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5【相約心靈大掃除】馬來西亞首辦心靈環保工作坊

一月五日,2014年的第一个周日,筹备多时的「心灵环保工作坊」 第一堂课「烦恼,请走!」正式于马来西亚道场展开!来自各年龄层的老中青学员共计一百余人,在监院常藻法师的带领下,将一起学习七次的课程。

近几年来,外在环保的努力已逐渐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但是似乎总是做不完,为什么?法师指出,因为环保问题的征结,不是环境本身所造成,而是「人心」。因此要消弭问题,就应该从人心根本面着手,而有心灵环保的提倡。工作坊的内容,是依据圣严师父所提出的「心五四运动」,以净化心灵开始,从而改变人心与环境的种种问题。

首先,法师让学员在小组「相见欢」环节中,自我介绍个人的特质,如急躁、好动或内向等等,接着以不同的情境,让大众扮演与自己特质完全相反的角色,从中体验改变自己的可能性;也以游戏的方式让大家体会,我们是否经常以惯用的思考模式,框架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经常用「我以为」、「我喜欢」、「我不喜欢」、 「我想要」等等回应外在的环境?我们的心是随着境转动,还是境随心转?

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有这么多的烦恼吗 ?烦恼真的是烦恼吗?法师接着采用几米的漫画作品,启发大家思考,我们是如何因应生活中大大小小不如意的事情。第一个出现的念头,是正向还是负向的?法师以一个循环图形进一步解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习性与命运如何,都是由当下的念头所累积和决定的。如果我们能够以感恩与珍惜的善念,去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顺,或许我们的烦恼就会减少。因此,加强自己的察觉力,加上正向的思考,快乐的人生是绝对有可能的。

改变自我的路上,一定会有一些不适应或缺乏信心的时候,法师提醒大家,首先,了解自己改变的障碍是什么,才能够将所学到的善法与心相应。法师也以圣严师父的大法鼓开示,及不届不挠的小猪动画影片,鼓励大家要保有一颗单纯与坚持的心,从今天开始,写下改变的目标,我们的愿心就能够实现!

常藻法师以新颖、多元与活泼的授课方式,含藏着佛法慈悲与智慧的精神,使台下的学员,时而沉思,时而传出幽默轻松的对答。课程结束前,一位从未参加过佛法课程的学员,分享他的心情:「我原本以为自己没办法完成一天的课程,现在却感觉到时间过得好快,课程很有趣….. .」当下,许多人拍手鼓舞;并带着法喜与感恩的心,期待下一堂课的再次相聚!

接下来每月一次的心灵环保工作坊,将以「我的靠山在哪里?」、「求,还是不求」、「从苦哈哈到笑哈哈」、「广结善缘小秘方」、「当自己的经理人」、「心海无限宽」等主题,带出「心五四」的实践方法与精神。如果大家都能够掌握到其观念和方法,人心得到净化,当下就是人间净土了。

报导:李媚媚,摄影:杨培福、方迎璋

◆欲浏览此活动的照片,请点击以下FB相簿的连结:
心靈環保工作坊 (05.01.2014)

20131215【法青戶外禪】行中來學禪,禪裡覓真心

2013年12月15日云淡风轻的早晨里,马来西亚法鼓山法青会在武吉加里尔公园(Taman Rekreasi Bukit  Jalil)举办了户外禅。公园里人流如织,有些在散步、慢跑、有些在做瑜伽、打羽球等各式的锻炼运动。在徐徐的微风及和煦的阳光下,一早抵达的法青义工们各司其职等待学员报到,共有二十多位青少年出席参与。

「八式动禅」“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清楚放松,全身放松”

法青会辅导法师-常律法师在讲解活动条规后,与两位义工菩萨为学员示范八式动禅。

这是一套不拘时间、地点,简单易学、有益身心的「动中禅」。让人以动禅的修行方式,清楚享受身心放松的感觉,让人安定自在。除了具有健身的效果外,还能调心,帮助人们将散乱心转为专心,并进而达到身心合一。可应用在生活中,时时放松、放下身心。在法师的引导下学员们开始禁语并专注学习八式动禅,作为户外禅的暖身运动,顺利展开一天的活动。

「行禅」“专心走路,感受你的每一个脚步”

在法师及义工带领下,全体学员缓缓步行在枝繁叶茂,绿树成阴的公园中。早晨的公园里健儿多,一家大小齐出动。流水潺潺声知了鸣叫,在有着许多诱因的环境下,法师在队伍旁一直引导并提醒学员们放下万缘不管目的地在何方缓缓向前,让每个升起的念头随风而去。专注在脚底下的每一个步伐踩在土地的感觉,清楚每一个动作所牵引不同肌肉、身心变化的感受。

