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7【佛一】念佛共修法會

马来西亚道场于2月7日举办了2012年度的第一场《佛一》共修法会。共有近40位信众参加,由常慧法师、常峪法师及常妙法师带领。

常慧法师在开示时简要地介绍了净土法门,与此法门相关的几部主要经典,包括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等,还谈到阿弥陀佛于过去世的因缘与所发的四十八大愿,以及修持净土法门的各种方法等等。

法师指出,相较于禅修,念佛法门作爲净土法门中的一种修行方法,在现代的生活环境中是一门更容易为一般信众所掌握的修行方法。法师告诉信众们“禁语”是帮助大家收摄身心的其中一种方法,而大家也应当意识到“禁语”的三个含义,即(一)不与他人交谈 (二)不与他人以眼神交流 (三)不与自己暗自对谈或打妄想。

法师勉励大家珍惜当天参加佛一的因缘,收摄起身心,一心一意地念佛,把一整天在道场的作息安住于佛号中。

在庄严的气氛中,第一支香的时间就在唱诵赞佛偈、绕佛、拜佛及念佛声中安稳轻快地度过了。

常慧法师在午斋过后为信众们开示拜忏的意义,其即是为忏悔自己过去累世因犯错所造的业,并发愿不再重犯。大家也应该感悟今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师长、朋友等衆人之间的因缘与关系,乃至于个人在修行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因缘障碍,无不与过去世所造的业有关。因此,大家藉由拜忏发心悔过,是极其重要的一门修行功课。

一天下来,在念佛、礼佛、拜忏的过程中,信众们随着法师们和悦众菩萨的带领,在一片祥和安定的氛围和轻缓圆浑的诵念声中,在一声一念的当儿,仿佛这身上的污垢烦恼正缓缓一丝一丝的被洗涤掉。身心渐渐所感受到的轻安和稳定似乎把大家引入了当下的净土,大殿中弥漫着念佛的安愉与喜悦,及随之升起的一股正念的力量,感觉确实非常的殊胜。法会在晚课及常慧法师总结开示后圆满结束。

在分享环节中,信众们除了对当天的佛一修行感到欢喜外,也对悦众菩萨们显然经过一番苦练的唱诵和执掌各种法器,深表赞叹和钦佩,并感恩他们的付出。

法师重点简要的开示,也让大家受益良多;初次参加佛一的信众们因而吸收了新的念佛法门和佛学的知识,而其他信众们则有机会重温正确的净土修行方法。期望往后的念佛共修活动将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修持净土法门在出世与入世方面的深层意义,进而让大家学习如何更踏实地达到解行并重的实践。

感恩所有成就这次佛一的诸位法师,衆多悦众菩萨和一同共修的菩萨们。

报导:立安

20120131【緬懷師恩】心靈茶會紀實報導2

2013年1月31日(正月二十九)圣严师父圆寂3周年,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由常慧法师带领一场缅怀师恩心灵茶会。

自由禅坐和《您的远行》是开启参与者跟师父心灵交汇的第一扇门。还记得师父说过:“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可是愚痴的我们“原以为(您)永远做我们智慧之窗,您不会病不会老;原以为(您)永远做我们慈悲之灯,您不会熄不会灭……”看完了两遍的音乐视频之后,法师希望大家能够从师父的行谊之中激起一些内在的东西,以便在修行路上提起精进修行之力量。

何谓内在的东西?精进修行的力量又是什么?

接下来,法师分享了两个师父的故事:桶底脱落和棒下出孝子;或以师父被师公磨练的路程当中想到与自己有关联的事情、或想想大家这一生里头的善知识、善因缘等一系列的问题,以便激起大家生命中的困惑和从中找到化解的方法。其中一位悦众说:“师父这一路走来的都带着耐心,而他老人家的开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过后法师补充说:“对,师公是在磨练师父的自负和我慢,这一切不过是想锻炼师父的耐心,更稳定的往佛道前进。”

茶会的尾声,法师还播放了几位资深悦众菩萨的分享片段。师父曾经对他们说过:“生命就是在提起与放下。”因而,他们排除心中万难来继承了师父的精神。

师父虽走了,但他的精神并没有因而带走;相反地,他的心灯已传下来了,而且令悦众们的力量更凝聚,意志更坚定地继续走下去。诚如师父所说的:“我的法鼓山已经建好。”那敢问我们的法鼓山开始建设了么?

