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學禪 馬來西亞道場首辦線上初級禪訓班

2022年2月27日 以及3月7日,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首次举办的线上初级禅训班两天课程圆满了!由两位法师以及20位工作人员陪同60位学员一起学习中华禅法鼓宗的禅修观念和方法。

比照实体课程,线上初级禅训班安排了学长在课程前后,以及进行过程中,关怀与陪伴学员,彼此互相勉励、共同学习。

第一天上课前的相见欢,各小组的学员热络地分享自己参加课程的原因以及学习目标。法师赞叹学员善根深厚,愿意腾出两天来学习安身安心的方法,并且开示,新冠疫情示现了世间无常的真实相,禅修的观念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心不随境转——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的身心都能安住当下。禅法即佛法,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佛经说得人身而可以学佛,就像茫茫大海每百年浮出海面的盲龟,头部要刚好穿过漂流木块的洞口一样那么渺茫。法师勉励学员们珍惜学佛的因缘,把握因缘圆满完成两天的课程!

初级禅训班提供初学者完整的禅修学习蓝图。汉传禅法重视生活中的应用,从调身、调息、调心的次第着手,行住坐卧皆是禅。除了帮助平衡身心,稳定精神之外,还能开发慈悲和智慧,把佛法的观念和方法真正落实在生活中。

课程内容非常扎实,法师从基础的禅修观念、心态、功能和工具介绍,渐渐引领学员练习打坐,体验放松,享受呼吸。学员也学习了如何用禅修的方法来拜佛,体验心从粗到细的过程。

学员在课程结束后表示,禅训班课程深入浅出且十分丰富,在法师的带领之下,非常投入地练习禅修的方法和享受整个过程。远在槟城的学员感恩有这机缘可以参加线上学习。也有学员分享生活中常会出现担忧、恐惧和许多妄念,而法师教导的禅修方法让他觉得非常受用,会继续练习下去。另有两位学员回馈禅修让他们有机会放慢脚步,放松心情:第一位年轻的学员很欢喜分享吃饭禅的练习,他生平第一次花了35分钟好好体会和享受一个餐点;第二位年轻母亲练习卧禅得好眠,可以放松休息。对于线上禅堂的设置,有学员表示虽然线上课程的环境,无法如实体在道场那样摄心,但可以感受全体共修时安定的氛围。

两天课程结束之前,学员们在小组分享的环节里,都一致认同课程结束才是修行的开始,默默发愿接下来参加法鼓山线上活动来精进共修,共同学习与成长。

报导:王书卿,摄影:杨培福、禅修组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995026870612765&type=3

線上緬懷師恩  實踐師教報佛恩

2022年2月13日下午2点,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举办了《缅怀师恩》内部线上活动,共有98位义工菩萨参与。

有别于过往以分享创办人圣严师父行谊的方式进行,本次《缅怀师恩》活动邀请护法会各组义工分享各自在承担的过程中,如何领受师父的教诲,并体会师父愿心,从而继续击响法鼓,实践法鼓山「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

佛法若离开了实践,是没有生命力的。义工们坦言,在忙碌于个人工作的当儿,同时承担各组的营运,实属不易,心中遇到的挑战更是多不胜数,共事时无可避免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但过程中大家却有机会不断地练习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与自我消融。义工们感恩师父的慈悲,以贴近现代人语言的「心灵环保」理念,深入浅出地弘扬佛法,让普罗大众能实践生活化的佛法,减少自己与他人的烦恼。此外,在接引大众亲近三宝的过程中,也有机会练习保持安定、平常心和自在心的方法。

监院常藻法师除了赞叹大众以实践佛法来报师恩,也勉励大家向师父学习,不只是要报师恩,更要报佛恩。因此我们每一位佛弟子都要发大愿,以生命来护持及实践佛法。个人能做的虽然有限,但众志成城,便能改善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共生共利是指日可待的。这也是2022年法鼓山祝福主题——发「大菩提心」。法师勉励大家在承担的过程中,认清自己生命的目标,在自己生命中不断用上佛法,在起烦恼、无力、退心的时候必然能坚定走下去。

报导:王书卿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947142332067886&type=3

「虎」猛精進發大菩提心  馬來西亞道場三場新春線上法會圓滿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022年新春期间举办了三场线上法会,再次在防疫期间把握因缘与大众与法相会,也勉励大家在新的一年如虎般勇猛精进,开启无限希望!