「户外坐禅」“沉淀身心灵”

行禅不久后,学员们来到义工们已打扫乾净的小广场上休息。贴心的义工们还为学员准备了驱蚊香及驱蚊油,让大家可以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好好放松。由于泰半学员还没有禅修的基本概念,故法师不细教大家打坐的姿势方法,并请大家放松身心休息。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疾病除了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也不少,如失眠症、忧郁症,患者连在自家也坐立难安无法入眠。当日户外禅令人感动的是,现场其中抱病而来的学员能在户外坐禅时刻安心放下所有顾虑沉沉睡去。透过法师和义工们的照护,能在户外获得到一片刻真正的身心宁静是难得可贵的机缘。

「吃饭禅」“每吃一口饭咀嚼至少三十下”

在都市的忙碌节奏,相信每个人都有囫囵吞食的经验。又或者,用膳时间一边按手机、看电脑、电视节目、一心多用食而不知其味。行禅后,大家席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开始吃饭禅的环节。透过吃饭禅,法师锻炼学员们收摄散乱的心,专注在吃饭的动作。每吃一口饭咀嚼至少三十下,慢慢咀嚼,慢慢磨碎,清楚感受便当里的每一口饭菜的甘甜美味。把吃饭的速度放慢,欣赏及感恩盘中食物,除了收摄身心之外,更能促进良好的消化系统、身体健康、心境明朗。

「立禅」“看只是看,听只是听”

湖水波光粼粼,鸟儿歌声阵阵。中午时分天气虽然热,但湖边凉风习习,脸上的沁出的热汗霎时消退。法师让学员们停在湖边站立在桥上,学习“看只是看,听只是听”湖边风光,并叮咛大家不要给予形容词、不要比较、不要分别眼前的一草一木。通过禅修法「默照」,清楚观照环境却不受外境的一举一动及内心的妄念所影响。如圣严师父所言 “有人骂你的时候,不会觉得委屈、痛苦;赞叹你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很得意、很高兴。你只知道:他骂你、赞叹你,这是他的事,不要受他影响。应该挨骂,不必生气,骂得不对,这是他的事,为什么要生气?对内心状况也是一样,知道有烦恼、妄念,但是不去在乎它;清清楚楚的知道,但是不受影响,这就是默照。”

「托水钵」“一心专注,滴油不漏”

随后,法师与大家分享一个死刑犯托油钵走过有美女及猛兽的走道,因一心专注,滴油不漏,而被国王免除死刑的故事。学员在法师的讲解之下,随即迎接走在踏石走道上及义工们所设下的重重障碍下挑战托水钵。除了踏石走道上的卵石,还有高不一的阶梯、学螃蟹横行之外、跨过绳子及走上小斜坡、以及沿途随时添水的义工们,都给装得满满的水钵增加了许多难度。只见各学员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凝视着手上托着的水钵,在绿荫之下缓缓迈步向前。托水钵的过程中,除了不同障碍的影响之下,其实内心波动越大,水越容易溢出,而过于专注水钵忽略了路面状况也无法完成任务。相信此时此刻大家都体会到,除了万分专注之外,得失心也不宜抓得太紧,除了手上的水钵,也要专心抬头看路,方能安心安身托钵向前。托水钵的深刻体验是否又适合大家运用在日常生活呢?人,常活在各种执着中不知其苦却深受其苦,人生挫折就如水钵上溅出的水滴,那不受我们控制、不在预期之内的逆境不过是人生里的无常,只要按捺住冲动,静心反省修行,方能一步一脚印走完人生。

「法师结语」

在学员的小组讨论及大堂分享后,常律法师希望大家可通过禅修体验看清人的本来面目。一般人皆用“妄心”来建立人生思维的运作模式,失去了用“真心”的见闻觉知功能。真心本来无我,突破能所,破除我执,用真心过生活,烦恼方能消除。建立观念,练习在生活中活在当下,既能回到人的本来面目,找回我们原有的佛性。

最后,户外禅在学员法青义工们笑呵呵的留影之下,圆满落幕。

报导:赵芳莹

20131214-1215 常藻法師帶領檳城二日【禪修營】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常藻法师于2013年12月14及15日,这仅有的周末空档,到槟城带了二日禅修营。主办人陈燕傧菩萨,因去年前往台湾参加自我超越禅修营,觉得禅法可以轻松实用于生活中,于是发心举办这次的禅修营,把这么好的方法分享给自己的家人眷属、生意夥伴、员工和朋友们。

