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8-0912 【佛教徒的生死觀】系列講座

生有何乐?死又有何惧?生死这堂课,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有人从书本里寻求答案,有人从亲人的身上学习,更有人用自己的生命上课。生死,是我们毕生的学习。法鼓山弘化专案召集人果慨法师主讲的《佛教徒的生死观》系列讲座于9月8日在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掀开序幕,其系列讲座从生命、临终、中阴、往生,带领大众认识佛教徒的生死观。
第一场讲题:《金刚经》与生命的实相
首场讲座吸引了170位信众出席。法师以亲身为俗家老菩萨的往生处理为例,分享了透过先转往生者的观念、家属接力助念、最后呈现安详往生的经验,让会众起信。随后,进而带出『唯有生者安,往者才会安』的观念。法师从《金刚经》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带出若能时时心系于『所有的众生皆得到究竟的离苦得乐』的利他心念,事后更能保有『做了就放下』离相度生的清净心,就能很快调伏自我的烦恼。法师进而阐述三坛等施的内涵与重要,在理事无碍的境界中创造生命的价值,当生命与佛法相结合时,就能建设人间净土。最后,法师殷殷叮咛会众要天天精进诵经、拜忏、持咒、把每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等功课,来克服自身累世的业力。
第二场讲题:《阿弥陀经》与如何准备人生的最后
果慨法师开场时延续金刚经的内容,稍做总结让会众从复习中收摄心念。圣严师父曾以『因缘有,要努力;自性空,不执着』开示了金刚经的精要意涵,带出在开始处理临终关怀时的关键,即是要让平时惯于执着假有的往生者先”放下”;然后陪伴、聆听、同理、适度向患者说真话,让对方有时间准备及交待后事:遗产、债务和安葬的方式、立遗嘱等,让”死者无憾,生者无争”。法师也阐述往生前四大离散时的身心变化,带出临终者种种苦受后,进一步讲解决定往生的力量──随重、随习、随念、随愿,延伸出临终关怀念佛的意义。最后,以印光大师的《临终三要》总结: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二、并为助念,三、切忌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
法师以可爱版的《极乐大学留学说明会》善妙地解说了《阿弥陀经》,教育会众要以利益众生的菩提心往生净土,以六度广修福德因缘来累积往生净土的资粮,以不颠倒心来念佛至一心不乱。最后强调经教不只是用来念诵,更是生活实践的依据!
第三场讲题:《地藏经》与中阴生
法师简述地藏经的内容,带出了佛陀将众生付讬给”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佛陀在说《地藏经》的法会中,十方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都来见证。佛说『善男子!善女人!一毛一尘,一沙一谛,汝以道力,拥护是人,佛法之中,一念恭敬……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纵然是一念恭敬,请地藏也要帮助人们得到解脱。
《地藏经》其中有七品所述说的都是有关临终关怀的章节。觉知力强、领悟性高、无空间障碍、无法静止不动、还有神识却无法造业等状态的中阴生,是从死到生的过度阶段。经文提到了中阴状况、病的处理、临终关怀等的种种。中阴身又名意生身,其实是没有实体,无形的悬浮在空气中,极度不稳定,能穿墙透壁,徘徊在生前最喜欢与熟悉的地方,等待下一生的因缘去处。因此,子女应积德造福、做佛事来报亲恩。为往生者诵经助念、祈福、供养十方,回向中阴身早日往生净土或投生善道。
有会众请教捐献器官或大体一事,果慨法师藉由圣严师父的话来回应:『若在生之年已发大悲心救度一切众生,最后一次救度众生可以吗?』并请信众反问自己可做好心理准备来捐献。最后,法师推荐了圣严教育基金会出版的《生与死的尊严》随身书和描述中阴生的电影《苏西的世界THE LOVELY BONES》,让会众继续延伸学习。
电影分享会
电影《多桑的待办事项》是一部日本真实的临终关怀记录片,内容描述一位六十七岁的老人获知患胃癌后的态度和行动。多桑辞掉做了四十年的工作后,接受医疗和洗礼之外,也把握了此生最后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他一直以”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和身边的人道别,并安然地处理十件待办事项。全剧没有太多的悲情,家人们坦然面对、支持和主角井然有序的安排生活构成了温馨和宁静的画面,展现了老人的幽默、淡定、洒脱、生死皆自在的剧情。最后的半小时是法师透过三个问题,带领大家讨论与分享心得,将感动化为行动;并落实『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放下烦恼、惜缘等态度于生活中。
在以上四场活动中,果慨法师以幽默生动的方式为大家说明四个阶段『生→ 临终→ 往生→转生』。临终关怀时的要点必须着重于打开临终者的心结,在安宁的环境、祥和的情绪之下祛除障碍往生。净身、入殓、告别仪式、出殡及葬礼都需规划妥当,避免家属心慌人乱,安稳的陪伴往生者此生最后一程。
《佛教的生死观》系列讲座及电影观赏会场场爆满,于9月12日圆满落幕。法师从《金刚经》、《阿弥陀经》、《地藏经》等经文讲解了临终关怀、往生时的身心状态、应对方式,以事扣理。叮咛大众精进做诵经、拜忏、持咒、省思等功课,以克服自身累世的业力,在生活中『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放下烦恼,与人惜缘,并发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行菩萨道,过生死皆自在的人生。
报导:郭秀花 、莫泰材,整理:赵芳莹,摄影:陈善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