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告別 · 馬來西亞信眾線上談生死

随着疫情日趋常态化,马来西亚的单日确诊病例及死亡数仍高,除了担心自身染疫而变得焦虑不安,大众在面对确诊亲友突然离世也备感徬徨无助,甚至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因此,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常藻法师应马佛青吉打州联委会及马佛青森美兰州联委会之邀,分别于8月15日及9月24日以《疫心回向》和《疫情下的生命告别》两大主题,与社会大众分享生命的价值与规划、法会的正确观念等内容,透过关怀和教育的功能达致生死两相安。

有些信众或许会以佛法的观念,即因果报应来看待亲友染疫往生的现象而难以释怀。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曾在921大地震时说过:“救苦救难是菩萨,受苦受难是大菩萨。”这些染疫的大菩萨们用着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做教材,愿意承担痛苦来时刻提醒我们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教会我们认识生命的这一堂课。我们难免会因忆念起往生者而感到伤心、情绪低落,”在适度的情感抒发后,回忆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对往生者的祝福与感恩。”常藻法师补充,以这一生的相遇中所学习到的、有所成长的与他人分享结缘,往生者也会从中而获益。

法师把生命譬喻为一条无止尽的长河,当中分成好几个段落,每一个段落扮演不同的角色和承担不同的任务,所以我们不能以生命的长短来决定好坏,而是要”用有限的生命,做最大的奉献。”法师强调,奉献不一定要做多大的事,一个微笑、一份祝福也会让我们的生命发挥价值。佛教徒会以”往生”而不是”往死”来形容一个人圆满了这一生的任务再趋往下一生,因此,圣严法师曾说:”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件庄严的佛事。”透过家属安定的力量、声声不绝的念佛声,我们可以引导往生者的心识往生净土。

在疫情笼罩下,一切丧仪必须从简,佛教徒也没办法到寺院参加法会。结合当下防疫的因缘及云端科技,常藻法师提到”法会不是作法、更不是仪式”,线上或实体法会所达到的功能是一样、甚至更好的,关键在于与会者的心态、心念。法师点出法会的精神意涵是”与法相会,如法修行”,在我们虔心念诵下理解佛陀的教法,帮助众生依照方法去止息烦恼,并带着悲心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让他们受用于佛法,这就是冥阳两利的法会。因应形式的变化,吉打州当地的佛教会运用了法鼓山网路上的《地藏法会》录影来进行共修,以期将功德回向给往生的眷属及众生。法师也呼吁大众要将超度列为个人的定课,把众生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解脱烦恼的彼岸,”我们也是众生之一,要学会自己超度自己”,以念佛、持咒、诵经、拜佛、禅修、拜忏等定课来自利利他。

这次的疫情是人类史上从未面对过的,人类的智慧因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担忧而没法完全展现出来,”我们要理解在当下能做什么,先随缘尽份,做完后便尽份随缘”,在接受整体的因缘下,我们的心就会多一份安定。法师提到解脱生死的四个层次:先面对现实,接受因缘因果,再照顾好每一个当下的身口意,后再放下自己来奉献与利他。这也应和圣严法师所提出解除困境的主张”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最后,法师叮咛信众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能令自己和他人起烦恼的事上,”要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活,积极地把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最极致,那么这一趟生命就不留任何遗憾了”。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每周六晚上7:30至8:30,由僧团法师领众线上念佛共修,广邀大众共同参与。脸书连结:https://www.facebook.com/ddmmalaysia/ 此外,信众可浏览Youtube”DDMTV法鼓山网路电视台”频道观看法鼓山大事关怀、线上修行、法师开示等影片,透过网路资源,让大众汇聚心念为一切衆生祈福回向。

报导:罗志豪

首場對外線上禪一圓滿 · 珍惜每一個學佛的因緣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在9月19日举办了首场对外的线上禅一,共有42位学员连线参与。虽然没有实体的禅堂,然而禅修的氛围却并未缺少,学员们在自己的家里腾出了独立空间,与线上的其他学员们建立了一座虚拟禅堂,通过静态的禅坐,动态的八式动禅、拜佛及瑜伽运动,体验了充满禅悦的一天。

