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的人生 · 從懺悔發願開始

配合政府制定的防疫措施,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将9月26日的大悲忏法会转为“线上共修”,选择在道场官方脸书上进行现场直播,希望信众们在家里也可以连线参与法会。

为了鼓励大众参加此次的法会,也将忏悔法门落实在生活中,文宣组延续之前“平安人生,改变的起点”专案,从9月3日起在脸书上定期推广“每天改变一点点”生活小练习。这些结合忏悔和禅法的生活实践,例如:每个动作、语言、心念都能想到利益他人,引导大家从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行为举止,来了解自己的身心状况,检视自己的身语意行为是否具有慈悲与智慧,当下止恶行善,让自己与他人皆身心平安,不起烦恼。

监香常寂法师在法会开始前向大众开示,佛法教导我们要往内心去观察,发现我们的内心活动如何引发自己的行为举止。法师鼓励大家用平等心对待每一个当下,不以过去的感受、经验和观点来评断眼前的现实;用同理心来体验生命和祝福他人,不用刻板印象去标签或评论他人。

由于我们不容易掌控自己的心,所以需要惭愧和忏悔,承认自己经常有意无意做了对不起自己和他人的事情,所以愿意承担责任、忏除业障,并发愿未来不再重犯过错。

法师说明忏悔及发愿是一体的两面,所以《大悲忏》的忏文中,也提到“忏悔发愿已”,是告诉我们既要忏悔也要发愿。法师也分享师父的开示,鼓励大家主动发愿行菩萨道,并将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希望众生都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此次大悲忏法会线上共修共有125位菩萨同时在线参与。下一场线上大悲忏法会将在10月24日举办,时间是晚上7点半至10点。欢迎有兴趣的菩萨留意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官方脸书并准时上线参与,也鼓励大家在法会进行前先上网登记云端祈福,为亲友送上祝福。(备注:配合雪州行管令,10月24日线上大悲忏法会已经取消,不便之处敬请原谅,谢谢!)

报导:郭紫薇,摄影:杨培福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右边的FB Logo:

《平安的人生,從懺悔發願開始》(20200926大悲忏法会线上共修报导)配合政府制定的防疫措施,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将9月26日的大悲忏法会转为“线上共修”,选择在道场官方脸书上进行现场直播,希望信众们在家里也可以连线参与法会。此次…

Posted by DDM 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 on Tuesday, September 29, 2020

自依止法依止 · 真正的平安自在之道

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打乱了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每天的确诊和死亡人数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线,勤洗手、戴口罩和喷消毒液等等防疫守则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期待疫苗的早日面世,让我们可以回到正常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免去因为疫情不稳定而产生的不安。但是眼下安全可靠的疫苗还没被研发出来,而病毒依旧在外头肆虐,如何和病毒共处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最值得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会不平安和不自在?不安的烦恼真的是由外在的病毒所引发的吗?还是我们内在的贪嗔痴三毒在作祟?

因应社会大众在疫情期间普遍面对内心不安的情况,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9月19日起开设了每月一次的【自依止,法依止——正见正行的防疫生活】线上课程,由监院常藻法师带领大家建立正知见,看见内在的病毒才是真正让我们受苦的原因,鼓励大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体验和修证,依着佛法去修行和实践,达到真正的平安自在。

课程的一开始,授课法师常藻法师抛出问题引导大家去思考我们如何面对和回应境界,从中让学员们看见自己在当下没办法运用佛法的观念和方法,主要是因为正知见的不足,即不知道和不够相信苦、空、无常和无我。有了正知见才能产生正行,但我们习惯用自我中心回应境界,希望自由、做主、想怎样就怎样。常藻法师提醒,依靠习性、舒适和不辛苦,最后都会造成烦恼。法师鼓励大家依靠佛法精进修行,以正见回应,练习着不管遇到什么境界,都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学习认识自己的心。

