方法,相信自己最终能成就佛道,也在大众念佛声逐渐微弱的时候,慈悲鼓励和鞭策要清清楚楚高声念佛,念念不离佛号。

此次【念佛禅二】有许多第一次参加「念佛禅」的学员,大家纷纷表示受用于法师教导的四种念佛方法和念佛时的换气方式,而且清楚专注和高声念佛能有效地减少妄念,让身心更收摄。学员黄清云惊喜发现跑香念佛竟是如此喜悦的修行方法,轻松又摄心;王书卿则表示当听到大家同声念佛的时候非常感动,因为可以和这么多善知识走在成佛解脱的道路上;张凤枝很感恩常乘法师这两天来对大众的慈悲砥砺,让原本陷入身心疲累天人交战的她提起心力继续前行。

文 / 郭紫薇
图 / 陈永亮、林振东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40316~0317 念佛禅二

2024學佛營【佛陀教我 It’s ok not to be ok】

为了响应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人类精神健康的关注,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月29日至3月3日,首次举办以“【佛陀教我It’s ok not to be ok】——从《阿含经》学习自我疗愈”为主题的4天3夜学佛营。

约60余位参与者相聚在万达镇佛教协会,透过经典的导读、小组讨论及互动游戏,解行并重地体验规律团体生活,并从中找到真正疗愈身心的观念与方法 ——觉照并清楚知道每个当下自身五蕴变化,练习以无我的态度为烦恼解套,重拾自在人生。

授课暨监院常藻法师把课程编制成四大单元:如实觉知五蕴变化;烦恼不等于我;对一切受不期待也不讨厌;心安于四念处,与《阿含经》中的小故事相结合,透过8堂各一小时的课,为营员们剖析讲解烦恼的本质,厘清学佛路上的迷思与束缚。

学佛的人常以自身烦恼是否有递减,快乐是否有递增来衡量自己学佛的进度,无形中为自己定制了“要呈现完美形象”的枷锁。学佛是以学习佛陀的慈悲与智慧为目标,但在转凡为圣的过程中,自己种下了什么因与缘更为重要。并非为了维护完美的形象,而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或让自己变得麻木无感。法师表示,唯有如实觉知自己当下的情绪,不为它添加自身过往的经验及未来的担忧,不与其对抗,了解情绪背后是由五蕴的因缘和合组成,没有单一主宰,也不会永恒不变,知道一切现象都是暂时组合存在的,才能为自己的心松绑,让自己有回应方式的选择权。同时也不因自身对情绪的惯性逃避,而让它成为一触即发的雷点,导致无法掌控,或需要收拾残局。

烦恼的升起亦是如此,并没有实质不变的唯一导因,而是多个因素相互推动汇集而成的结果,所以烦恼不等于我。在解释“五蕴”及“我”的观念时,有营员发挥巧思地以马来西亚有名的菜肴“四大天王”为譬喻:五蕴就是组成这道菜肴的臭豆、长豆、茄子、羊角豆及辣椒,而“我” 就是这几道菜肴暂时组合而成的假名。正因世间万物当下呈现的现象皆是诸多因缘聚合而成,所以佛陀在入灭前对弟子的最后叮咛是以观“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为依归,让自己能够正念觉知地活在当下,不与因缘法则相对抗。法师进一步补充到:心不期待也不讨厌地接受每个因缘的到来,既是真正的安心,而非表象上的须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安心。法师也以经文说明许多佛弟子在经历病痛,以及从凡夫至解脱道的过程,都是以四念处为修行方法。

为了让营员有机会思考及消化所学,每堂课结束后也设有小组讨论环节,透过实际例子的讨论与探究,厘清学习盲点,也将这些新观念与自身生命连结,让佛法不仅有理论,更是实用及有生命力的!营员们也有机会在结业呈现中,集体创作,汇整所学,以戏剧演出和图表的方式简述呈现。营员们生动且幽默的诠释,让观众席的笑声及欢呼声无有间断。