在每天忙碌的生活里,大脑不停的在动,肌肉神经綳得紧紧的,即使在休息时间也无法让自己放松。圣严师父在开示影片中提到大脑若要放松,先要放松眼球;要调和呼吸,全身就要放松,尤其是小腹。小腹的放松,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坐着、站着、走路、説话、思考问题等,小腹都要保持放松的状态。呼吸调和了,心比较安稳了,念头会自然减少,心也比较能够收摄在方法上。

在大堂分享时段,有一位学员表示她有贫血的问题,所以在做运动时感觉有点头晕,不过一整天下来,她还是感觉很好,很法喜。总护常施法师提醒学员们要留意打坐的空间空气的流畅,也要清楚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如果在做一些动作时身体不舒服,可以休息,年长的学员更需要评估自己每个动作的局限。另有学员表示再次聆听师父的影音开示,对于调身、调息、调心,有更深的体会与感受。他在拜佛时把速度放慢,放掉多余的力量,体验到拜佛的放松。要了解自己的身心,需要多练习,法师鼓励大家参加接下来三个月都会举办的线上禅一,一起来用功。

总护法师在结语时开示,在疫情中,每个人生活模式都改变了。因缘不断地变化示现了无常,提醒我们世间的真相及真理,让我们看到了佛法的珍贵。有幸在这一期生命遇见佛法,学习禅修,所以要珍惜每一个当下,老老实实地练习方法。我们的生命需要靠深入的修行,体证佛法,才会有所改变。有了体证,我们会对佛法更有信心,不随着现象流转,所以法师勉励大家一定要把修行排在生活中的首位。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将在10月17日再次举办对外的线上禅一,即日起开放报名直到10月13日或额满爲此,欢迎来体验身心的安定与放松。敬请前往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的网站 www.ddmmy.org了解活动详情和报名参与。

文:陈立祥,图:禅修组

馬來西亞大專活動 · 介紹心靈環保與正信佛教

新冠疫情严峻,马来西亚各大专转为线上上课,已持续逾一年。各大专佛学会的活动在面临种种困境与考验下,仍阻挡不了莘莘学子学佛向法的心,除了例行活动,也举办了数场全国性大专佛学会活动。法鼓山僧团法师受邀在各个活动中,分享心灵环保的生活实践及正信佛教的观念。

于7月30日至8月15日六天周末所举办的第三十六届全国大专佛青生活营,以「佛法与人生」为主题,第一次将年度大型生活营改为线上举行。副题「心灵环保」由常藻法师授课,以目前大专生面临的种种状况,引导营员建立及实践自利利他的人生观。在疫情严峻期间,法师鼓励大家运用佛法,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得到健康、快乐、平安的身心。

法师以四它、因缘观、进退的智慧等内容,分享了如何照顾个人的心、奉献中成长,乃至认识人生的意义。约230名国内外各大专院校学生及部分毕业生共同在线上学习,在筹委的努力下,营队中的早课、分组讨论、亲近善士、综合报告、康乐活动、静坐,一项都不缺。

另一场也是全国性的活动──第十五届全国大专佛青思想工作营,以「溯本归源,新之序章」为题,汇集各大专佛青领袖共同探讨和反思大专佛青的状况,并进行思想交流,以认清大专佛青的角色和价值。常藻法师于9月11日与活跃于带动大专佛学班的李政纲居士,在「佛学会与学佛系统之间的关系」座谈会中,讨论个人在佛法上的修学有所体验,才能更好的带领佛学会前进;学佛为主,办活动为次;在承担的过程中,就是实践佛法与成长最好的机会…….等课题。来自全国22间国立和私立大专佛学会的191位理事或未来理事人选,共同在线上参与,并积极提问交流。

双威大学佛学会配合农历七月盂兰盆节,希望宣导正信佛教的观念,礼请演莲法师于8月25日第10堂佛学班授课。主题「法师,鬼门开了怎麽办?」吸引了近30位会员参与,聆听法师一一讲解盂兰盆的起源、意义、内容,并进一步厘清盂兰盆与民间鬼节的差异。最后法师也说明了佛教对于鬼神的看法,并鼓励大家以慈悲心来对待六道众生。参与者在线上踊跃提问,并表示透过课程更了解佛教与民间信仰对农历七月认知的差异,从中建立了正信佛教的观念。