禅修营的地点四周环山,空气清新,禅堂是临时搭起的帐篷,兼具室内和户外的感觉。隔着一片平坦的草皮,则是斋堂。由于这次来参加禅修营的二十多位学员,大部分为是初学者,且是老板级或身兼数个要职的大忙人,第一次接触禅修,光是手机要交出被保管,就已经是非常大的考验。法师在活动的开始前,首先说明大家难得可以腾出两天的时间,就好好地跟自己相处,放下万缘,尝试不一样的生活模式。

禅修营活动的内容非常精彩多元。法师特别强调观念的建设,开始时先引用创办人圣严师父的开示和短片,试图带出心是一切的根源,而锻练心的力量是非常重要,也是最有保障,让自己能够平安、健康、快乐。由于时间有限,为了让一群初次接触的学员体验到各种禅修方式,法师顺序带出基础功的坐禅、吃饭禅、行禅、大休息、八式动禅、卧禅、拉筋运动、托水钵、坐姿瑜伽运动、说话禅,也让大家体验佛门的早晚课。各个体验的中间也穿插了圣严师父的开示,建立正确的观念。法师善巧地顺应学员们的需求,让所有学员们都感到无比受用,积极发问问题和心得分享回馈,让整个禅修营有健康的双向沟通。

禅修活动的尾声,法师以「大哉斯鼓」影片介绍法鼓山,也介绍圣严师父无私的悲愿。最后法师带领大家感恩所有成就这次禅修营的因缘,也把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行住坐卧皆是禅,自己觉得受用,再携大夥儿一齐来寻找生命的宝藏,燕傧菩萨的这份愿力,真的是让人随喜赞叹,希望往后有更多人来学习受用无穷的禅法。

报导:陈允洁

20131124【從心看電影·心靈茶會】~ 《當幸福來敲門》

如果把人生的历程转换成数字,可曾有人做过统计:一个人的生命里平均会遇到多少场低潮期?要以多少份量的毅力才能面对难关?需要多少巴仙的努力才能成功?追求幸福的比例与最终获得幸福的比例是多是少?抑或不成对比?这些迎面而来的问题可会撼到你?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可是,幸福的定义由谁来决定?是上天、社会、还是你自己?你,是等着幸福来敲门的人吗?

2013年11月24日马来西亚法鼓山法青于道场观音殿举办“从心看电影·心灵茶会”。透过观赏电影,能启发内在并且得以体悟无常的人生多面向,丰富我们的生命。除此之外,法青在分享会场上准备了各式点心及茶饮,希望出席的大众能藉此从好好放松身心。

茶会上分享了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最佳男主角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此剧的一大卖点是改编自美国加德纳理财公司执行长克里斯·加德纳的真实故事。影片在一开始的镜头里介绍现代繁荣的大都会、拥挤的人群每日重复着急促的脚步为未来拼搏。在这急速节奏、高压生活的城市里,主角克里斯每天奔波于各大医院,靠着售卖骨骼密度扫描仪器为生。

“我生活的这部分叫做搭公车” —— 故事始于1981年的旧金山,克里斯和妻子琳达、儿子克里斯托弗住在一间小公寓。克里斯将家里所有的钱投注在推销医疗器材上,不幸的是销售状况不佳,琳达则是在饭店当洗衣工。家庭的经济状况随着房租和账单的积累每况愈下,琳达在无法忍受之下,无奈的留下丈夫和儿子独自前往纽约市接新工作。克里斯则努力设法挤进迪恩威特证券经纪公司当一名无薪实习生,希望最后能被正式录用。

“我生活的这部分叫做疲于奔命” —— 在无薪及负债累累的情况下,他和儿子被逐出公寓,住进汽车旅馆。正当情况逐渐好转时,银行存款却因欠税被政府全数充公,父子俩只好露宿街头。在车站洗手间睡了几晚后,他们每天到克莱德纪念教堂排队住宿。有时候​​成功的抢到床位,有时失败。这样困顿的生活让克里斯更决心完成实习成为正式员工。