此外,营间八式动禅、早晚坐、出坡及瑜伽运动等环节,让营员们将课程所学立即运用和体验:练习着回到当下,觉知当下。营间的三大互动游戏,不仅紧扣课程主题,更让营员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自己。当中【生命曲线】让营员们有机会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重新检视自己生命里重大事件所要给予的馈赠;【价值拍卖会】让营员们深刻体验“得到的雀跃”及“失去的失落”,在急速起伏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如实地面对自己、了解自己,发现生命中最珍贵的、可取舍的、求而不得的价值,也在这变幻莫测的游戏过程中,理解善用如梦的人生,提升自身的修行——“借假修真”这回事;【海难余生】的突发事件,则让营员们有机会体验无常,面对求生的抉择,珍惜及感恩所有得来不易的因缘汇聚。

结业前的大堂分享更是精彩:有位学员表示参加营队后才明白,原来学佛的人不需要否定自己焦头烂额的一面,只要清楚最终想要朝往的方向,过程中,如实地面对自己及身处的因缘条件,一点一滴的觉照调整即可;也有学员重新诠释“爱自己”的方式,不是靠外在物质的满足,而是如实地接纳自己的情绪,无需耗费力气与它们对抗,内心即可安稳自在。

离营前,授课暨监院常藻法师跟大家分享了促成本次营队的诸多善缘,而这些善缘的聚散显示了佛陀教的因缘法是触手可及的,同时也勉励大家,不论顺逆境皆要好好照顾好自己与佛别无差别的五蕴!让它时时刻刻回到当下,不为过去懊悔,不为未来担忧;相信活好当下的每一刻,既是在为未知的将来储备资粮!愿大家从这份佛陀及祖师大德遗留的智慧中受益,并将其惠及予更多有需要的人,让大家有机会净化自身的烦恼,开启幸福自在的人生!

文/叶丽芹
图/李梓铭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
1. 20240228 学佛营~集训
2. 20240229 学佛营~Day 1 报到
3. 20240229 学佛营~Day 1 课程
4. 20240301 学佛营~Day 2 特别活动
5. 20240302 学佛营~Day 3 出坡
6. 20240302 学佛营~Day 3 晚坐
7. 20240303 学佛营~Day 4 各组分享
8. 20240303 学佛营~Day 4 圆满

活出生命的精彩~ 【如何用禪修來安身、安心、安家、安業】座談會

为将佛法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于1992年提出了“心灵环保”。自2016年起,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举办【心灵环保禅修营】,旨在接引社会及企业领袖来学习禅修和认识佛教。作为第三届【心灵环保禅修营】的热身活动,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月25日午间举办一场座谈会,由马来西亚伟事达企业教练黄家建居士主持,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常藻法师和机兴集团 Khind Holdings Berhad 执行主席郑秉吉居士对谈,与近50位受邀对象一同探讨禅法如何达到安定身心的作用,进而延伸到家庭、职场和社会。

佛教的禅法

圣严师父曾说:“禅法就是佛法;即是净化人心、净化社会的观念和方法。”常藻法师进一步阐明,禅修不是佛教专有的,在古印度时代就有各宗各派的修行人在修禅。有别于其他的禅修,“佛教的禅修引导我们朝往透过安定的身心,清晰观照自身身心运作、了解自己,进而理解世间运作的真实面貌,最终产生没有烦恼的生活智慧。” 佛教的禅修不听音乐,不亮盐砖灯或点香为辅助,而是回归自己的内心。

心灵的健身房

“若要在身体上看到明显变化,短期内到健身房运动是难以获得效果的。禅修也是如此!”秉吉补充道,禅修即为心灵的训练,虽然常妄念纷飞,但透过固定的方法如观呼吸,能时刻提起觉照力,再回到方法上用功。他譬喻禅修就像驾车的导航,“及早发现走错路,便能及早做出调整,把问题纠正过来。”当问及为何愿意花费大量时间长期投入禅修活动时,他笑著说:“生意人做事会先衡量是否值得,从中学习到的无常与因缘因果观让自己在经商或是个人生活上都能应对自如。”