第一场是【除夕拜忏】,法师带领109位信众在一年的最后一天礼佛忏悔,反省自己过去一年的身口意行为,以面对它的态度来承担过失的责任,并发愿从此改正错误,决心不再犯过。第二场是大年初一【新春平安法会】,共有51人参与。透过法会中的拜愿,学习和感念诸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发大菩提心,学菩萨万行。第三场则是在年十三举办的【新春祈福法会】,共有105人以持诵观音菩萨圣号、<心经>、<大悲咒>,祈愿大众心安平安,为世界消灾祈福,愿疫情早日平息。

马来西亚道场副寺法师常施法师在法会中分享法鼓山年度主题『大菩提心』的内涵和生活实践。发大菩提心,意即向佛学习大慈悲和大智慧。『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慈悲是为对方着想,给人方便、尊重,促进彼此间的和谐、平安与和乐;智慧是以他人为服务奉献对象,在利他过程中消融烦恼,成就无我的智慧。

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常常鼓励大众,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发清净的愿,发为社会奉献、利益整体社会的大愿心,因为所有众生都是生命共同体,当我们为众生祝福,祝福的力量,也会扩及自己。

发了菩提愿心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想到众生和为众生祝福?常施法师和大众分享《华严经·净行品》的内容,经中总共提出一百四十一个愿,都是针对日常生活而发的,例如吃饭睡觉、出门走路、访友聚会等一切举止,都要发愿,以清净我们的行为。

依照《华严经·净行品》勤行发愿过生活,在面对种种的境界时,练习转念,把不善念转为善念,然后提起念头发愿,当下就是正念。以<净行品>过每一天,时时保持正念觉知,为自己、为众生发好愿。

如今疫情下全球人心不安,需要人人发大菩提心、大悲愿心,必能化危机为转机,转苦难为安乐,一起为全人类共创新局。以佛菩萨为榜样,发大菩提心,新的一年一定会充满光明和希望!祝愿人人平安健康,世界祥和安乐自在!

报导:郭紫薇,摄影:李梓铭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
【除夕拜忏】https://www.facebook.com/292544934194339/posts/4880414262074027/?d=n
【新春平安法会】https://www.facebook.com/292544934194339/posts/4883883191727134/?d=n
【新春祈福法会】https://www.facebook.com/292544934194339/posts/4921361084646011/?d=n

「滿目瘡痍,遍地溫暖」分享會

2021年秒,全国多州水灾来袭,无数的灾黎在瞬间跌入水深火热的深渊,措手不及。有些家庭被困在水中央等待救援、担惊受怕饱受饥寒,尤其在深夜之中未知是否依然见到明日的曙光。这次大水造成近50人丧命,原本齐整的家庭顿时阴阳两隔。有些灾黎被疏散,家园则遭黄泥水侵袭,有家归不得。在苦难当前,法鼓山也鼓励有意愿参与救援的义工们,加入各个救援团体的行列。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常藻法师提到救灾并不是凑热闹,更不能让已经慌乱的灾区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救灾的初发心在安顿人心,法鼓山此次救灾的定位,既「需要人做,没有人做的事,我们来做。」得知文冬与文德甲偏远村落的灾黎缺乏资源,目前需要三千套的寝具。法师即刻召集义工开始进行货源的搜寻与筹募费用,在最短的时间内,带给灾黎温暖。圆满捐赠三千套寝具后,四名主要参与的义工,包括区珊珊、叶潮新、叶端俊和符祥伦于2022年1月22日现身法鼓山道场的大殿,分享整个捐赠过程的感动与反思,感恩在背后给予许多支援的菩萨们,并感恩有机会参与把所有的善因缘串联起来的过程。

义工们亲自踏足灾区,不敢相信目睹的实际情况,深感震撼,然而看到灾区舍己为人的救援团队,顿时觉得人间依然有温度。这种世间冷暖,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了解。当地这次的大水灾,灾黎称之为「tsunami balak」(马来语「树桐海啸」的意思),其原因是非法砍伐,追根溯源其实是人类的贪欲。这与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在大法鼓曾说的不谋而合:人心的不知足,可以导致观念与行为的偏差,进而危害自然;自然界的反扑一般就是天灾。因此人类所承受的,其实是自作自受。常藻法师补充说明这些水灾灾黎并非是过去做了什么坏事,现在罪有应得,反而是为全人类的共业在受灾,是代替我们受苦受难的大菩萨。