“我生命中的这个阶段,这个很短的阶段叫做幸福” —— 最后,克里斯正式进入公司,之后更凭实力在1987年成立了加德纳理奇证券经纪公司。

电影结束后透过小组讨论,大家互相分享观后感,比如最难忘的一幕及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如何面对低潮期、以及幸福的定义及如何追求幸福。随后,陪伴着大众一起观赏电影的监院常藻法师第一个提醒 “如果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到底剧情能发展到哪个阶段?”让大家静下反观内心,到底自己的毅力会否和主角克里斯般越挫越勇。常藻法师希望大众能明白,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他有多大的才能,而是在于有没有全情投入、尽力而为。每个人都需要一份坚毅的愿力,去面对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挫折和低谷。

 常藻法师继而分享,人生的苦,很多时候不是因为遭遇,而是内心找不到一个坚定的方向。生命,需要用心体验,低潮期的体验最为深刻。而低潮期,只不过是生命中其中一个表象。如果大家能回到生命的本质,以一颗单纯的心去体会及检视,将挫败的原因转化为人生最有力量的拐杖,将正念化成人生的资粮,低潮期将会是生命里最丰收的时段。最后,法师亦叮咛大众,平时善法的灌溉非常重要,请让善法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当困境来临时,善法将会是我们最有力量的武器。

感谢法师、法青、义工及出席大众的互相成就,让活动圆满结束。

报导:赵芳莹

20131120【不讓食物亂了你的心】講座會

素食与禅修结合,能够让心灵得到温暖,因此以养生和养心的食物调配法,必定能使人吃出安心和自在。

食物是动物与植物的养分,人类吃食物是为了延命与养生,大家都是为吃而活,也为活而吃;而修行是为了减少烦恼与压力,让心和谐安宁,而健康的身体是辅助调心的道具,只要我们的身体得到充足的养分,加上坚定的意志,通过戒与禁的方法,就能让我们的心不乱。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在2013年11月20日举办了一场“不让食物乱了你的心”讲座会。主讲者林孝云菩萨现任正食营养及生活方式辅导咨讯顾问聚名正食养生纯素食馆总厨兼董事经理、大乐正食纯素有机天地连锁食馆顾问 、神经语言心理学辅导师经历:马来西亚有机事业开拓者。1993年组创立马来西亚第一家有机正食纯素餐厅:1999 年创立大乐正食纯素有机天地连锁食馆;2000 年创立东南亚正食纯素料理专门研究院着作:《基本纯素食谱》《正食养生纯素食谱》。

林孝云菩萨在这场约70人出席的讲座会上说,提升修行的正面食物是水分、蛋白质、淀粉、矿物质、维他命、纤维和脂肪。

“现代养身与养生的主食是糙米,它是宇宙整体的能量的结合, 从种子到施肥,再由土地内微生物分解养份成长,整个生长过程是由天地人宇宙结合的,我们吃了糙米会有快乐和满足的感觉。“

她指出,糙米有丰富的养分特性,它能够稳定神经系统、血糖及情绪, 并且还能增加人体的排毒能力 。

此外,她说,养心食物是五谷、蔬菜、海藻、豆类、种子与坚果,这些食物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功能、改善肠胃功能,并能有效排毒、养颜。

“我们以5311 分配的饮食方法,即是50%的完整五谷, 30%的蔬菜,10%的豆类与海藻,以及10%的种子和坚果类,让身体得到均衡的营养;不沾肉蛋奶等食品,人体一样能健康。”

她说,扰乱人心的食物有毒品、药物、各种肉类、蛋、巧克力、糖与糖水、汽水、油、水果、乳酪、乳制品、化学添加剂、烧烤食物、海鲜类、精制盐等。

“许多人对吃素有误点, 他们认为吃素没法有健康的身体,其实挑食、重口味、白米饭吃太多、调味料用错了、油腻食物和缺乏运动都会让身体亮红灯。“

她指出,素食与修行是无法分开的,没茹素的修行者没能跃进更精进的修行阶段。

“素食能环保护生,进而贡献世界和平,因此,大家应刻不容缓地去做这件伟大的事情。”

报导:黄慧敏

20131116-1117【義工二日成長營】紀實

一年一度的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义工成长营又圆满结束了。这次的成长营日期落在11月16-17日,地点是在距离吉隆坡大约半小时车程的Broga小镇,一个层峦叠嶂,山明水秀的世外桃源。我们一行人就住在小镇里的一个新建好的度假村(Paradise Valley Resort),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两天一夜。

这次生活营的参加人数有60位(22男,38女),由马来西亚道场的三位法师(常藻法师,常妙法师,常律法师)亲自带领。生活营主要的目的是要让忙了一整年的义工们有个休闲充电的机会,同时也安排一系列的活动与游戏,让义工们以一边藉着游戏互动联系感情,一边也可以从中学习成长、培养团队精神。