放下的智慧

“禅修犹如死亡体验,需要放下手机,与外界完全隔绝。”秉吉回忆起早期参加禅修活动的经历,“在禅修时,一些平时难以想出来的点子会不断涌现。”然而,正因无法做笔记,他学会了舍弃一些与当下无关的琐事。“在不被过去和未来念头所干扰,随时训练自己的心回到当下,这就是觉照力。”常藻法师认为:“当我们的心能够好好地享受当下,所训练出来的心灵肌肉,才是我们一生中在家庭和职场中能清晰做出判断的关键。不断练习舍掉跟当下不相关的事物,就能让我们的生命当下真实而丰富,展现出它最精采的一面。”

提升人品、建设净土的禅法

圣严师父曾开示道:“禅法不是世俗化的商品,不是神鬼化或神秘化的宗教,不是学术化的哲学,不是福利化的救济;禅法乃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观念和方法,因为禅法就是净心与安心的方法。常藻法师强调,真正的『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需要回归到自己身心的清净与净化,不受外在环境的变动影响,让自己少一点烦恼,“这过程当中的关键不是努力去克制自己的情绪或让自己不起烦恼,而在于放松。”常藻法师指出,法鼓山的禅修指导会先引导学员放松身心。能够放松就不会将自己置入现象当中,而能欣赏它美好的一面,生活的烦恼便能减少,更能以智慧回应每一刻的变化,远离惯性反应的束缚,内心就有力量去自主自己的生命。

佛教的自我认识

佛教对于自我认识与一般社会上的自我认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仅仅是了解当前的自我状态和情绪,更进一步地让我们认识到情绪和反应都是因缘和合的,即是众多因素的交织而成,而非实体存在。常藻法师表示,“我们来学佛并非要求自己改变成为另一个人,而是在自己个性特质的基础上,认清自己不会永远是这样的,”透过觉照自己每个当下的反应皆是众缘所成,我们就有机会破除其中连贯性,当下就是解脱和觉悟的机会。“所谓的佛心或佛性就是当我们的心不受外在环境与身心内在因缘所影响,而能展现出本来面目时,即便是短暂的一念,也蕴含着幸福和快乐,这一念就是解脱的当下,也学着把这个当下延续下去,让它变成一分钟、十分钟、一年、甚至一辈子。”

人生的必修课

“人生会苦是因为心随境转,当遇到不如意事就会觉得生命走不下去了。”经商多年的秉吉坚信,把不如意事当作是个学习的对象,跳脱出“我”置身在其中的框架,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转化心念才有机会把事情看得透彻。在这个资讯爆炸的年代,所有资讯垂手可得,虽然我们知道了净化身心、转变心念的诸多方法,当我们一个也做不到时,这会打击我们的信心,让我们感到气馁。因此,禅修被视为是学佛的必修法门,透过禅修来训练心灵的肌肉,让所学到的观念变为实践,实现真正的心灵净化。

生活处处是禅堂

世间事绝对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而在经历每一件事的时候能够不起烦恼,是我们个人的修行功课。常藻法师形容,“生活好比禅堂,我们可以在打坐时把坐姿调好,专注地体验呼吸,但过程中我们或许会感到背痛、腿麻、不适,即便在生活中我们已尽力创造了最好的因缘,我们也无法确保每一件事都是顺心如意的,”若能觉察到这是自然的过程,接受并不起烦恼,当下即是解脱。阅读食谱和实际品尝食物是截然不同的体验;虽然看食谱能让人心情愉悦,但无法品味美味。期待民众能亲临法鼓山参与禅修活动,真正体验“禅悦为食”的法喜。

◎文/罗志豪

◎图/黄俊杰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緬懷師恩:無需紀念,只需行願!

无需纪念,只需行愿!

