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告別 · 馬來西亞信眾線上談生死

随着疫情日趋常态化,马来西亚的单日确诊病例及死亡数仍高,除了担心自身染疫而变得焦虑不安,大众在面对确诊亲友突然离世也备感徬徨无助,甚至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因此,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常藻法师应马佛青吉打州联委会及马佛青森美兰州联委会之邀,分别于8月15日及9月24日以《疫心回向》和《疫情下的生命告别》两大主题,与社会大众分享生命的价值与规划、法会的正确观念等内容,透过关怀和教育的功能达致生死两相安。
有些信众或许会以佛法的观念,即因果报应来看待亲友染疫往生的现象而难以释怀。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曾在921大地震时说过:“救苦救难是菩萨,受苦受难是大菩萨。”这些染疫的大菩萨们用着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做教材,愿意承担痛苦来时刻提醒我们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教会我们认识生命的这一堂课。我们难免会因忆念起往生者而感到伤心、情绪低落,”在适度的情感抒发后,回忆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对往生者的祝福与感恩。”常藻法师补充,以这一生的相遇中所学习到的、有所成长的与他人分享结缘,往生者也会从中而获益。
法师把生命譬喻为一条无止尽的长河,当中分成好几个段落,每一个段落扮演不同的角色和承担不同的任务,所以我们不能以生命的长短来决定好坏,而是要”用有限的生命,做最大的奉献。”法师强调,奉献不一定要做多大的事,一个微笑、一份祝福也会让我们的生命发挥价值。佛教徒会以”往生”而不是”往死”来形容一个人圆满了这一生的任务再趋往下一生,因此,圣严法师曾说:”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件庄严的佛事。”透过家属安定的力量、声声不绝的念佛声,我们可以引导往生者的心识往生净土。

在疫情笼罩下,一切丧仪必须从简,佛教徒也没办法到寺院参加法会。结合当下防疫的因缘及云端科技,常藻法师提到”法会不是作法、更不是仪式”,线上或实体法会所达到的功能是一样、甚至更好的,关键在于与会者的心态、心念。法师点出法会的精神意涵是”与法相会,如法修行”,在我们虔心念诵下理解佛陀的教法,帮助众生依照方法去止息烦恼,并带着悲心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让他们受用于佛法,这就是冥阳两利的法会。因应形式的变化,吉打州当地的佛教会运用了法鼓山网路上的《地藏法会》录影来进行共修,以期将功德回向给往生的眷属及众生。法师也呼吁大众要将超度列为个人的定课,把众生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解脱烦恼的彼岸,”我们也是众生之一,要学会自己超度自己”,以念佛、持咒、诵经、拜佛、禅修、拜忏等定课来自利利他。
这次的疫情是人类史上从未面对过的,人类的智慧因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担忧而没法完全展现出来,”我们要理解在当下能做什么,先随缘尽份,做完后便尽份随缘”,在接受整体的因缘下,我们的心就会多一份安定。法师提到解脱生死的四个层次:先面对现实,接受因缘因果,再照顾好每一个当下的身口意,后再放下自己来奉献与利他。这也应和圣严法师所提出解除困境的主张”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最后,法师叮咛信众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能令自己和他人起烦恼的事上,”要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活,积极地把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最极致,那么这一趟生命就不留任何遗憾了”。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每周六晚上7:30至8:30,由僧团法师领众线上念佛共修,广邀大众共同参与。脸书连结:https://www.facebook.com/ddmmalaysia/ 此外,信众可浏览Youtube”DDMTV法鼓山网路电视台”频道观看法鼓山大事关怀、线上修行、法师开示等影片,透过网路资源,让大众汇聚心念为一切衆生祈福回向。
报导:罗志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