常藻法师表示此课程希望能引导大家亲身体验佛法和依法修行,因此课程内容包括戒定慧三学、三十七道品、声闻法与大乘法、般若空慧,将会引用经典及圣严师父的教诲,带出生活实用的佛法。“经典怎么说、师父怎么做、我要如何过”是此课程的宣传语,希望参与的学员们培养阅读经典的能力,从经典中看见佛陀,学习佛陀的谦虚、不强调自己、回到法的指导等等清净的身口意行为,然后依靠自己的努力,亲近善知识,向善知识学习,让佛法成为自己生命真正的依靠。

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曾说过:“佛法离开实践,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位真正的佛教徒不仅懂得佛教经典的理论,也能确实地修行和实践佛法,即所谓的解行并重,才能将佛法与自己的生命结合。师父在著作中开示了不少佛法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的方法,而他也以“法”领导法鼓山这个团体,并期勉自己的僧俗四众弟子以实践理念“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来怀念他。

自依止,解与行并重;法依止,勤修戒定慧。在这个看起来处处是危机的时代,我们其实还能依靠自己,化危机为转机;依靠佛法,放下恐惧不安,提起精进修行的心。在防疫的同时也学习发掘自己内在的宝藏,走上真正平安自在的大道。

报导:郭紫薇

挽起袖子 · 一起出坡種福田

挽起袖子,一起出坡种福田!
好久没回家了!回家的感觉真好!

随着行动管制令的条件逐渐放宽,8月23日这天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迎来了约70名义工回来进行了半天的大出坡,集合众人的力量,齐心合力的里里外外、前前后后大反转地清洗。

出坡开始前,常施法师叮咛大家,且把今日回来出坡当作是参与一场殊胜的佛事,给自己一个奉献的机会,一起种福田,共同来维护道场的环境清洁、整齐与庄严,并将今日出坡功德迴向给因受疫情影响的众生。

“扫地、扫地、扫心地”,不只是把外在我们所看到的环境打扫干净,同时也清理我们的心,将那些覆盖在内心的灰尘清理干净,恢复我们原本单纯清净的心灵。

报导:沈岂莹,摄影:李梓铭、叶丽芹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FB 相簿的连结:
挽起袖子,一起出坡種福田 (23.08.2020)

方丈和尚主講 · 禪的生活觀

在这时代,人类的物质生活质量日益提升,但幸福感却逐渐匮乏,这意味着当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生活不成正比时,忧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可能会引发自杀的行为频频发生。“现代人的压力来自于担心做不好、担心做不完、希望做得更好,所以学会放松是现代人最需要的,而法鼓山的禅法就是从放松入手。”

首度莅临马来西亚的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晖法师于2019年11月15日在《星洲日报》总社礼堂进行第一场公开演讲,以“『禅的生活观』——兼谈永嘉大师《奢摩他颂》及禅修中的念头”为题,与现场约300位大众分享禅修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以幽默简洁的方式做开示和回答,大众踊跃提问,不时也发出一阵阵笑声。

方丈和尚表示,禅的修行可分为四个层次:“自我”是学会放松来认识自我、“小我”是学习专注来肯定自我、“大我”是长养慈悲来提升自我、“无我”是引生智慧来消融自我。方丈和尚也向大众介绍了法鼓山禅法的两大传承:临济宗的话头禅透過綿密的功夫產生疑情,而曹洞宗的默照禅则是放松身心清楚觉知全身的方法,同时也说明这两种禅法在配合禅修的各个层次的进程与效果。

方丈和尚认为,现代人经常一心多用,而禅的生活态度则是主张“慢活”,在一个时间专注和放松地做一件事,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放松不是放逸、懈怠;专注不是紧张,由此可见,禅是能够把放松和专注结合起来。”方丈和尚指出汉传禅法的修行是有次第的,以渐修来顿悟,并说明无论是坐禅或生活禅,重视的是开发智慧。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禅修没有一步登天,而是一步一脚印去验证,只要我们积极去创造因缘,相应的果会自然呈现。

