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两年,法鼓山方丈和尚和尚果东法师再次莅临大马。带着新书《抱愿不抱怨》,方丈和尚和尚在星洲日报礼堂主讲与这本书同名的演讲,吸引了近五百名大众来共襄盛举。
主持人曾毓林介绍说大家久闻方丈和尚大名,都想来亲眼目睹方丈和尚是否有三头六臂?方丈和尚接过麦克风后,就以一贯幽默风趣的风范,以自己的法号『果东』为例子,虽然一般人听了都会笑说是能吃的『果冻』,但方丈和尚素来都是一笑置之。因为不抱怨的方丈和尚,总是抱着正面解读,逆向思考的态度,来面对生活里的顺逆境。
方丈和尚开始娓娓道出这本《抱愿不抱怨》的出版缘起,因为之前认为法鼓文化已经出版了好多创办人圣严师父的书籍,所以也没想到会出版新书。然而2011年岁末在前往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的开幕典礼之时,偶尔看到一本书《和尚会抱怨》,而后想到把自己学佛的心路历程所面对的种种,还有感恩圣严师父,从自己随佛出家,就是想学佛陀的智慧与智慧,如何成熟众生,庄严国土,于是就出版了这本书。书名也特别采用比较生活化的名称,没有太浓厚的佛法色彩。书的内容主要围绕在如何圆融地处理生活里所面对的人事物,就是凡事都做到恰到好处。
方丈和尚随后强调,众生因为妄想执着,无明烦恼遮盖了本具清净的佛性,通过不断地练习转念,让烦恼可以慢慢淡化,进而净化心性,以开发和如来一样的清净佛性。至于对刚接触佛教的观众,可能会对『发愿』一词感到陌生,方丈和尚开示说『发愿』就好比俗话所说的『发誓』,一般我们从小就有向往的志愿,立志长大后想要从事某某职业;有或者为了报答某人的恩惠,就会信誓旦旦地承诺有相当成就的时候,一定会回报。方丈和尚说这也是『发愿』的一种,只是它由小而大,由近而远,由亲而疏;开始的时候也许只是为了个人的欲望,后来逐渐扩大到利他的愿望,不断地服务与奉献而衍生到清净无我的境界,对象就是一切的众生。
在现代快速节奏的社会里,一般人都会有急功近利的速成渴望,认为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要求达到预期的成果。若事与愿违,就会升起种种负面的情绪,诸如失望、灰心、挫折、颓丧,更甚的是郁闷而导致难以收拾的脑神经问题,更可能促发时下许多种的精神病症。对于时下这种不能够如愿的情况,不论是与人之间的互动,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或者面对自己内心种种的起心动念,方丈和尚善巧的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好比说我们播种,然后努力灌溉施肥,就是期许着农作物可以有预期的收成。倘若是突然的天灾来袭,收成不如预期,我们只能转念说是因缘不成熟。若用佛教名相,虽说我们有各自的『愿力』与『念力』,别忘了还有『业力』的驱使;当然我们还是要积极进取,至于有没有如我们所意,则要看当时的因缘而定,强求不来,更急不来。
方丈和尚也提到一个不抱愿的好方法,对于每一个境界的显现,我们都应该以感恩的心来对待,进而就会有报恩的举动。每每被问及当法鼓山方丈和尚是否会觉得有压力,方丈和尚总是抱着感恩的心态,感恩自己有修福修慧的因缘,有这样的契机让自己来奉献,有这样的资粮让自己来广结善缘,这些都是来成就自己,让自己烦恼愈来愈少,开发智慧处理事,滋养慈悲对待人。
方丈和尚进一步说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就是在缘起、无常无我、苦、空的当下,我们仍然要用这个父母授予的生命,来作为我们修行的道器。所谓的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养成好习惯,根据伦理秩序,尽责尽份。对于善缘,我们要珍惜;恶缘现前,我们也得修忍辱,不管顺逆因缘,我们都得时时刻刻观照我们的起心动念,好好地保护和诸佛菩萨一样有智慧与慈悲的慧命。总结这一段的时候,方丈和尚更以一个押韵的绕口令『三业相应真精进,三业精进真清净,三业清净真感应,业消障除福慧应』来勉励大家。
方丈和尚不断地提到智慧与慈悲,为了加深大家对这两个名相的了解,便以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说明『智慧』是放下自己,减少自己的烦恼;『慈悲』是放下他人,减少他人的烦恼。凡事不要计较,不要比较,要做到这一点,法鼓山提倡的『心五四』是清凉的药方。心五四有五种心的运作,即是四安*、四它、四要、四感*和四福*,全部都是朗朗上口的生活话语。最为普遍的有四它的『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四要的『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的不该要的绝对不要』。方丈和尚也举例说当行堂打菜的时候,看到喜欢吃的东西,该想想是需要还是想要?又或者当妈妈辛劳地准备了饭菜,纵然再不合口味,也得以感恩的心来享用,这些皆是不抱怨的好方法。
不抱怨,就要转念,『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学习诸佛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的精神。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要有信心,踏实、切实、老实地发愿,常常提起感恩心、谦卑心,不断地反省检讨、惭愧忏悔。虽然观念上是知道,境界来了却不一定做得到,但是通过不断地练习,还是有净化的效果,一点一滴的降伏烦恼无明。
方丈和尚的幽默开示,不时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也有很多人主动请教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佛法。最后,方丈和尚更以十力作为结语勉励大众,『尽心尽力、随缘努力、转化压力、成为助力、开发潜力、保持毅力、凝聚向心力、展现生命力、有愿就有力、彼此共勉励』。讲座会落幕,方丈和尚更拨出时间为大众签书。
报导:陈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