文/马来西亚道场文宣组

讓心重新恢復活力與希望 · 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首辦線上義工禪一

为了让久未回到道场的义工菩萨们有一个充电的机会,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在8月10日首次在线上举办义工禅一,鼓励大家透过一天的禅坐、动禅,放下一切世俗劳虑,让生命重新恢复活力,更轻松自在地面对当下的生活!


线上义工禅一透过网路Zoom软体进行,共有39位学员使用自备的电脑、平板或手机连线参与。有别于道场的实体禅修活动,学员们透过线上义工们的协助,在自己家里规划出独立空间,与线上其他学员们隔空一起进行一整天的动、静态禅修,大部分人表示这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

来到大堂分享时,学员李锦成表示经过这样一整天的缐上共修,虽然是开着电脑,看着ZOOM会议室,可是有法师有同参道友,仿佛身在禅堂的感觉,很有凝聚力,身心都很安定和放松。常参加线上禅坐共修的学员方佳敏则表示对于缐上的模式会有一种熟悉感。她非常感恩义工们的用心护持。虽然她当天断缐了几次,最后还是能完成线上禅一。在不被干扰的空间听着縂护法师的引导,专心打坐,感觉非常安心。


承办线上义工禅一的禅修组组长林洄如在活动圆满后,谈及此活动起源于道场每周二和周五的缐上禅坐共修,她和助理监香们希望把“虚拟禅堂”的营造经验运用在线上禅一,让大家在家里也彷若在道场禅堂中用功。筹备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要思考如何把“虚拟禅堂”打造得最贴近实体禅堂的感觉,让缐上禅修活动有禅味的同时,大家在简单的引导下,身心能轻易地融入打坐的氛围中。

縂护法师常藻法师当天开示,让苦止息的方法就是培养心的新习惯——回到当下,全然与单纯地感受和接受当下的身心状况,把心力集中起来。当面对不如意的情景时,心就不会牵挂着过去或担心着未来。外在的变化实在是太多太快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往内去挖掘我们内心的宝藏,让自己安定下来。把个人的安定带到身边、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当我们抱着想要给予他人安定的心态来学习,自己就会变得更有力量来面对现况。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将在9月19日举办第一场对外的“线上禅一”,即日起开放报名直到9月15日或额满为止,欢迎来体验身心的安定与放松,让自己的心更有力量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敬请前往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的网站 www.ddmmy.org了解活动详情和报名参与。

报导:林洄如、郭紫薇

摄影:禅修组
活动:20210810 线上义工禅一

首辦線上《心安平安祈福會》· 為疫情下受苦眾生祝福

7月28日,近100位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的义工菩萨齐聚线上,参与《心安平安祈福会》,为近期道场的确诊义工及所有还在受苦受难的人们护念祝福。

观音菩萨有着闻声救苦的悲愿,对众生的祈求更是有求必应,没有分别。马来西亚近期的确诊人数一直徘徊在一万余人,而累计的总确诊人数已是人口的三十份之一,医疗系统的不胜负荷,疫情底下生活的人民也面对着许多无法解决的困境,身边也开始出现更多的确诊案例,更别说是因疫情而离世的亲友。

适逢观音成道日的那一天,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邀请了内部义工,共同诵念《普门品》、《心经》与观世音菩萨圣号,为身边确诊的亲友及所有受苦的众生祈福祝福,望凭借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愿力能让大家在这段苦难的日子里,有所依靠与支持。

圣严法师在晚年病痛缠身时,曾被问及是否觉得苦时,他豁达地回复:自己心里从不觉得苦,因为他把病交给医生,把命交给菩萨,如此一来,自己就是没事的健康人。也许此时此刻的你,身心也在承受着病痛之苦,生活也出现了许多的事以愿违,不妨试看把病痛交给医生,做自己还能做的,需要时寻求相关单位的援助,剩下的就交由佛菩萨来安排吧!于此,我们大家共同祝福与祈愿菩萨的加持。