报导:茹丽真

20120131【緬懷師恩】心靈茶會紀實報導1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为了纪念圆寂三周年的圣严师父,特别在农历正月初九日这一天,举办《缅怀师恩~~心灵茶会》,简单、典雅的场布,渗透一丝丝禅意,现场播放师父过去弘扬佛法的影音画面、写给师父的一首歌,弥漫着感伤与鼓舞,大家仿佛领受到师父师父的教诲。

首先,自由禅坐为序幕,监院常慧法师带领大家放松约20分钟。接着,一首由张光斗写词、戴维雄谱曲、杨培安演绎的“您的远行”作爲开场,屏幕上出现师父的身影,师父说过的话、师父走过的足迹,刹那间,缅怀的感觉油然而生。这首歌曲说的是师父的离去,是法鼓文化2012年出版《远行—圣严法师音乐故事》中的一首歌。常慧法师提醒我们,虽然师父的色身已不在,但是法身还在,希望从师父的行谊,激起我们内在的东西,没有任何企图,希望有一些力量。

是晚法师准备了两个关于师父的影片:《桶底脱落》和《棒下出孝子》。播放影片时没有旁述,只有背景音乐,让大家静静地看着影片上的文字,从中了解师父还俗从军的过程、身体不好的师父又如何面对困难的环境、与灵源老和尚的相遇让师父有所顿悟;师父与师公东初老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师公磨练师父的方式等等。第三个影片《芒鞋踏痕第四集》听义工们分享与师父的相遇、师父的行谊、对师父的怀念,可以感受到师父的慈悲与智慧。

每看完一个影片后都会有心灵交流的时间,大家边享用茶点边分享,你一言我一语,现场很快就热闹起来了,大家对师父有很多想法,师父也影响了很多人。建立法鼓山16年的过程中,逆境不断,需要过人的耐心与毅力才能面对,东初老人当年对师父的磨练,造就师父建立今天的法鼓山。师父的行谊、面对问题的处理态度,影响了很多人。

师父的礼物我们都收到了,这份礼物也就是佛法,除了实践在生活上,还要把佛法传扬,传到各个领域,净化每个人的心,我们身处的这个娑婆世界才能变得更美好。

师父与伟大的禅师初遇,心安了。

我们与伟大的师父相遇,心也安了。

报导:方玉莲

20110518【禪與自在生活營】心得分享

文/格成

第一次在大自然的环境下学习禅修,对自己来説,是一个尝试,是一个美好的体验。

自然的环境,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説,在于放松身心,是有极大的帮助的。由于内心是比较放松的,所以比较能够察觉到自身比较粗的身心烦恼,也比较能够投于方法的练习上。尽管自己曾经向其他老师学习过一些禅修的方法,但来到这个营队,就很清楚地告诉自己,要尽量放掉过去的经验与观念,重新当一个学生。

两天的共修,里头都有长短的存在。痛苦的时候,它是漫长的,排斥的;舒适的时候,它是短暂的,不舍的。每一次的禅坐、经行、瑜伽运动练习,都包含了痛苦与舒适的时刻,而最美妙的声音,不是那山林水声,而是那引磬声。舒适的时候,只是一种声音;痛苦的时候,就非常的期待。回到生活,这种期待,往往都助长我们身心紧綳,活在未来,从而牵引一堆堆自找的人事烦恼过来。

要当一个老实的学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不得依自身的过去,而评论现今所学的;也要学习不要把自己与他人比较,比谁坐得比较久,坐得比较好,以及动作比较柔和等。不单纯的比较心一旦持续显现,往往就会叫我们吃尽苦头,且只会为我们的学习带来更多的障碍。若不加以纠正,我们一来是越学越不欢喜,越懊恼埋怨,最后干脆放弃;二来是会自以为这方法与自己不相应,然后就四处换方法,换老师,甚至到换到最后连学习的方向与动力都散了,真可惜。

用膳的时候,慢慢地吃,能够比较清楚地感受到食物的味道,也会知道自身食量的合适度。漫步经行的时候,由于专注在脚部的动作上,察觉到平时都是东张西望地拖着走,心也跟着散散的。溪水禅直观练习的时候,发觉到要单纯地聆听声音并不容易。往往,我们都习惯了四处张望,四处都聼,最后都是与散慢心相应去了。当心聼着流水而平静了,就感受到生命就好像流水一般,起起伏伏,绵绵不息。同样是流动的水,我们可以让它向于污浊,越流越烦恼;或向于清流,越流越轻安。是我们的思维,推动了生命流动的方向。

感恩果祺法师在这一次的禅二共修里,为我们介绍了默照与话头的修学法门。以往只是略略地从书面上认识它们,而这一次自己能够亲生去学习体验方法的练习,内心是欢喜的。虽无法说自己已对方法的运用很熟悉,但深信只要肯继续努力练习,还是会感受到它们的效果,慢慢放下,逐步自在。也感恩法鼓山的法师们与诸位主办单位的义工菩萨们,为我们初学与复习者,提供这麽美好的禅修活动。愿里头的作用与受用,都能够令我们继续修学,利济群生。