正月初九适逢圣严师父圆寂15周年,曾透过不同管道蒙受师恩的131位信众,齐聚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参与2024年【法鼓传灯法会】缅怀师恩,将智慧灯相传,慈悲愿心相续。

“报师恩最好的方式是自身精进用功!“

监香暨监院常藻法师表示,“师父曾对信众说过,无需送他什么贵重的礼物,信众给予他最好的礼物就是参与修行活动,点亮心中的慈悲与智慧将其传出去,共同完成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

当天的活动以监院常藻法师带领安定身心后,唱颂“阿弥陀佛”圣号报师恩的环节开始。

接着的重点活动是全球主要分支道场通过近8千人连线主会场金山总本山的方式同步进行。先是一同观看圣严师父的开示纪录【什么是禅】。禅净化人间,让我们回到本来善良、快乐、有智慧和慈悲的状态;用禅心看待世界就是在生活中实践心灵环保了。

接着,方丈和尚果晖法师以【同愿万行】为主题的开示。方丈和尚表示灯相传、愿相续,我们要传承的是师父的悲愿,佛法的心灯,通过大众一同实践师父提出的理念——“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方丈和尚也鼓励大众以师父提倡的四种环保、三大教育,共同修学、护持与弘扬汉传禅佛教。

而圣严师父的海外法子代表即继程法师和吉伯.古帝亚兹分享师父传法予他们的经历与体悟。继程法师表示佛法从理解到体验,教理到实际的运用都可以以禅修来贯通。而吉伯.古帝亚兹说明只要慈悲对待所有人,就能一起建设人间净土。

“以师父的悲愿为我们的同愿,以众生的幸福为我们的幸福。”

道场信众与全球法鼓山信众同步进行传灯,发愿及回向的仪式,传递着从释迦牟尼佛延续至今的盏盏明灯,发愿将其代代相续。活动结束前,法师们也将圣严师父书写叮咛的《人生所求四大美事》送于参与的信众。“人生所求四大美事为:求福当先种福培福惜福,求禄当先广结善缘,求寿当常保健,求喜先笑面迎人。”愿大家能将福禄寿喜的幸福心法,传扬到世界各地。

文 / 陈俪贤
图 / 叶丽芹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40218 法鼓传灯日暨传灯法会

禮懺發願龍年有幸福    馬來西亞信眾傳遞滿溢人間的祝福

甲辰龙年新年新气象,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也因此换上了红通通新装,内外张灯结彩、新春花艺点缀着每个角落,许多民众携老扶幼,阖家前来道场献灯、祈愿祝福、自制御守等特别春节活动,无处不弥漫着温馨的春节气息。除此以外,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从2月9日(除夕)至2月24日(年十五)期间举办了一系列的新春活动,邀请大众回寺与佛菩萨团圆。


辞旧迎新,改往修来
除夕夜,百余位信众在享用过年夜饭后,齐聚于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参与【除夕拜忏】,藉此因缘回顾自己在这一年里的言行举止,至诚恳切地反省和忏悔来为心灵辞旧,并从心发愿要止恶修善。监香演明法师开示:「好的心行要继续努力,不好的则需要加以改善,」因此需要以忏悔心来面对自己身口意行为过错并检讨,以更积极和光明的心灵迈进新的一年。


发愿学佛,安住正念
在三宝祝福下,礼忏涤净烦恼垢秽,再透过发愿来实践佛法。年初一上午,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举办【新春普佛法会】,吸引近150位民众携家带眷赴寺礼佛拜愿。监院常藻法师勉励大众将学习到的佛法观念和方法实践于日常生活中,遇到任何境界都能正面解读和逆向思考。「即便再不如意的事也可以学着转变自己当下的念头,让自己从中学习成长。」例如职场上觉得受到刁难时,就会认知到每个人有不同的习惯、想法和特性,所以不能主观地让所有人都迎合着自己。能尊重和接受他人,且不生起烦恼,心量就会变得豁达而有所成长。

共聚怡保庆新年,祈愿祝福回向众生
年初四,邀请监院常藻法师及常寂法师前往法鼓山怡保共修处(法聚舍)带领「人间有幸福」新春活动。现场弥漫着无尽的欢笑声,近50位穿着喜气洋洋的信众欢喜参与。大家将对新年的期许、展望写在卡片上,并亲手制作成充满祝福的御守。监院常藻法师及常寂法师在新春祝福与开示中,不仅将人人挂在嘴边的「恭喜发财」以佛教的七圣财来诠释,也带领大家以「四弘誓愿」祈愿, 愿大家在甲辰龙年能重新制定快乐的方程式,惭愧忏悔学习成长,转心不转境!