水灾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讯号,提醒我们急迫需要反思无止尽的物欲追求。要真正保护我们的地球,人类需要意识到地球的破坏源自人类的心灵贫穷。佛法教导我们少欲知足,这观念需要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因此分享会中,也有小组分享讨论的环节,让大家交流如何在生活中落实生活环保与心灵环保的实际行动方针。虽然在行动管理令下,现场人数不多,但大家都积极参与、热烈讨论。

最后,常藻法师以法鼓山落实理念的方法:「提倡全面教育,以落实整体关怀」来再次强调,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只有当下完成那件事而已,更重要的是藉此达到教育与关怀的功能。法师期许我们每一个人在关注气候变迁、地球暖化等课题上,能贡献自己的绵力加入救地球的行列。我们做的社会关怀,不只是希望给予社会即时的关怀,更注重从根本的人心净化着手。唯有净化自己的内心,才能净化国土,这就是法鼓山致力宣导的「心灵环保」。

报导:陈允洁
摄影:郭紫薇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FB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ddmmalaysia&set=a.4874057939376326

歲末感恩首度「雙線」進行 · 發大菩提心迎新年

2022年1月9日,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在遵守防疫措施下举办岁末感恩分享会,今年的法鼓山主题是【大菩提心】。新颖的方式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在各个角落的69位义工菩萨们参与线上,而大约50位护法会的悦众菩萨参与实体分享会,一起连线。当线上与线下的菩萨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跟彼此齐声打招呼时,场面顿时热闹了起来。

监院常藻法师为大众开示,感恩一年来大家共同成就三宝事,是岁末感恩的意义。创办人圣严师父期许我们透过岁末感恩来检讨自己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和展望团体、佛教和大众的未来。此外,法师提醒我们需多觉察自己的身心,先把自己的身心照顾好,再奉献和利益大众。同时也鼓励大众回到学佛的初发心,反思自己在这一年是否有成长?法师期许大众在新的一年,无论在顺境或者逆境中都能把这么好的佛法分享给大众。

紧接着,五位常住法师纷纷献上祝福,其中演奉法师抛了一个问题给大众 “佛教徒是否可以恭贺大众恭喜发财呢?”法师說明了佛教的七圣财:信財、布施财、听闻财、戒财、惭财、愧財和智慧财,因此可以恭贺大众恭喜发这七圣财。核心团队的召委团也向大众拜个早年,祝福大众发菩提心和感恩的心迎接新的一年。

合唱团今年也一如往年,在分享会前用心预录了新年歌曲和佛曲。四首串烧新年歌曲,曲目包括:《福到你家园》,《YooHoo 向前走》,《贺新年》 ,《新年歌儿大家唱》。轻松愉悦的新年歌顿时让大众融入在喜庆的气氛中。合唱团指导老师演品菩萨也把在疫情中感动的感受编成一首佛曲 -《致敬逆行者》。

线上岁末感恩进行一个小时后,也来到了尾声。监院法师帶领大众一起来发愿,法師提到每个人的愿虽然不同,但基本上都不离四弘誓愿,同时相信每个人都具备善根。

在线活动圆满后,现场开始进行活动策划团队精心为参与实体分享会的悦众菩萨准备的特别游戏环节。每个人在分组完成模仿画作的同时,需扮演一个秘密角色。组员们轮流观看画作的某一部分,再回到各自的组别里一起分工完成那幅画作。接近两年没有齐聚的悦众也很快投入在游戏中,在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互动的喜悦及温暖。游戏让我们发现,我们无法复制任何曾经喜欢或觉得美好的事物,因为当下的因缘与当时不同,而一味的追求相同的感觉或方式,只会让人内心觉得痛苦。常藻法师总结,悦众的职责相当艰辛,法师鼓励大家把服务当成练习场,练习放下自己,尽力创造因缘来成就别人。与其等待别人可以给我们什么,不如多想可以为对方做什么?