方丈和尚引用《大般涅磐经》里“功德天和黑暗女”的一段故事来讲述万事万物皆存在着二元对立的面向,有好就有坏、有生就有灭等。在被问及近期国际局势的应对态度时,方丈和尚劝勉大众不应去判断事件中谁是谁非,却应以慈悲心看待此事,并以“四要”和“四它”来处理困境。佛教以慈悲为本,希望所有问题都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令伤亡不再发生。方丈和尚呼吁大众,世界上发生的许多事,虽然我们有帮不上忙的地方,但只要我们产生慈悲心、谦虚心和惭愧心,让更多人知道佛法,运用佛法来解决问题,因此社会就有着正面的能量提升。

圣严师父所提出的“四要”为“需要、想要、能要、该要”;“四它”即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方丈和尚表示,“想要”是掺杂了自我意识和自我中心的个人主观想法,并不是客观的局势想要,也不是佛法智慧。方丈和尚勉励大众在面对任何问题时,必须面对它、接受它、再以智慧处理它,至于能否处理得了,最终还是要放下它,否则会为自己造成无谓的负担。

报导:罗志豪 20200721
摄影:李选全 20200721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右边的FB Logo: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ddmmalaysia&set=a.2602046983244111

【新聞】7月恢復對外開放 首辦線上弘法活動

【马来西亚道场·5日讯】随着国内疫情减缓,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7月1日起恢复对外开放。道场顾及现今仍在疫情期间和为了大众的卫生健康着想,同时配合州政府发布的《雪兰莪州非回教宗教场所开放防疫指南》,设立防疫柜枱,希望民众配合防疫,安心参访。

此外,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的弘化脚步不停止,7月起每周四、每周六举办线上活动。7月2日周四晚,首办“【自利利他无烦恼——观音法门的实践】线上课程”,共有110人上线参与。7月4日周六晚,圆满举办“线上念佛共修”,有至少98人参与线上共修。法鼓山僧团法师透过网路与信众分享佛法和互动,实现处处是道场,学习零距离。

配合州政府发布的《雪兰莪州非回教宗教场所开放防疫指南》,设立防疫柜枱。
道场设立防疫柜枱,希望民众配合防疫,安心参访。
7月2日周四晚,“【自利利他无烦恼——观音法门的实践】线上课程”由演莲法师带领。
7月4日周六晚,圆满举办“线上念佛共修”。
7月4日当天,至少有98人参与“线上念佛共修”。
感恩义工菩萨护持线上活动。

报导:郭紫薇,摄影:郭紫薇、郭秀花、李梓铭

練習慈悲心 · 實踐『心六倫』

圣严师父说过:正确的伦理观念,一定是从自己开始做起。自己付出、自己奉献,佛教的用语称为“慈悲心”,现代人常用的就是“爱心”,让跟我们互动的人,都能够平安,得到利益与帮助,至少不会造成对方的损失。

慈心班下半年的课程,透过三堂课的活动,引导小朋友初步认识和体验家庭伦理、校园伦理和自然伦理的价值观。家长们也透过义工老师布置的回家游戏以及心灵茶点的准备过程,和小朋友一起互动,共同练习实践服务和奉献的「心六伦」价值观。

课堂上,小朋友透过例常的「静心圆」活动环节收摄身心;儿童版「八式动禅」初步体验动中带静的禅修,以及「心灵茶点」体验布施的喜悦。

7月6日,主题为「环保超人」的第四堂课,借由上一堂课的回家游戏「10件事我做到了,世界会更好」的讨论进入了这一堂课的主题教学「美丽的地球vs生病的地球」。讨论中,小朋友们顿时生起了一颗要保护及孕育美丽大自然地球母亲的心,希望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课堂讨论结束后,小朋友带着帽子和手套化身成为「环保超人」走出户外沿路捡拾垃圾,走到了道场附近的公园,义工老师带领大家唱着垃圾分类的歌曲,进行垃圾分类游戏。户外活动结束后回到禅堂,小朋友们利用刚才捡拾的垃圾和大自然的礼物,如落叶、花朵和树枝共同完成了「地球大拼图」。这一堂课的回家游戏,孩子们要在家里设立「家庭环保回收站」,让父母也有机会陪同孩子把爱延伸到大自然, 成为行善的起点。