元宵节,130位信众相聚于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参与了【燃灯供佛法会】,虔心持诵法会仪轨,并藉由燃起有形的光明灯,照亮内心无形的智慧与慈悲之灯。监香演莲法师以佛教灯谜「只有你和他」带出深刻的佛法观念——「无我」,勉励大众要将慈悲心扩大,在献灯时不仅为自己祈愿,更要对世间一切众生做慈悲祝愿,功德回向。

在元宵佳节落幕之际,表示2024农历新年已经来到了尾声。整个春节期间,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迎接千余位大众回寺走春拜年,携家带眷一同来礼佛、献灯、新春祈愿、制作御守等特别活动,体验寺院独有的新年氛围,并将身心平安的观念和方法带回家,把安定的力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创有幸福的人间!

◎   图文/文宣组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1. 20240209 除夕拜忏
2. 20240210 新春普佛法会
3. 20240213 怡保新春活动
4. 20240224 燃燈供佛法会

歲末感恩幸福滿溢 馬來西亞信眾傳遞無限的祝福

“播平安的种子,开幸福的花;人间有幸福,因为你我他!”1月21日早晨,近300位义工身着节庆服饰,携家带眷参与【迈向2024人间有幸福—岁末感恩分享会】,现场充满了热闹喜庆的氛围,精神奕奕地高呼着马来西亚道场的队呼,与全球16个视频点连线的信众拜早年,共同迎接“2024人间有幸福”的到来!

“帮助自己来安心就是修慧,帮助他人来安心就是修福。”方丈和尚果晖法师表示,环境或许无法完全顺从我们的心意,但我们却能够掌控自己的心,随时随地运用佛法来安自己的心,因此幸福就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方丈和尚也分享了一项喜讯:马来西亚即将于宗教地启建新道场。预计于2027年全面竣工的新道场旨在为繁忙都市中的民众打造一处安心场所,并成为法鼓山在东南亚弘化与禅修的重镇。

合唱团为大众献唱了多首脍炙人口的佛曲及新春串烧曲,尤其在本地创作的“眼前当下”一曲,观众挥舞着手机的闪光灯,现场星光熠熠,跟随旋律摇摆大合唱。当可爱的悟宝熊惊喜登场时,现场一片轰动,笼络了不少小朋友的心,纷纷举手抢答赢取礼品。

“每个活动的促成,少了哪一组都不行!”监院常藻法师感恩义工们在过去的一年里,成就了大众一起来道场培福修慧,也在过程中练习实践、体验佛法来对治自己固有的思惟模式。法师期许义工们在新的一年要持续练习着放小自我、放大心量,“不是个人的表现,而是将大众利益置于首位,使生命发挥更大的功能,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发现原来生命可以变得如此有意义。”

“法鼓山真的是一个潜能开发中心!”结业于2023圣严书院福田班的黄俊杰和黄昭元坦言,“从未当过主持人的我们,是秉持着做中学、错中学的态度来承担起这份责任。”印裔香积组义工斯蒂芬妮发心烹调了两道印度佳肴——黄姜饭和土豆咖喱,与大众共享美味。此外,僧团法师、现任与历届召委、现场信众一同进行本地新年习俗的“捞生”仪式(寓意风生水起),期许透过个人的善念带动起善的循环,汇聚所有小小的好,变成大大的好!

多年前曾参加岁末感恩分享会的翁宝莲和叶丽宣两母女,今年特意参与其中,深刻感受到将感恩的精神融入游戏中既富趣味又有意义。来自国外的孟演曦欣喜地表示:“能够参与岁末感恩分享会,让我仿佛回到家过年的温馨感觉。”对于法鼓山大事记里报道的各项弘化事迹,她倍受感动,并期盼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佛法,以此提升人品,让净土在人间处处展现。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将于农历新年期间举办【新春系列活动】,欢迎信众阖家前来道场走春。活动详情,请点击 https://bit.ly/47Le6Lq