最后监院法师提醒大众珍惜自己学佛的善根,强调善根很珍贵。现实中,我们的心很容易随境转,需要时时自我觉察与调整。也得靠大众的力量弘扬佛法,让佛法流传下去。2022岁末感恩分享会也在一片法喜中圆满结束。

报导:杨清凤
摄影:杨培福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FB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834643403317780&type=3

【2022線上慈悲三昧水懺法會】~積攢「心想事成」的資糧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022年1月1日及2日首次举办【线上慈悲三昧水忏法会】,每日皆有90余人连结脸书直播,居家拜忏,为新的一年注入善因缘。

经历了搬迁与新冠疫情的管制令,本次的慈悲三昧水忏法会是即2018年实体法会后,跨别了3年,难得因缘具足而举办的。监院常藻法师担任本次的说法法师,监香演莲法师、常住法师及悦众菩萨们共同带领信众,每日诵念《慈悲三昧水忏》上、中、下3卷。

信众们有些身着海青,有些身穿宽松的衣服,在家设置坛场,一起诵经拜忏,跟随监香法师的带领,体验放松身心的禅修方法及聆听法师的慈悲开示。

监院常藻法师谈到,善因缘与善知识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没能与它相应,擦身而过。拜忏就像照镜子,能看见自己的心是如何给自己与他人制造障碍,增添烦恼,并透过觉察、反省、忏悔与改过,让自己的身口意不再造恶业,累积善的力量,让自己能与善因缘和善知识相应,心想事成。

我们可善用忏文中提到的七种心,即惭愧心、恐怖心、厌离心、菩提心、怨亲平等的心、念佛报恩的心、观罪性本空的心,来熄灭自己的三障,也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七种心能帮助身为凡夫的我们,舍离不清净的习惯,把烦恼降伏下来,进而积攒出离惑业苦生死轮回的资粮。

此外,监香演莲法师也鼓励大家以「佛法难闻今已闻」的感恩心,让忏悔成为临睡前的功课。信众可虔诚诵念“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为当天所造的一切恶业求忏悔。

结束前,常藻法师提醒大家,拜忏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清除已经显现或将显现的果报,而是看见自己的心是根本的原因,并以更高更广的眼光来面对眼前的果报,让它成为提升自己、净化自己的福德因缘。

报导:叶丽芹,摄影:李梓铭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792498477532273&type=3

災後全民一心 · 傳遞溫暖

2021年杪,史无前例的豪雨造成了马来西亚全国八州大水灾,全马各地频频传出灾民受困的讯息,各团体也纷纷伸出援手,不分宗教种族第一时间前往救援,以及水退后协助清理家园。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也秉持关怀社会的精神,尽力协助让受困于家中或救灾中心的灾民能得温饱。除了第一阶段捐助善款,尔后得知彭亨州多个偏远村落受灾严重后,也启动了第二阶段的寝具捐助,即当地提出的迫切需求。

法鼓山义工菩萨们配合厂商送货的日期,分批于六天回到道场同心协力将寝具打包成套,以方便当地发放。出坡前,常寂法师带领义工菩萨们共同发愿回向,并请大家随时随地身体放松,每个动作的当下都提起佛号,为灾民祝福。法师也在出坡结束后感谢大家的发心,相信灾民在困难当中能够倍感这一份温暖的心意,更重要的是,水灾带给我们的省思,希望大家都能留意我们所作的每一个选择和大自然息息相关。照顾好心念,就是在照顾这地球。

此次捐助三千套寝具前往文冬郊区村落,总共分为三批送达当地。很感恩熟悉当地的居民,落力协助前往偏远地区发放,包括原住民村落。代表法鼓山前往当地的护法会召委和副召委,在灾区关怀后,目睹因过度砍伐而造成此次在水灾中许多房子受到洪水和木材摧毁的状况,对于创办人圣严法师提倡心灵环保才能究竟保护地球的观念,倍感其重要性。许多看似天灾等不明因素,其实可以从处处落实生活环保和心灵环保,而能让地球和人民免受许多的灾难。

协助将物资送达当地的法青叶端俊,看到各团体义工都前往灾区协助清理家园,内心很感动,在满目疮痍的灾区现场,感受到哪怕世界很多苦难,还是有很多人愿意送温暖。由于全马各地受灾地区都急需寝具,因此在采购的过程也多番曲折。厂商面临供不应求的状况,发心日以继夜的加班,以便让灾民早日得到一丝温暖。远在吉兰丹的厂商,更是每天不辞老远将当天完成的床垫尽快送到五、六小时车程外的文冬。全民一心、尽己所能的互助精神,实为灾情中的温暖光晖。