8月3日,天气晴朗,小朋友和义工老师们乘车出发到第五堂课「美丽的森林」的上课地点。出发前,小朋友各获得一本「森林护照」。「森林护照」放入口袋,大家一起用耳朵听,用眼睛观察,用鼻子闻,用手和脚与大自然接触。小朋友们赤着脚、静语、放松,脚掌轻轻地贴着大地,紧跟著队伍,踏入森林。 一路上偶尔听见清脆的鸟鸣声,还有虫叫声;渐渐地,外面的车笛、吵杂声,再也听不见了。阵阵微风,吹动着绿意。脚板时而感觉到凉凉的,时而温温的;时而粗糙,时而柔软;还会发出沙沙声。到达目的之后,大家小休片刻,享用小点心,休息之后,开始寻宝游戏。小朋友们不只带了大自然的礼物回家,也自发的顺手带走了不属于森林的物品。大合照之后,大家就沿着来时的路线下山。为了让小朋友们分享大自然的美丽,这一堂课的回家游戏,义工老师请小朋友们利用從森林里帶回來的礼物制作一张邀请卡給家人,邀请家人一起赤脚踏青。

9月21日,来到慈心班的最后一堂课,共有 18位学员出席「结业典礼」。在「感恩报恩」环节,在义工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乘坐着时光机,回顾之前的五堂课,把所记得的片段,所喜欢的课堂内容,和想要感谢的人,写在爱心纸上,然后将爱心纸挂满爱心树。最后,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摆设茶席,和30位家人共同庆祝结业。在享用「心灵茶点」的同时,小朋友非常踊跃的在大堂分享各自的「家庭环保回收站」。观看一年课程回顾影片之后,家长们对孩子们这一年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深深有所感动,也很感恩,不光是孩子在上课,其实整个家庭成员也都一起上了很重要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大家的祝福下,接下由儿童生命教育课程辅导法师演明法师颁发的家庭结业证书,圆满了今年的课程。大家约定好明年的悲心班再一起共同学习和练习在生活中落实佛法。

报导:王书卿 20200721
摄影:杨培福、吴文豪、李梓铭 20200721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右边的FB Logo: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ddmmalaysia&set=a.2348716161910529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ddmmalaysia&set=a.2390705381044940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ddmmalaysia&set=a.2482196145229196

提升人的品質 · 讓世界更美麗

品德看不见,却能在谈吐、修养与风度中表露无疑。秉持着提升人的品质,成长自己并成就他人的理念,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019年7月至9月期间,为孩子们掀开了下半年生命探索之旅。

课程四《让世界更美丽1》

幸福不是生活的顺遂,而是一种看待事情的心境。为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大家来到了双溪毛糯“希望之谷”展开了寻找幸福来源(知福、惜福、培福、种福)的探险旅程。希望之谷里的公公婆婆因为麻风病,而终身残疾且与亲人分离。圣严师父说“救苦救难的是菩萨;受苦受难的是大菩萨”,他们付出一生,让世界最终不再遭受麻风病的威胁。孩子们还亲手为老菩萨们送上了手绘感恩花,并附上祝福“谢谢您让世界更美丽”。悲剧使人反思,灾难使人成熟,爱心使人勇敢。本来战战兢兢的孩子们也因老菩萨的笑容,变得不害怕了。此趟亲身体会幸福不是理所当然,而在于用心感受,小菩萨们需回家完成《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功课。根据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我们不必每天都有值得庆祝的大事,很多快乐的小事累积起来的能量却能超过一件快乐的大事呢!

课程五《让世界更美丽2》

生命教育需要实践。因体会而感动,因感动而改变。继“希望之谷”幸福体会后,这一次孩子们将把幸福化作行动,成为真正的善行小菩萨。为了让孩子们有正确的观念来引导行为,《花婆婆》及《凯撒琳——五岁的蚊帐大使》叙述了当蜡烛点燃另一根蜡烛时,它自己没有损失,房间却更亮了。给予才是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当别人快乐时,你自己也会幸福。孩子们也在思路图的引导下了解助人的六大要素。除了清楚明了对方的需要和帮助他的原因,还得分析当下拥有的因缘和助缘,以拟定好个人的《让世界更美丽计划书》。尊重是与孩子沟通的前提;倾听是与孩子沟通的开始。孩子们与父母分享自己的计划书,并进行讨论即将展开的行动计划。在生命教育的环境中,必然经历许多情感历程。若要孩子学习无差别的生命关怀,就得将他们置入这样的环境里。当孩子经历了种种过程,我们的陪伴将是他们的后盾。