20110514-0515 【禪與自在生活營】心得分享

文/ 戴淑媛

身为一个学佛初学者,再加上没有任何禅修的经验,本以为这次活动像之前法青办的活动一样,自在的游山玩水是主题,而禅修只是附加的项目。刚开始会有些压力,当果祺法师问有没有听过默照和话头,脑袋一片空白,在想惨了,我这个幼稚园新生进错小学一年级班了。幸好常甯法师从最基本的坐姿,打坐前的放松动作到打坐后的按摩,都把大家当成是新生来教导,使我不会担心自己看起来笨手笨脚。常甯法师也没忘了教问讯和礼拜的正确方法,当然还要感谢Matt师兄的全程示范。

对我来说,这次的活动帮我打开了通往禅修道路的门,使我不再把禅修当成高深莫测的“武功”。一直在脑袋打转的人与事出现的频率也少了,当妄念出现时,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让它消失。虽不能完全放下,但执着减少了。

最受益的部分                  

我觉得果祺法师的开示是我最受益的部分,法师好像知道我对于禅修方法的疑惑,很清楚说明了性格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方法。因为职业的关系,总会问清楚明白才去作决定。当我用默照时,会问自己到底怎样才算放下,怎样才知道放下了没?而用话头时,虽一直在问问题,但好像反而比较不受外界干扰。经过法师的开示,才知道这是因为我性子比较急,想太多了。果祺法师也一直强调张开眼睛打坐比闭着眼睛打坐好,进步比较快,妄念也会比较少。经过果祺法师一再强调,不敢不听果祺法师的教诲,试着张开眼睛,也开始习惯,这也解决了我担心的事,如果以后要在海边或森林里打坐,可以眼看四方,不需担心坏人袭击。

除此之外,果祺法师也说每天要清楚的起来,清楚的睡觉,不要迷迷糊糊的倒下就睡。从活动回来后,有照着法师说的去做,感觉自己好像活得比较实在。法师虽然像军中的教官,有点严厉,但却让我开始面对自己,正视自己活着的意义。

总结

果祺法师的刚让我认真去想一些之前不愿意去想的东西,认真的去实践果祺法师所教的东西。常甯法师的柔让我对第一次的禅修不会产生抗拒感,也不怕自己看起来笨手笨脚。

很感谢这次活动的所有义工,花心思与时间去筹划这次的活动。

20090812 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為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發布成立訊息之新聞發布會

2009年8月12日上午10时正,为法鼓山(马)护法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地点位于护法会禅堂内。会上,方丈和尚果东法师郑重公布,『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成立的讯息,并表示为顺应着法鼓山(马)护法会的未来发展,僧团决定委派三位马来西亚籍法师回来服务,推广佛法及法鼓山的理念,为国家、各族人民进而可扩大至世界和平做出奉献。委派本地法师回国弘法,符合师父的遗愿 ,让佛法与法鼓山理念在地化,进而整合此地各种可结合的资源, 迈向区域性而向国际化。

方丈和尚代表僧团感谢此地各界善士及教界长老、法师大德,过去十年来的爱护及支持,同时也希望各界承续以往的爱护精神,继续给予鼓励与护持,使佛法及汉传禅法在此地更加普化及惠益大衆。

监院常慧法师感恩法鼓山多年来的养成与培育,同时也感恩各界多年的爱护支持及建设成立此道场, 让法师们有现成能奉献的地方。过去的十年艰辛地开拓,从零到联络処,从点到分会。经历四次的搬迁,每次搬迁都是茁壮成长的一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是大家的艰辛及汗水所堆砌的成果。法师们将会珍惜这份因缘,会更加用心经营。 以佛法及法鼓山的理念回馈国家及各族人民,并且也恳请教界长老大德多加指正教导, 让佛法、心法、禅法落实到社会各阶层, 安定人心。

召委林忠鸿菩萨布达了‘大悲心起愿愿相续’十周年纪念及‘感恩千人晚宴’的缘起及时间地点。同时,也宣布此次的赞助总额之半数(50%)均分拨给五个佛教教育单位。

监院法师于闭会时指出, 再次感谢各界以往的用心及努力, 才能促成今日马来西亚道场的升格,未来的方向将以法鼓山的理念,契合社会动脉,顺应社会需求而开展;以‘心灵环保’的观念为重点, 作为终生学习的原则指导。

报导:莫泰材

1 ...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