图文提供: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781568025291985&type=3

【提起•放下•看生死】線上工作坊 · 百人一起探索生死

生命中的任何阶段,总伴随着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尤其在疫情当前,种种无助、遗憾、措手不及,让人不自觉陷入沮丧、悲伤、恐慌等负面情绪。 为此,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分别在10月31日及11月4日举办了两场【提起.放下.看生死】线上工作坊,陪伴参与者学习佛法的生死教育,为一切无常现象,随时做好准备。这次工作坊的对象是义工及护持会员,共有154位学员参与,一起探索生死及认识法鼓山大事关怀的观念与做法。

工作坊分为三个篇章,让大家从「洞悉无常,提起希望」到「生死大事,圆满放下」,最后到「生命有限,愿力无限」,按部就班地探索。其内容极为丰富多元,涵盖了圣严师父的开示、短片分享、小组讨论,还有诸位法师解惑及回馈的环节,让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并建立正确的佛教生命观——万法无常。 因为世间无常,我们更应该珍惜人生,以积极的态度圆满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让生命了无遗憾;同时,也学习如何面对和应对家人生离死别的一刻。

通过小组关怀员的引导,学员们以佛法的角度看待世间万物,由狭隘的自我中心转化成更宽阔的心态。 圣严师父开示说:「你有多少奉献,就有多少价值。 价值是正面的,对人有益的,对自己的成长是有利的。 再进一步的增长悲愿心……」在佛教利人利己的精神下,生死的课题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课题。

法师讲解道,大事关怀是在法鼓山大关怀教育的范围内,「以关怀完成教育的功能,又以教育达成关怀的任务」为目标,致力于普及生死教育,而「往生助念,慰问关怀,佛化奠祭」正是以佛事为媒介圆满对生者与往生者的祝福。圣严师父说:「唯有生者安,亡者才会安」。 一场庄严的佛事,除了让往生者平和往生,也教育家属系念佛号、经文,把遗憾、不舍、悲伤化为虔诚的祝福,安心地修行 。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员们透过分享各自的生命故事探索内心世界,进而疗愈了隐藏多时的悲伤。 大家互为彼此的善知识,场面温馨令人感动。 更多的是,大家受到工作坊的启发重新看待生命,学会感恩生命中的一切苦难——因为苦难,修行的过程累积了更多的慈悲与智慧,让我们能更安然地面对一期生命的结束,并滋养下一个生命阶段的开始。

工作坊结束之前,监院常藻法师叮咛大家要抱着护念众生、利益他人的心态去修行,以无私的愿力奉献,无惧地自我成长。 这样持之以恒,必将开拓更宽阔的心量,让我们能更坦然地面对世间无常,超越生老病死。

生死能否两相安,取决于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品质以及对待生命的态度。 所谓「自心净土」,人人皆有佛性,只要自己开始修行,一颗心便能无时无刻与佛法相应。

提起希望,放下生死,让有限的生命在无尽的愿力之河中持续行进。


报导:曾秀容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敬请点击:https://www.facebook.com/292544934194339/posts/4576605869121536/?d=n

10月線上禪一圓滿 · 練習當自己的監香

10月17日是我国开放跨州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也是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举办第二场线上禅一的日子。当天迎来了29位学员一同精进共修,看着大家在镜头前设立的菩提道场,安定地进行着禅坐、八式动禅、拜佛及瑜伽运动,氛围不逊于实体禅堂的庄严。

面对着社会紧张的步伐,我们似乎习惯了急迫的生活节奏。圣严师父在开示影片中提到活在当下的观念和方法:不管过去与未来,只要体验身体和心的状态,每一次的感受都是全新的。如果心跑掉了,我们也不必懊悔,只管回到方法上,重新用功,以方法对治心中的杂乱。其中也有学员透过这个方法稳稳地连香长达2小时。另外,学员们也透过师父在影片中的引导学习拜忏,透过忏悔好好地面对自己,进入更安定的状态。

在问答环节中,学员提出了打坐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法师回馈念头杂乱的现象在打坐初阶是正常的,我们能够透过动禅觉察自己,让心贴着每一个动作,慢慢地感受从动态到静态的变化,从粗到细,将心收摄回来,学习放松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训练自己细微的觉照力。

此外,学员们也提出了关于身体状况的问题,而腿麻和腿痛是最常见的。除了在打坐时盘腿,法师也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好好修练腿功。只要下盘稳了,心可以安定,就可以练习禅修。至于其他身体上的不适,痛、麻、痠、痒都是正常现象,而心脏痛和剧烈头痛则需要看医生和得到专业的评估。