报导:叶丽芹
摄影:陈心兰
活动:20210728 线上《心安平安祈福会》

從了解到感恩,因珍惜而團結——走過前人爭取衛塞節為公假的歷史歲月

5月26日,线上浴佛法会圆满结束后,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护法会特别举办了一场内部活动,邀请57位护法会成员线上团聚,一起来回顾马来西亚不同传承的佛教团体如何团结一致共同争取卫塞节成为公共假期的历史过程。

马来西亚人享有卫塞节为公假的福利,是前人从1946年战后开始争取,到1988年圆满完成,前后经过了42年漫长岁月的坚持和努力。为了让护法会悦众们更了解整个历史过程,筹备团队特别设计了5道问题,引导大家走进前人的心路历程,并交流讨论内容所带来的启发。

综合五组的心得分享,悦众菩萨们表示当想像自己是历史中人,也会想要举办更多普及化的活动来接引大众,活动虽不同但心意是相同的,即希望更多人可以接触到佛教和知道佛法的好。大家都觉得前人在资源缺乏甚至是战乱的年代,仍然能不遗余力地团结不同传承的佛教徒,同心协力维护佛教和弘扬佛法,他们的慈悲心令人赞叹。大家认为,现代的佛教徒仍然能发挥这样的潜能,只要能放下个人的身份和立场,以更大的格局来考量,现代佛弟子也可以像前人那样“存异求同、通力合作”。经过对历史的了解,悦众菩萨们表示现在多了一份感恩心,会好好善用这个得来不易的公共假期,使这一天充分用在修学佛法、护持佛法和弘扬佛法上。这是为了佛教的延续,为了努力争取的前人们,也为了后人接触佛法的因缘。

监院常藻法师在聆听大家的分享后开示,我们生活在资源丰富的年代,例行性的公共假期让人觉得是一个很理所当然的存在,但历史告诉我们卫塞节公假是前人的愿心与努力、众缘成就而且非常难得。法师举例,在资源相对较缺乏的小地方佛教会老菩萨们,对佛教的护持态度是100%的毫不犹豫。只要有听闻佛法的机会,一定都会出席,这种珍惜的精神和对佛法的好乐,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身为佛教徒和法鼓山悦众,有什么是需要我们去做的?法师勉励悦众菩萨们用开阔的视野和心胸,思考长远性有利于佛教和众生的事情,踏实地朝着利他的目标付出和奉献。

活动主持人暨禅修组组长林洄如在受访时表示,此活动的缘起是因为自己在网络上读到《前赴后继扬卫塞》电子书,这是一本由本地著名佛教工作者拿督洪祖丰居士撰写关于卫塞节公假典故的书。因读到前人的积极奋斗和团结精神深受感动,所以她在监院常藻法师的指示下将该书的资料整理出来,与护法会悦众们分享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希望借由前人努力耕耘的事迹,能启发和巩固悦众菩萨们的道心,继承前人的大悲愿,团结一致和同心协力维护佛教,续佛慧命,让佛法渊远流长地传播下去。


备注:《前赴后继扬卫塞》电子书连结:https://online.flipbuilder.com/ybbm-mph/wnwj/


报导:郭紫薇
活动:20210526 卫塞节内部线上活动

線上浴佛法會·浴佛浴心慶佛誕

每年五月月圆之日(农历四月十五),是马来西亚庆祝佛诞的日子,也是南传佛教传统纪念佛陀出生、成道、涅磐三大事的日子,称为“卫塞节”。今年的卫塞节落在5月26日,而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就在当天举办了线上浴佛法会,共有338名信众一起参与,共同缅怀佛陀出世的功德,表达无限的感恩,也为疫情日益严峻的马来西亚和全世界祝福回向。

法会现场特别做了庄严的太子圣像布置,而这沐浴太子像的典故源自佛诞故事。监香常寂法师为大众讲解佛陀诞生在庄严优美的蓝毘尼园,他出生后自行走了7步,一手指上一手指下,表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代表佛陀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修行,今生将会成佛,天上人间唯有他达成了究竟的福德智慧圆满。