《结业典礼》

2019年悲心班即将画上句点。孩子们乘着“穿越时光机”,在不同的情景与活动中回顾了一整年的学习。今天,孩子们也与父母齐心合力把《让世界更美丽计划》的过程与成果在一场温馨又简约的茶会展示出来。孩子的纯真与善念感动了父母;父母的陪伴与引导成全了孩子的成长。这不就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感动生命的旅程吗?因此生命教育一直能持续做下去的场地即是家庭。真正的幸福是追不到的,它源自于内心。快乐的唯一方式是去创造自己的价值,使别人因你而过得更好,世界变得更美丽,这份善举也因你而一直延续下去。

报导:陈佩琪 20200721
摄影:杨培福、李梓铭 20200721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右边的FB Logo: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ddmmalaysia&set=a.2352293521552793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ddmmalaysia&set=a.2408134982635313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ddmmalaysia&set=a.2487863747995769

新時代人類的反思 法青電影分享會討論心六倫和四要

2019年12月15日,由法鼓山世界青年会马来西亚分会举办的电影分享会《镜头后的生命故事》于法鼓山道场观音殿圆满放映。当天播放的电影名为《WALL-E》,电影分享会于下午一时三十分时开始至下午五时结束,共有11位学员、8位内外护以及法青辅导法师演明法师参与。

活动开始,主持人带领大家进行静心活动,让大家以空瓶子的心态一起观赏电影。此电影讲述的是人类未来的预告,地球因充满垃圾导致无法居住,科技的发达让人类能暂时在太空船里享受着科幻的美好,渐渐地人类变得慵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存在于虚拟世界中。

电影主要角色,WALL-E机器人日复一日的完成工作,处理地球的垃圾。他与另一个被指派到地球寻找植物的机器人EVA的浪漫桥段反倒突显出机器人拥有人类渐渐遗失的情感和温度。这促使观影的学员们反思,新时代的人类是否对电子产品过度依赖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缺乏情感的交流。

电影播放结束后,学员们进入组别,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桌游式分享环节。组员从价值卡中,选出可以联系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剧情以及发现电影的哪一个情节体现了《心六伦》的内容。演明法师叮咛大家,电影提醒我们实践圣严法师所教导的《四要》。很多时候人们想要的太多,需要的其实不是很多。那应该如何做选择呢?即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四要的实践,小至让自己在生活中不奢侈,大至不造成环境与地球的破坏。最后,电影分享会在进行大合照后圆满结束。

报导:陈俐贤 20200721
摄影:黄楚云 20200721

探索『心』自我 幸福零距離

常言道“幸福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人人都在往外追求幸福,一旦失去就苦不堪言。2019年12月25日,法鼓山世界青年会马来西亚分会的法青们于台湾展开了为期11天的【幸福零距离】深度之旅,让法青们透过此次旅程更深一层地认识法鼓山和圣严师父推动的理念,重新与自己的内心连接并且找到生活上真正的幸福。

21位学员带着游学的心情,参访了法鼓山总本山和其它分院如:紫云寺、宝云寺、斋明别苑、斋明寺、云来别苑、农禅寺、德贵等。除了法鼓山分院,还到访了曾遭八八风灾侵袭最为严重的灾区——高雄甲仙区和小林村。透过参访,学员们在不同的地区环境体验了法鼓山的理念,也更了解法鼓山所提倡的三大教育。