比起在道场,在家禅修是一个自我监督的过程。除了许多外在环境的影响,学员们还需要克服禁语及远离手机的挑战。当中,挑战成功的学员也不少,大家都对自己的表现感到很欢喜。法师在结尾时也很赞叹学员们在家禅修的恒心,鼓励学员们珍惜每一次的因缘继续用功,体验有别于惯性的状态,让自己的生活品质得到更好的提升。

报导:伍椸洁

首辦義工關懷培訓 · 安己安人讓心靠近

生活在疫情底下的新常态已经超过一年有余,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的活动从去年开始也慢慢从实体改为线上,为了配合这种生活模式,道场今年为内部义工举办了【让心靠近】关怀培训课程,大家除了可以在线上相聚,也请来法鼓山僧伽大学学务处辅导组组长常法法师,以及资深心理咨商师陈茉莉老师一起授课。课程分两堂课进行,两位授课老师跨越2973公里的地理距离,与线上133位义工齐聚一“堂”,分享如何“先安己心,再安人心”。


9月25日第一堂课,法师以“安己”才能“安人”为主轴,让大家先觉察自己的身心状态,从而推己及人,才能同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法师分享自己亲身参与汶川地震的救灾回来后,发现自己内在的创伤需要经过自己觉察、梳理,才慢慢调整和回复心情;生命是很脆弱的,一个大灾难的示现,就足以让我们看见世间的实相;再从我们生命中经历的八苦,更能体会到生命的实相。


一般人面对问题都会走过5个阶段:从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忧郁,到最后才无奈的接受。法师引用圣严法师的解决问题4部曲“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来引导我们一步一步的从正视问题、转化为行动、以悲智双运来处理事,最后用随缘尽份、尽份随缘的态度,心无挂碍的把处理完的事情放下。


茉莉老师于疫情期间,在咨商椅上看见个案例子,因为疫情下的生活转变太快,容易造成精神上的疾病,在“安己与安人”的原则下,陪伴者与被陪伴者需要给予彼此舒适的空间和时间。老师以15道问题,让大家进入小组讨论,让大家借由问题慢慢进入内心探讨自己面对的心结,并运用“担心决定树”来引导自己走出焦虑和不安,与其害怕,不如面对。大家也积极地参与接下来的大堂分享,真诚的内容很让人感动。


10月9日第二堂课,法师以“陪伴的力量”延伸安己才能安人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借由清静与净化自心,由内散发安定的力量,才能让焦虑不安的人们摄受,愿意靠近,接受关怀和被陪伴。佛法的功能是为一切众生的苦难服务,但我们要如何开始关怀和陪伴的任务呢?法师以身语意来分析三个层次的力量,以意业最大,常为对方祝福与回向;其次为肢体接触的安慰;再次才是语言,而运用三种爱语的顺序是至为关键,初次见面先用慰问语来打开话题,再来是用赞叹语来让处于负面情绪的对方看见和肯定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最后学观音菩萨慈悲说话,助他转念离烦恼。逆境的示现,我们要由人心的安定着手,安定自己,才能安定他人。


陈老师认为现在的疫情,我们都很需要安全感,而陪伴就犹如一股潜在的力量让人感觉温暖。但陪伴需要时间,而且时间长短因人而异,需要耐心等待,用心倾听用心看,待对方愿意敞开心门,我们才能慢慢深入陪他看到和面对自己的创伤,用心疗心,进而修复和自我疗愈。


老师提醒我们,在关怀他人时,我们需具备正向的态度,常抱持希望和凡事看好的那一面,用一颗有温度的心来陪伴对方。唯我们毕竟是凡夫,必须容许自己有软弱与悲伤,关怀人要恰到好处,要分辨自己与对方的问题和界限,量力而为,这样能使自己和对方感觉平衡,没有压迫感。除了亡者家属,还有冠病确诊者、隔离者和不安的一般大众,老师举例具体说明关怀的方式。随后一一回答义工们的提问。


通过心理咨商的经验分享,两堂课的内容之丰富,从安己安人和关怀与陪伴的力量,两大主题足于让我们还未踏出关怀他人之前,已经疗愈了自己。祈愿我们已经将新常态视为常态,内心常保安定的力量,回向全世界正受苦受难的大众,解脱烦恼平安自在。

报导:陈妍杏

1 ... 13 14 15 16 17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