文/文宣组
图/林振东、纪月红、陈心兰、叶丽芹

體驗法鼓山 ‧ 開啟自性大寶山

在被雨水洗礼过的清晨路上,福田班学员以三步一拜体验朝山礼拜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圣严书院福田班的90位学员和义工于12月18至21日专程到台湾追根溯源,展开一连四天的参学,旨在更进一步地贴近法鼓山的精神和理念,除了巡礼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和农禅寺,行程也结合了课程、早晚课、朝山礼拜等活动,让学员们深入体验法鼓山的禅悦境教与法鼓家风。

“你们可能觉得法鼓山的电梯设计有些独特,为什么没有直达电梯,而是采用了蛙跳式的设计呢?”信众教育院常遂法师表示,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在早期规划时考虑到保护原山面貌及生态,宁可修改设计将建筑缩小或进行移植栽种,也不刻意因整体建设而改变原有的地势与环境。法师补充师父对建设的期许是每一寸土地都能达到禅悦境教的功能,因此山上没有特别种植艳丽的花朵。在离开课堂前,法师点明了体验法鼓山的三种方法:收摄、安定和放松,在导览员的引领下,学员们逐一巡礼溯源,参访了大殿、祈愿观音殿和开山纪念馆。

“许多人认为山上连续下雨或许会造成不便,但我却觉得山上最美的时刻就是雨天,因为这里的雨绵绵不断,宛如烟雨蒙蒙。”刚从户外巡礼回来的学员深切体验到了常年细雨的金山,也对果治法师这番话产生了共鸣。

法师提到法鼓山整体建设遵循师父制定的五个设计方针,即简朴、实用、容易维护、具本土及地域文化以及前瞻性,秉持着“够用就好”的概念,将多余的资源分享给社会大众,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此外,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兼法鼓文理学院副校长果镜法师叙述了师父以悲愿、前瞻及远见构思并创办的一所“博雅”大学,以心灵环保为核心价值的佛教学系,透过生命、社区、环境和企业四大触角,肩负起对社会乃至全世界服务的远大使命,期望将法鼓山的理念推广至全世界,使处处和乐与平安。

刚从泰国、新加坡弘化回国的方丈和尚果晖法师,专程于20日上午亲临现场关怀学员们,提醒学员们要牢记师父所撰写《四众佛子共勉语》的其中一句话:“为了广种福田,哪怕任怨任劳”,并引述师父的谆谆教诲,劝请学员们要努力成长、修福修慧,以个人的生命服务奉献大众,实现自利利他的菩萨精神。方丈和尚更以佛陀的“耕田法”勉励学员,譬喻信心为种子,苦行为时雨,智慧为犁轧,惭愧心为辕,正念自守护,说明了平时要勤耕福田,驯化自己的心牛,并强调尊重不同种族和宗教的重要性,“弘扬佛法不是改变他人原有的信仰,而是透过分享佛法的好,让更多人在生命中运用佛法的慈悲与智慧,这才是真正在弘扬佛法。”

“你曾见过牛角尖吗?往牛角尖里钻,道路狭窄又黑暗;为何不转身,迈向一片海阔天空?”农禅寺监院果毅法师回忆起与圣严师父的有趣互动,说明了逆向思考的重要性,即便被误解,我们应清晰感知内在的觉受,从容面对与处理现象,将所遭遇的人事物皆视为个人成长的宝贵因缘。师父曾言:”追溯法鼓山的源头,不可不知道农禅寺。”在第四天上午,学员们前赴“水月道场”参学,法师借此机会向学员介绍农禅寺的定位,即是法鼓山的发源地,也是一座景观道场,“除了提供给信众修学佛法的场地,同时透过环境的打造,让民众感受到安定氛围,进而有机会接触佛法。”

“当我们在户外走访时,导览员细心地为学员们一一介绍每个景点及其内涵或功能,即便是冒着细雨,我能感受到她的音声及神情是法喜充满的,让我为之动容。”首次到总本山的学员丘咪丽分享道,无论是义工们的亲切还是山上环境所带来的宁静,都让她感受到回家的感觉。 “从前在影片和照片所见的法鼓山,这次真实地映入眼帘,除了觉得震撼于宏伟的建筑,更是多了一份莫名的感动。”学员谢佩紊描述她在法鼓山的每个角落都看到了师父的悲心宏愿,期望未来能够带着家人再度参访,深入体验法鼓山所带来的那股安定身心的力量。