从热带国家踏入冬天的土地,在台湾法师与法青们的热情引导下,“深度之旅”在法鼓山总本山掀开了序幕,学员们在总本山逗留了四天三夜体验法鼓山的境教。

首先,由参学室的义工菩萨为学员们导览总本山。法鼓山之所以称为观音道场和世界佛教教育园区,是与圣严师父曾多次得到观音菩萨的感应以及师父的悲愿有关。为了尊重与爱护大自然,法鼓山的建设过程是秉着“本来面目”的原则而完成的。在导览菩萨的带领下,学员们体验了法鼓山的境教——利用环境达到教育的目的。建设法鼓山的过程中,为了不破坏环境,选择不铲平山头,依山而建。大殿屋顶做了滤水的设施,让雨水发挥循环使用的作用。整个环境没有了古老传统寺庙的味道,但却有让人感觉非常地摄心的简约风格与色调,这是法鼓山建筑一大特色。

参访了园区,学员们于法鼓文理学院参与由辜琮瑜老师带领的《幸福在哪里?》工作坊。在破冰游戏的环节中,学员们画了16宫格,并在每个格子里写下自己觉得幸福的事,随后需找另一个人填写和自已一样的幸福定义,并留下签名,于是大家开心地玩起了BINGO游戏。有些时候,当人们在寻找幸福时,总觉得幸福太远,在彼此分享时,才发觉原来幸福可以那么简单。接着正式进入工作坊的重点游戏,辜老师要求学员们堆积木,堆一个能与人连结的模型,在过程中要观察自己的思绪,最后在总结时,就以一个“心”的词来表达自己的体会。

在总本山的第二天,常格法师为学员们介绍法鼓山的三大教育——大学院教育、大普化教育和大关怀教育。法鼓山透过大普化教育,普及佛法净化人心;透过大关怀教育,关怀社会分享佛法。而大学院教育是为了大普化和大关怀这两种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圣严师父尽其一生推广法鼓山三大教育,只为了一个简单的心愿:希望把佛法分享给每一个人。

为了具体体验大学院教育,辜琮瑜老师带领大家走访法鼓文理学院校史馆。法鼓文理学院虽然只有五年校史,却有着前面40年的创校过程的经历。从中华佛学研究所,到现在的法鼓文理学院,过程虽艰辛,却是现在和未来培育佛教研究和弘法人才的根基。“聚沙成塔、5475大愿兴学”是当初百万人参与的建校筹款活动,此活动让更多人与法鼓山一起办学、行大愿。

晚上则由常宽法师为大家上一堂关于师父的课——“圣严师父的悲愿”。曾担任师父侍者的常宽法师,与学员们分享他和师父之间的生活小故事。学员们从故事中感受到了师父的慈悲与智慧,还有师父如何善用他的生命实践佛法,也了解到师父一生在众多艰苦的环境下仍然精进用功、不忘学佛弘法的愿心。

在离开总本山之前,法务繁忙的方丈和尚果晖法师特别抽空前来关怀。方丈和尚就像家里的大家长,亲切的关怀开示,让学员们倍感温馨与感动。

接下来学员们就前往高雄区甲仙区以及小林村。在旅途上,法师播放了这两个灾区曾经受侵袭的情况。八八风灾,又称莫拉克风灾或八八水灾,当时的灾害造成了474人活埋,小林村在短短的几十秒内瞬间被土石流掩埋,仅有十几位幸存者,几乎一家人里面只有一位幸存者。曾是法鼓山甲仙安心站站长的玲华菩萨,成为了这次大关怀教育的领导员。