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常藻法师在致开幕词时,还特别提醒大家要保留住一丝的童真来参加游戏,这样才可以享受游戏带来的欢乐,在身心放松当中,了解自己,也学习照顾他人。主持这些游戏活动是大家熟悉的文龙菩萨,身为一家着名保险公司的培训主管的他,当然也驾轻就熟地为大家带来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其中就有:蒙眼走路、闭口只用动作问问题、举高双手五分钟等。义工们都从游戏里得到了一些启示,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在活动开始时,文龙菩萨为大家讲解了四种不同人的个性风格(支配型、表现型、思考型、随和型),让大家在游戏中能够更认识自己,也更懂得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日后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更能得心应手。另一个讲座则是由常藻法师带出关于点、线、面的一些道理,让大家了解到在处理事情时,不能只看片面情况,而更需较大的角度与更高的层次来思考,方能找出更妥善的解决方法。

除了游戏与讲座,义工们也观赏了一部很有意义的影片,内容是述说一群来自台湾甲仙国小的学生,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突破局限而获得了全国拔河赛的亚军。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项创举也激励当地的成人们,带领了全体村民走出了被莫拉克台风肆虐的阴影。看完影片后,大家都非常感动地互相分享,对于我们能在马来西亚这片几乎毫无天灾的土地生活,也更加地感恩了!

这次的生活营还有一个特备节目,就是要去爬山看日出。无奈天不作美,早上竟下了一场毛毛雨。在考虑到登山的沿途可能会湿滑,法师与筹备团队作出了取消爬山的决定,最后就在山下走了一圈,就回到礼堂作八式动禅与早课。虽然大家对于不能登山有点失望,但想到还是要安全第一,最后也欣然地接受了。

生活营的最后一个节目就是各小组需呈现自创四个不同动作的舞蹈。大家虽然都是舞蹈门外汉,而且很多也已届花甲之年,多年没扭腰摆臀了。但是在团队精神支持下,也都豁出去了,尽情地跟着节拍起舞。最后的胜出者虽是平均年龄最小的海绵宝宝组,但其实在大家的心目中,每一组都是冠军了。

颁发了奖品和纪念品后,常藻法师在总结时感恩过去一年来全体义工的无私付出,也播出了圣严师父的老鼓手影片,希望大家能继续传承师父的心愿,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也能继续付出一份力,继续护持道场,推动道场的各项活动。最后在声声不舍和祝福中,这次的成长营也宣告圆满结束,义工们也各自踏上归程了。

报导:王荣良

20131103【菩薩戒】成佛必備的資糧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11月3日举办由常藻法师主讲的『成佛必备的资粮~菩萨戒』讲座会,吸引了将近180名信众踊跃出席聆听。这次讲座的目的是为了解开一般普罗大众对菩萨戒的误解,透过有次第的解说,希望能让大众对菩萨戒建立正确的观念,并了解菩萨戒背后的真正意涵。同时也鼓励信众以戒为师,为自己学佛修行的道路,筹备成佛的资粮。

从法师与信众们的互动中,可以清楚发现大部分信众对成佛之路都表现出一副遥不可及的样子,对菩萨戒更是难以承诺,没办法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连接。因此法师很用心地引导信众逐一了解有关成佛的正知见,并解说戒律的重要性。为了能达到成佛的目标,人需要安定与稳定的身心,而菩萨戒正能在这个日益道德沦丧、伦理失序的社会,发挥其正面的作用,给予佛弟子正确的方向和指引。

法师强调戒律的缘由是以人为本。佛陀悲悯众生,为帮助弟子们断除烦恼,制了戒律为准则,让弟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规范,得以培养身、口、意的清净。当个人的品质提升,这份清净的氛围能进而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促进僧团之间的凝聚力、和谐与安乐,让正法久住,世人才得以听闻佛法。佛陀所制的戒律是有弹性的,以弟子生活事例的发生,随犯随制,逐渐增修完善。因此佛陀制戒、说戒的重点是帮助犯错的弟子修正行为,提醒未犯者自我警惕。

菩萨是修持大乘佛法的行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萨道是福慧双修,为佛教的根本,而菩萨戒是菩萨所受持的戒律。我们行菩萨道、发菩提心,并以菩萨为学习的对象。持守菩萨戒,就理应吸取菩萨戒的核心价值与根本精神,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而无需要求自己达到菩萨、圣人的境界。人如果犯戒,就应自我反省、忏悔、改过,且不断努力改进,这样修行的道路上才会更精进,人也有信心与力量逐步消除自己的烦恼。