“初发心不难生起,要发起恒常心才是真正的考验。”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常藻法师叮咛学员们在学佛的路上不可能会一直一帆风顺的。若起退心,切记不要被逆境的种种现象牵着走,应当提醒自己的生命该朝往哪一个方向,透过六度万行来修学佛法、实践佛法、体验佛法。 “因感动于他人成就我们来学佛的因缘,我们很自然而然地会回馈与奉献我们自己,成就他人也有因缘来学佛,因此培福修慧是学佛的一体两面,期许日后在道场会经常见到诸位来学佛和当义工。”

文/黄俊杰
图/纪月红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1. 20231219 体验法鼓山之导览篇
2. 20231220 体验法鼓山之上课出坡朝山篇
3. 20231218-1221 福田班~体验法鼓山

不一樣的寺院跨年夜

近三百人参与了这个以叩钟偈和礼佛的方式送旧迎新的活动,
其中不少是一家人共同來参与。

一年一度的【跨年祈愿】活动于12月31日晚间圆满落幕,近三百人以叩钟偈和礼佛的方式共同参与,体验了不一样的寺院跨年氛围。

监院常藻法师以温暖的语调问候大家:“过去一年,您过得好吗?”并向大家介绍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推动的“心灵环保”源自佛陀的教诲,教导我们如何让自己的心时时刻刻保持安定平静,天天没烦恼,日日是好日!

法师以生活案例来说明如何落实《维摩经》说的“心净则国土净”,并引用圣严师父108自在语“世间本无垢与净,只缘自起分别心”勉励我们放下个人喜恶爱憎的执着,活在当下用一颗全新的心来与环境互动,就会处处感到快乐幸福!

练习转心不转境,好好经营自己的法身慧命,让新一年的业,因佛法而变得不一样!因为我们要成就的,不只是外在的现象或结果,更重要的是心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4新春灯在活动中正式亮灯!现场设有新春点灯柜台,通过自行书写和悬挂灯卡,让大众亲身感受并深刻领会祝福的含义。同时,还设有劝募柜台,让大众有机会参与“都市中的心灵绿洲”新道场建设,以利益无量众生。

从即日起,欢迎大众为自己和家人点亮新春灯,以及全年光明灯,传递祝福,迎接充满光明、平安和幸福的一年。

文/郭紫薇
图/黄贞全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31231 跨年祈愿

與大自然「童」在一起

学校假期间,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12月16至17日举办儿童生命教育【禅悦慧艺假期营】,以大自然为主轴,旨在引导孩子们逐渐认识、亲近,并培养对自然的深切关爱。活动吸引了20余位年龄介于8至12岁的小学生热情参与,使得整个道场内外充满了童声童趣。

在首日上午的“一棵大树”环节中,营员们得以深入了解一棵树的内外结构。通过逐层排列出树木内在的组成,他们不仅增进了对树木运作的认知,更唤起了对人类需要爱护及保护树林的觉知。营员们还在许愿卡上写下了对树木的真挚寄语,通过这种方式向大自然传递着他们深深的关怀与祝福。

下午的“水果禅”活动仿佛让营员们品味到水果从种子到开花结果的奇妙成长过程。以自身的眼、耳、鼻、舌、身,营员们透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专心一意地体验吃苹果。“放慢了节奏,觉知也变得灵敏了许多,才发现原来吃苹果可以有如此丰富的滋味!”最令人欣喜的是,营员们竟然在纸上绘制出了一颗苹果从无到有的过程,清晰地描述及表达了他们对水果生长的深刻理解。

第二天,活动转移到户外进行,营员们在义工老师的引导下亲临昨日刚结识的“树朋友”面前。在Taman Rimba Bukit Kerinchi,营员们投入了“寻宝游戏”活动,运用视觉观察与捡起随手可及的石头、叶子、树枝,细致寻找它们的独特特点。通过“声音地图”活动,他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虫鸣鸟叫、水流和风吹声等,以自己为定位,将这些发声的位置呈现在纸上,形成了一份生动的声音地图。