过后,学员们前往高雄市的甲仙,此行的学习是体验大关怀教育。甲仙在2009年曾遭莫拉克风灾而导致八八水灾其中最为严重的灾区。当时法鼓山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前往灾区了解能做的事情。已有人做的,就让别人做,没人做的就做,因此法鼓山设立了安心服务站。这安心站持续了大约4年,虽然法鼓山能给予的物资并不多,但心灵的陪伴让受创的居民能够尽快回到正常生活的轨道上,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生命的品质。曾在安心站服务的燕珠菩萨分享,在过程中她在村民们的身上看到了“以愿导习,以习建愿”的转变。他们重新站起来面对生活的精神,正鼓舞着我们。圣严法师当时有提到“救苦救难是菩萨,受苦受难是大菩萨。”这些大菩萨们用他们的生命在教导人们愿力、慈悲和智慧。大关怀教育的境教体验也就此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的行程是参访各分院以体验法鼓山的大普化教育。每一间分院的建筑都各有其特色,却都不离开本来面目,保留原有的历史建筑,也会根据当地的环境而建设。每一间分院的法师们和菩萨们都扮演着用佛法点亮每个人生命的角色,发愿以身仪、心仪、口仪,让每一位来到道场的菩萨都能感受到佛法的慈悲与智慧。随后,学员们在云来别苑体验禅二。禅期中深入地体会到活在当下的幸福与心安,也学习到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这一趟深度之旅中,学员们也和台湾不同地区的法青进行交流。总本山的台北法青温馨接风,分享幸福御守的制作;紫云寺的高雄法青热情如火,呈献了非洲鼓乐的表演。另外还有斋明别苑的桃园法青教大家制作静心风铃、画禅绕画,最后一晚在德贵学苑,学员们也受到热情款待,开心围炉。学员们都非常感恩台湾法青们的热情、友善与无私分享,让大家体验到满满的正能量与活力。

在离开云来别苑往机场前的最后一次分享,学员们都有所感触以及学习。有些体会到这次团队有种像家的感觉,因大家不分你我、彼此关怀。除此之外,学员们更深入认识法鼓山与各分院,对所遇到的人事物都感到珍惜与感动,并发愿回到马来西亚后,将好好珍惜每一刻体验佛法的因缘,让自己品格提升,知恩感恩,每时每刻都开发心里的深度和宽度。这趟旅途,除了体验法鼓山的三大教育,学员们还体会了一场由外而内的幸福之旅。第一阶段的深度之旅就此告一段落,也意味着另一个深度之旅的开始。

* 报导:庄伟铭、文宣组 20200717
* 摄影:吴文豪 20200717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右边的FB Logo:

歲末禮拜大悲懺 清淨身心迎新年

为了感恩2019年,迎接2020年的到来,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019年12月28日举办了大悲忏法会暨启灯仪式,共有210位菩萨出席参与。

法会开始前,监香暨监院常慧法师开示,大悲忏的宗旨在于洁净身口意的行为,增长慈悲和智慧迎接未知的未来;至诚恳切发露,洗涤有意无意造作的错误。忏悔就像法水,清净无染无分别,让菩萨们带着清净的心迎接清净的一年。

礼忏时,菩萨们众等齐心发愿、念诵忏文和持诵大悲咒,藉着共修的力量和佛菩萨的愿力获得法益。

法会结束前,道场举办了“启灯仪式”,正式启动新春点灯,诚邀大众为亲朋好友点灯送祝福,借此开启自心的光明、转化烦恼,为这个世界增添多一分安定与希望,众人通过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迎接光明的一年。

常慧法师在法会结束后开示,这场大悲忏的因缘殊胜,是迈入2020年新年之前的一场大悲忏法会。法师向大家介绍了大殿内设置的光明灯,皆是琉璃佛像灯。新道场有空间悬挂大灯笼。藉着灯的光明传达祝福、灯的热量传达愿心,普照所有的众生。在场的菩萨也获赠由创办人圣严师父亲笔题字的【培福有福】春联,祝福大家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26岁的李康表示,他原定是参加前往台湾的“深度之旅”活动,遗憾地无法成行,却成就了他第一次参加大悲忏法会,期许新的一年里精进修行。香积组义工周丽瑛表示,她趁着年尾闲暇的时间,陪伴母亲参加大悲忏法会,期许在新的一年自我增值,把美味的食物和教育带给更多的人。

本年度的最后一场大悲忏就在感恩与祝福的气氛下画上句点。

报导:蔡文庆,摄影:黄荣权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右边的FB Logo:

2019年最后一场大悲忏法会已于上个星期六12月28日圆满举办,共有261位菩萨出席参与。监院常慧法师表示此次法会非常殊胜,是迈入2020年新年之前的一场大悲忏法会。所谓送旧迎新,法师在开示中提到我们送走了2019年所有好的坏的,接下来…

Posted by DDM 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 on Tuesday, December 31, 2019
1 ... 16 17 18 19 20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