圣严师父有感戒律对现代人的重要与需要,因此在闭关六年的期间,首先就是研读律藏,并完成了《戒律学纲要》一书,以便推广有关戒律的内容和受戒意义。师父所提倡的菩萨戒是以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并加以改良,以适应时代环境的需求,同时不离回归佛陀本怀的精神。

在问答环节时,信众反应热烈,所发问的问题都是针对受、持、犯戒相关的,并且疑惑戒律对自己的生活作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特别在生活实例当中,应该如何判断、取舍与执行。法师都一一耐心解答。最后,法师提醒大家,菩萨戒的重点在于不断自我观照、自我提升;并鼓励信众多了解戒律的内涵,落实在生活中,便能自利利他。讲座会在法师的语重心长的叮咛后结束。

报导:沈玉兰

20131013 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 首辦【快樂學佛人】

2013年10月13日「快乐学佛人」课程,在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第一次开班了!约130位来自吉隆坡、怡保、槟城和新加坡等地的学员与关怀员,共同参与这轻松自在的佛学课程,认识佛法、学习佛陀的智慧与慈悲。

身兼召集人与班导师的常藻法师赞叹学员们不辞路途遥远,选择在宝贵的周末,抽空前来参与佛学课程,这种学习精神令人佩服。

第一堂课由常藻法师讲授《皈依三宝的意义》, 教大家了解皈依乃依靠、归投的意思,三宝是佛陀、佛法与僧团的代表,并表示皈依三宝如同签办入学证明,是成为佛弟子的第一步。

接着,常妙法师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讲授第二堂课《佛门行仪与练习》。首先介绍大殿、知客处、大寮、斋堂、行愿馆的用途功能;参访时的注意事项;佛门对内、对外的称呼以及基本的佛门礼仪,即以真诚的恭敬心,合掌、问讯、操手、礼佛,表达对三宝的尊敬。

大家用心享受了丰盛的午斋后,主持人带领众人进行互动小游戏,让大家醒醒脑、肢体活动,以更好的精神迎接下堂课的到来。

到了第三堂课,常律法师为大家讲授《认识法会共修》。法会,即与法相会,有拜忏、诵经、浴佛、共修诵经等法会形式。当法会进行时,大家依照仪轨、男女东西单站立、跟随维那的唱诵与法器的带领,一起圆满殊胜的法会,借此法会的功德,饶益冥阳所有众生。

第四堂课《如何做一个佛教徒:生活篇(身)》,由常藻法师讲授佛教的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希望大家以五戒作为生活准则。同时,借着许多佛教的疑问,如「学佛一定要吃素吗?」、「小昆虫能杀吗?」等问题实例,让大家更容易了解五戒的精神。最后,法师引用圣严师父所说的「戒律,是让我们有健康清净的生活规范,更可使我们身心安定,减少人际纷争,彼此和谐相处。」作为这堂课的总结。

课程近圆满,大家进入小组讨论,分享今日的学习收获与感悟。经过学员们的消化与分享,大家基本了解三宝的意义,认识佛法有别于其他宗教,对学佛的信心更坚定了,对于日后的生活品质提升,打下了基础。

最后,常藻法师以「四它」的心灵处方签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遇到生活烦恼或困境无助时,以「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态度对待它们,这将有助于大家解除烦恼,走出困境。

报导:廖德来

20131006【從心看電影·心靈茶會】~《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电影犹如一出短暂人生,观者得以暂且抛开自身扮演的角色,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随着电影剧情品尝投入另一种滋味、展开另一段人生。而曲终人散后,各有所得。有些人仿佛从一场梦里醒来,有些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或感慨。

2013年10月6日马来西亚法鼓山法青于道场观音殿举办了“从心看电影·心灵茶会”。希望透过观赏电影,能启发内在并且得以体悟无常的人生多面向,丰富我们的生命。除此之外,分享会场上还准备了丰富的点心,希望出席的大众能藉此好好放松身心。

当日播放的电影是《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Wa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源自于前体操选手丹·米尔曼创作之半自传体小说。

丹·米尔曼(Dan Millman),为前世界级弹簧床锦标选手,美国史丹福大学体操教练,欧柏学院(Oberlin College)教授与武术辅导员。在1966年之前,作者的生活一直相当顺遂,但其所获得的荣誉和光环并没有办法让他感受宁静或满足,直到遇见苏格拉底(作者对自己心灵导师的称呼),他开始有所领悟,不仅遵守某些特定的戒律清规,也能开始清醒地过着单纯快乐的生活,并将其领悟撰写成此作,获得极高评价。在2006年,这本书改编成为同名电影上映。