在当日午间的“静心圆”中,营员们小心翼翼地托着小钵,围着圆径行走,专注地确保水不往外洒,并期望这碗水能够与大家的水汇聚起来,共同灌溉周围的树木。接下来,营员们迎来了下一个挑战——提起沉甸甸、颇具热度的茶壶。在义工老师的示范、引导与协助下,他们一一克服了心中的恐惧,圆满完成了担任茶主人的任务。此外,这次活动让营员们对茶具、品茶和泡茶等茶艺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与体验,清晰地品味每一口茶,感知到担任茶主人和客人时的内心想法与觉受。

短短两天的儿童营对于在都市生活中的孩子们来说,或许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但是在他们纯真而充满活力的参与下,以及与义工老师的积极配合下,相信每位营员都能够收获满满。期待在2024年的儿童生命教育课程中再次相见,大伙儿们共同学习与成长!

文/韩伟扬
图/李梓铭、孔绍鸿、叶丽芹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44359414883640&type=3

以善的漣漪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想要接引父母或家人来学佛?只需随手把家里的垃圾拿出去仍就好了!”图丹·却准法师强调,当他人显着地看到我们有正向的改变,即使是再小的善举也会使他们对佛法产生兴趣。法师补充,当你把一本佛法书籍递给他们,他们未必能看得懂,但当我们自发性地做一些小事,这将产生很大的效应。“以善的动机促使自己做善的行为,能为我们制造善业。这些习惯性的行为将植入我们的心识,最终会影响我们是否可以投生到善趣。”

由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和马来西亚金刚乘佛教总会主办,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协办的 “The Essence of a Meaningful Life” 讲座,图丹·却准法师于11月23日晚间与现场近150位听众分享如何让生命发挥至高的意义,一同展开一趟生命探索的心旅程!“有人曾告诉我是一位很棒的法师;不久后,另一个人则说我是一位糟透的法师。若别人对我的看法都是真实的,那我很是困惑,我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我们行为的价值不应该建立在其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之上。”法师认为,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自我评估,因为这些看法往往是有冲突、对立的,例如:好与坏。因此,法师向大众揭示了三个能让自己活出充满意义的人生:

一、培养善的发心或动机,每天早上要发愿不以自己的身口意去伤害他人,进而要随缘尽份地去利益他人。

二、每天花一点时间禅坐、聆听或观看有关佛法的影音,或阅读佛教书籍,以滋养心灵的成长,这会引导我们趋向觉悟之道。

三、当事与愿违时,先停顿片刻,我们可以选择不去给予回应或做出行动;法师举例,驾车被超车时,与其急速超越回那辆车,不如想想是否值得赌上自己与他人的宝贵性命。

“当我们与他人起冲突时,最常听到的理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法师接着反问,“到底是为了他好,还是试图想改变他?当中只有他的问题,自己却不需负上任何责任?”人生苦短,而幸福快乐却是每个人时刻都在追求着。法师忆想起达赖喇嘛的名言来说明如何转化自私成快乐:“如果要自私,也要有智慧的自私。如果你懂得有智慧的自私,发自内心为别人着想,关心他人的福祉,自己的内心会是开放的,自己想要的快乐也会顺带成办。”

“想知道如何连手指头都不用动,却能培福修善?那就去随喜他人的善行吧!”法师引用了寂天菩萨撰写的《入菩萨行论》第六品内容来说明随喜的效应:当他人有所成就或功德时,不管称赞还是被称赞的人,彼此都很欢喜;反之,若陷入嫉妒,内心必定是不欢喜的。“为什么我们不让自己欢喜也让他人欢喜,反而让自己痛苦也让他人痛苦?”最后,法师勉励大众要多多练习着随喜他人,“我们该感恩及随喜别人的能力比我们强、比我们有智慧,也因为他们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得以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在不同的领域上各司其职,活出有意义且精采的人生。”

◎文/罗志豪
◎图/方顺才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32776599375255&type=3

1 ... 7 8 9 10 11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