借由浴佛的动作,祈求佛的智慧法水,洗涤内心尘染污垢,净化我们的身心。常寂法师鼓励大众前往法鼓山浴佛专区网站进行线上浴佛,同时也提出一个思考题:如果佛陀没有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今生没有遇见佛法,我们现在会是怎样?法师表示,如果没有遇见佛法,自己就像一艘在黑暗的茫茫大海中随波逐流的小船。感恩佛陀的诞生让我们有机会学习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自在和不圆满的地方在哪里,如何用方法面对一切人事物和消除烦恼。

常寂法师以《法华经》中提到的每一个众生都有一颗无价的宝珠,勉励大众跟随佛陀的教法,自利利人,达到究竟圆满,这样的生命是踏实和有意义的。随后,法师引导线上的大众跟着法会现场的法师们唱诵《赞佛偈》,称赞释迦牟尼佛的无量功德,最后在唱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号声中进行“拜愿”。

法会圆满后,监香常寂法师表示除了感恩佛陀的恩德,也鼓励大众要和佛同心同愿,行菩萨道发愿成佛,而菩萨道行者需发愿:止一切恶、修一切善和度一切众生,以清净的身口意自利利人。我们可以在当下的疫情中,做好该做的事情,以安忍面对考验,以惭愧面对不足;以忏悔发愿改善,以祝福护念彼此。我们每个人都能发挥这样的力量,展现无限的希望,让社会环境更美好。虽然无法面对面相聚,但我们可以互相支持、鼓励,为彼此加油打气。法师最后祝福大家身心安康、福慧增上,卫塞节快乐!

报导:郭紫薇

勤策身口意三業 · 落實真正的報恩

用父母给我们的身体,
来做对自己、对众生有利益的事,
来说对自己、对众生有利益的话,
来想对自己、对众生有利益的念头,
才是真正的报恩。

176位信众参与了4月4日由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首办的“线上清明报恩地藏法会”,以感恩心,居家连线,为已故亲属及一切众生,诚心唱诵《地藏菩萨本愿经》。

监香常施法师很欢喜大众积极的参与,以诵念佛号与经文的方式来超度自己、祖先、冤亲债主和一切有缘众生,让亡者因听闻佛法而心生欢喜,以清净的佛法来化解众生的烦恼。

今年因国内疫情的起伏不定,政府禁止跨州,许多游子都没法返乡扫墓,而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大家也因行动管制而没能好好的送别往生的亲朋戚友,为此常怀遗憾与无奈。法师分享道,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提及,我们可以在亲友往生的七七四十九天内为其做善事、祈福、超度,能让对方免生恶趣,若当时无缘参与法会,也可以透过念佛的方式超度亡者,当然最有效的超度还是亡者生前自己的修行。

本次的法会由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常住法师们和几位来自法务组的义工菩萨在法鼓山道场现场唱诵,并以脸书直播的方式,让居家的信众可以透过脸书平台,共同参与。线上参与法会共修,需要面对环境、网速与心力等的重重考验,法师鼓励大家在唱诵经文时,能尽量安定与收摄身心,以报答祖先及现世父母恩惠的心态,共同参与,借三宝的力量为其祈福。

最后,常施法师鼓励大家能用父母给我们的身体,来做对自己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来说对自己对众生有利益的话,来想对自己对众生有利益的念头,如此才是真正的报恩。

报导:叶丽芹
活动:20210404线上清明报恩地藏法会

把握難得的因緣 · 齊來奉獻種福田

因缘非常殊胜,在经历两次行动管制令MCO后,道场在2021年4月18日这一天圆满举办大扫除,55位义工菩萨回到如来家一起培福种福田。

当天一早,义工菩萨陆续抵达道场准备出坡工作。大家共同遵守标准作业程序:测量体温、扫描QR码、戴口罩和遵守安全社交距离。

出坡之前,法师感恩大众的发心,并分享圣严师父在《书序Ⅱ》中的内容来勉励义工菩萨把握奉献的机缘,多用智慧和慈悲来珍惜生命,不为自己增加苦恼,不为他人制造麻烦。多为自己争取利他奉献的机会,多为他人提供离苦得乐的帮助。