电影剧情叙述奥运体操选手丹米尔曼是大学里的风云人物,他拥有人人称羡的完美体能、优秀的学习成绩、家境富裕,然而却在每个晚上都被恶梦惊醒。在某个深夜又被恶梦吓醒的丹走进一家24小时营业的加油站,他遇见一位身怀绝技并充满智慧的神秘老人。老人在丹一个不留神时,竟然忽然地从地面跳到屋顶。丹被老人突如其来的惊人跳跃能力给吓到,于是丹请求老人把其中的秘密告诉他,希望能够帮助他得到奥运体操项目的冠军……自此,老人的出现让丹的命运起了决定性转折,因为,他那充满哲理的话语与神秘的行事作风,使得丹将他称之为“苏格拉底”。 

电影结束后,备有讨论环节及大堂分享。现场大众分为三组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之下,一起探讨各种剧情里所引发出来问题,如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如何才能体验专注?”、“知识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差别是?”等等。即使有些问题难度比较高,却不阻大众讨论的兴致,集思广益互相分享各自的看法,观音殿里讨论声此起彼落。来自不同背景的大众在讨论过程中,除了深思及自省之外,更从过程中获得不少各种看待事情的角度进而开阔视野。这段环节中,大家的集中力都放在探讨快乐的定义,如何不管杂念专注活在当下,舍及布施、过程比结果更有价值的议题上。

来到活动尾声前,法青辅导师-常律法师希望大众能从电影主角丹在体操场上意气风发,后来却因车祸导致不良于行的际遇、还有遇见老人苏格拉底后的心灵转变过程中,可以藉此看到人生里的无常、因缘、及因果观。法师借着主角丹的一连串际遇,盼大众能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式障碍视为磨练自己、开发智慧的机缘。将逆缘化成助缘,并时时刻刻活在当下心不受境转。

虽然此次心灵茶会比预定时间延迟结束,大众却度过了一个放松身心、启发内在的下午。感谢法师、法青、义工及出席大众的互相成就,让活动圆满结束。

报导:赵芳莹

20130929 走入大自然:放鬆身心、體驗禪心~ 【法青戶外一日禪】

手机、钱包、电脑都带了吗?公事包里的文件,都准备妥当了吗?手机铃声骤响,又是老板与客户催命般的电话?一整天的心情,就被这一切压力激起的嗔心所摧毁?这相信是大部分在职青年每天必须面对的苦境。

禅心,能让我们面对万缘时有一股安心的力量,让我们面对生活杂难事时得以平静处理,心境不受外境风雨所影响。

2013年9月29日(星期日),早晨6点,满腔热情的义工陆续抵达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为今天由法青主办的一日户外禅做行前准备,诸如准备早点、活动所需用品、法器以及学员报到相关作业等等。

6点30分,学员陆续报到,开启了一天的禅习之旅。45分钟后,学员用过早点,义工打点完毕,随着法青辅导师-常律法师的带领,导游与司机菩萨的接引,学员与义工们正式踏上能让身心灵放松的一趟禅修旅程,乘上休旅巴士前往『瓜拉雪兰莪-自然公园』(Kuala Selangor Nature Park)。

路上,常律法师向学员们分享了《他的身影:圣严法师弘法行履》这部影片,影片叙述圣严法师尽形寿,献生命的弘化精神。影片除了让学员了解到法鼓山创办人如何以他丰富的一生奉献给佛教之余,也籍此让学员在未抵达禅修地点前,就已经沉淀及安定身心。

沿路景美,随着朝阳东升,费时一个小时的车程,9点正抵达目的地。迎接众人的,除了是初起的晨阳,更有扑鼻花香,如交响乐般奏起的虫鸣鸟啼,令人顿感身心舒畅。首入眼帘已是如是佳境,更令大家对今日的户外禅修活动充满期待。

抵步小休后,学员在步道前的空地集合,以进行活动说明。学员被要求禅修活动期间全程禁语,以收摄身心。法师也向参与者开示走路禅的方法,即六根接触外境时,不给任何名字、不形容、不比较、不分别,看就只是单纯的看、听就只是单纯的看听。平时有念佛习惯的学员,此时也可以选择边走边念佛,体验身心在绝然放松与专注的情况下,体验走路禅,体验当下每一步,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不攀缘外境,也不受环境的影响和干扰。法师的开示,让部分从未接触禅训的学员对禅法有了初步的概念与认识。

活动说明与法师开示完毕,示范的义工们与法师首先带领学员做八式动禅,让学员在踏上走路禅之前,得以先舒活筋骨,暖暖身体。虽然八式动禅进行期间遭到饥渴蚊虫的叮咬及调皮猴子的干扰,但这正是考验学员的时刻。圣严法师有言,心不随境,是禅定的工夫;心不离境,是智慧的作用。不受外境所扰,专注做好每一个动作,清楚每一个呼吸,正是禅修要领,学习活在当下的生命智慧。

八式动禅后,学员们在法师的带领及随行义工的陪伴下,正式进入步道开始走路禅。一路上,眼触蹦跳猴子;耳闻虫鸣鸟叫、脚底踏碎枯叶的『啧啧』声响;鼻嗅夹杂着花香的树林异味,这一切,绝对是想让意念专注当下每一步的最大挑战,更是让学员们体验如何收摄六根的大好因缘。

走了一段路,法师让学员与随行义工,在一处较宽敞的步道上,可自行选择或躺或坐体验大自然中的风声、虫鸣、鸟叫,以及一幕影入眼帘的湖景,籍此让学员们在职场与日常生活上打拼后的身心得以片刻宁静。大家在静下身躯后,无论卧或坐,对学员而言皆是难得的幽静,伴随着鸟语花香、温柔微风徐徐吹至、灌木枝桠簌簌摇跩,更能让身心有效的沉淀与收摄,众人对禅修的体验更迈进了一步。

经过这段身心灵的沉淀,学员渐渐习惯与接受沿路步道上造成的不适,身心更得以沉淀的继续下一段路的走路禅。踏上一座狭长型的水泥桥,穿过片片的小沼泽与红树林,就在红树林中一个小木亭,法师请众人止步,向大家分享圣严法师的『大地观』。『大地观』,让学员了解地球就如我们母亲般的伟大,无私付出其有限的资源,而我们从大地得到许许多多的生活资源,却把垃圾丢回给大地,而大地永远包容人类的蓄意摧毁、破坏。我们要体会大地的功德和恩惠,以及大地对我们的影响和功能;另外,也要进一步深思,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回馈大地?

『大地观』分享完毕,学员们继续走路禅。踏在青翠草地,虽然蚊虫的纠缠已然减少许多,但路上学员还是要面对炙热炎阳的曝晒。借此,让学员们学习如何在面对不顺境时调伏嗔心,以达到心不随境转的智慧。

中午12时正,学员终于走完漫长的步道,回到了早晨集合的小空地。让学员小休过后,接着准备享用午斋,为了让学员体验原来吃饭也是禅修的练习,法师要求学员们每口饭菜至少咀嚼30下,让平日生活快节奏的青少年们,有一个难得吃饭禅的体验。

饭后,是自由活动时间,让学员们自由选择舒活的方式。过后,学员们开始大休息,让已然沉淀的身心灵,暂时避开繁华尘世,暂时远离生活压力,暂时放下疲惫的脚步歇一歇,闭上双眼,放松紧绷心灵,小休片刻。

大休息后,法师开始向学员解说基础禅坐方法。众人先坐下体验头部放松运动,双腿盘坐,背脊竖直,手结法界定印,放松双肩,舌尖微顶上颚,闭口,眼微张,调息,再经由数息观调心,心渐渐安定。坐禅期间,法师以香板为坐姿不正的学员调正坐姿,让学员更能在身心稳定下体验禅坐。

下午3时,清脆的引磬声指引众人出静。禅坐后,便进入小组讨论与分享。学员被编入五组,各组由小组长带动讨论,分享一整天的活动是否达到放松的效果,哪一个活动环节让大家印象最为深刻及受益最多,更要求学员对此活动意见回馈,以让法青在办下一次活动时得以改进,更上一层。在小组分享后的大堂分享,每一组皆对此次活动做了回应,期待下一次活动能做的更好。

最后,此次户外禅在相机『喀嚓』声下落下帷幕,照片留下了学员与法青义工欢笑的倩影,一日户外禅,正式圆满结束。

感恩常律法师的开示与带领,感恩导游与司机菩萨的悉心接引,感恩众义工不辞劳苦的护航,更感恩学员于活动期间给予完美的配合,感恩一切促成此户外禅完美谢幕的因缘,因为此户外禅,绝对让义工及学员们有了新的学习经验、新的禅修体会,正如圣严法师所言,『踏实的体验生命,就是禅修』。

报导:吴国俊

1 ... 52 53 54 55 56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