接着法师带领大众做动禅调和身心,以静坐收摄身心,同时不忘提醒大家在出坡的时候,放松和清楚感受身体的动作,保持念佛号。

在出坡结束后的小组分享环节中,林洄如菩萨回馈说她打扫的时候,一打开柜子看到里面摆放着的庄严佛像,非常感动。她感恩小组长非常有效率的带领方式,尤其和其他义工们一起将有难度的拜垫角落都一一处理完,虽然全身酸痛,但感觉很法喜。戴淑媛菩萨这次分配到清洗大殿的经文刻字壁,她表示在出坡时候一直持续念佛号,感觉身心很安定也很平静。也有菩萨表示出坡过程中偶尔会感到身体累了,当下就放慢动作,让呼吸渐渐平缓。

这次出坡有个小插曲,本来清理拜垫比预料中耗时,但义工菩萨面对临时安插的任务,都欢喜承担。其他菩萨在各自分配的职务工作完成后,也陆续加入清理拜垫的团队中。清理过程中,发现一只麻雀的尸体,于是法师带领义工菩萨一起念阿弥陀佛佛号回向祝福麻雀菩萨往生净土,修学佛法。这也让大家更能体会法师在出坡前的开示——把握奉献的因缘,为他人提供离苦得乐的帮助。

诚如师父在《书序II》中内容的勉励,生命的可贵,即在于生命的短暂,用有限的生命,成就不朽的功德,如此一来生命虽短,却很有价值。若能随时都有“是日已过,命亦随减”的警惕心,就会珍惜和感恩生命中的每一秒钟。最后法师带领大众,以感恩心和报恩心,将出坡培福的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早日成佛。

报导:王书卿
摄影:纪月红、陈心兰
活动:20210418 道场大出坡

奠定學佛基石 · 馬來西亞【學佛五講】正式開學!

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然在这一生已得人身,又遇到了佛法,我们该把握因缘,趁早发心学佛。因疫情严峻停办一年后,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3月4日首度线上开办《学佛五讲》,旨在将宗教的概念、佛法的正知见、修行的方法等内容,透过纲举目张的课程架构,引导大众踏上学佛的生命之旅。

第一堂课的授课法师演明法师向130多位新生和复课生介绍说《学佛五讲》的讲纲是由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亲自编写,并说明课程的排序是由广至深,再到生活和实修的层面,让学员能够一一掌握正信佛教的核心,进而通过闻思修来内化佛法、提升人格。法师也带领学员探讨各自的学佛历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的情绪起伏会随着年龄和人事物的变迁而产生变化”,若能意识到自己生起了退心或正处于低谷,这便会是我们修行生涯的转捩点。

“疫情带来的冲击,对许多人而言是负面的;我却藉由这个因缘能够线上上课,因此我是抱持着感恩心来上课的。”班长陈俪贤分享道。当被接洽是否能承担一些悦众的职责时,本着“会的就做,不会的就学”的心态,她二话不说答应了,也期盼对于佛法的理解和学习,能够和身边的人分享。

学佛约十余年的王朝田觉得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东拼西凑的,他希望透过《学佛五讲》有次第性的学习来厘清一些学佛上的问题。“法师所分享的学佛历程图,让我体会到学佛是长期的学习,过程难免会碰到顺、逆缘”,只要我们能坚持走下去,我们一定能体验到修行的法益。他更期许自己能学以致用,把所学到的佛法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自利利人。

“第一次上课是一知半解的;但由于接触到了佛法和圣严法师的书籍,自己对佛法的认知稍有增加了。”继2018年后第二次上课的黄俊龙表示,“学佛以来,自己最大的获益是在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试着用佛法来对照”,以因缘因果观看待事,以“四它”处理事,无形中觉察到自己的烦恼变少了。

最后,法师援引《华严经》中的内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来勉励学员要牢记自己的最初发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修学佛法,方能善始善终。

报导:罗志豪
活动:20210304学佛五讲第一堂课

1 ... 14 15 16 17 18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