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7-0408 首次舉辦【念佛禪】~念念不離佛號,聲聲阿彌陀佛

二零一二年四月七日与八日,连续两天在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首次举办念佛禅二,这场殊胜的念佛禅在果谦法师、常云法师的带领下圆满结束。参与人数约为30人,活动的流程涵盖了经行绕佛、坐念、止静,以及师父的影片开示。

这是第一次在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举办的「念佛禅」,乍听之下,还以为是念佛共修。实际上,念佛禅也是禅修法门之一,以念佛的方法,同样可以达到禅修的目的,消除烦恼。

整个活动最特别的部份是「跑香念佛」,也就是经行绕佛。平常念佛共修时,绕佛都是以缓慢的速度在进行;而「跑香」则是以缓慢的速度开始绕佛,过程中逐渐加速至快跑,嘴上仍不离佛号。果谦法师开示大众,跑香时要身心放松,并且想像自己急切地想要赶到阿弥陀佛那里,跑起来时就不会觉得累。

刚开始跑香时,会觉照到自己不安的心,前面的人走路的快慢、样子等等,都让我们心生烦恼。过程中,由于速度越来越快,加上脚步要配合佛号,故能渐渐地收摄散乱的心;直到香板敲下,突然的停顿后再继续念佛,感觉更摄心。

师父在影片开示中提到,念佛要以当下的心,专心一心地念;并且字字句句,清清楚楚地念。任何杂念和妄念来都不管,赶紧把心念转到佛号上。「念」字,是「今」与「心」的组合,也就是现在的心。所以念佛不仅是嘴巴念,当下每一个念头都是佛号,一切所看见、听到、所想、所说的、乃至于整个环境,都融入一句「阿弥陀佛」。

念佛禅是一门很适合大众修学的法门,其一是由于我们习惯于攀缘外境,念佛禅让我们以佛号念佛声作为心的所缘境,比较容易收摄身心。其二是方法简单,只要会念「阿弥陀佛」即可,重要的是时时刻刻保持现在的心。

两天的活动中,法师时时刻刻提醒大家保持正念,念念不离佛号,妄念也就自然少了许多。共修除了为自己培养资粮,在业里种下善的种子之外,坐念的时候也在修六度波罗密的忍辱,因为要忍受长时间盘腿所带来的腿疼。

活动圆满结束后,笔者不禁地想,平日生活里,一颗心老是往外跑;善念恶念总是交错纵横,佛号能维持多久?祈愿从此刻起,能够做到「善恶加加减减,念念不离佛号,声声阿弥陀佛,化烦恼为菩提。」

报导:李云玉

20120318 第三年度【兒童生命教育課程】 小菩薩學習「家庭及生活倫理」

 迈入第三年度的法鼓山马来西亚儿童生命教育课程在2012年3月18日正式开始上课了!有感于现在的家庭问题多因为亲子缺乏沟通及互谅造成的,而东方人的含蓄性格也不习惯向家人直接表达爱与关怀,形成亲子关系的日渐疏离。所以今年我们把课程定位在家庭伦理和生活伦理。

课程共六堂课,从早上十点至下午四点,并邀请家长在活动最后一个小时来一同参与。而这次共有十三位七至九岁的小朋友报名参加。

3月份的第一堂课“生命的初生和成长”,课程内容设计让孩子从母胎到出生至成长的脉络中更认识及肯定自己。早上的分组戏剧表演,每一组的小朋友扮演动物父母是如何照顾他们的小宝宝长大,让小朋友透过亲身表演的方式感受到天下父母都是无私,尽心尽力照顾我们长大。<我家宝贝要出生>的故事环节,让小朋友们回亿母亲是十月怀胎辛苦生下我们。而<成长历程>及<成长步道>则是透过影片及亲子游戏方式把小婴儿从学爬,学坐,学站,学走的过程再亲身经历一次。回亿自己从幼儿阶段至现在成长的点滴,体认到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是一点一滴地在学习,努力克服困难,而父母总是在身边教导及悉心照顾我们。

4月份第二堂课“我的家庭”,则让孩子从家庭中达到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首先进行的环节是<我和我的全家福>,以分组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分享他们的回家作业。这是透过制作家族生命树,让小朋们更认识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他们的工作及爱好。而照镜子活动及家庭成员照片分享则是让小朋友们更仔细的看看自己,再从照片中比照自己及父母小时候的模样,从而建立更深厚的家族情感。绘本故事<FAMILY>在一问一答引导小朋友思考下,希望小朋友以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及学习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而<亲子按摩>则是小朋友把早上学会的各种简单推拿手法如按法,揉法,拍法,击法,捶法及抖法在老师们的解说下亲自帮父母按摩。此活动是希望借由肢体的互动,连接自己与家人的亲密感,并表达出小朋友感恩父母的辛劳。家长们都很享受孩子们为他捶捶背,捏捏颈,身体放轻松了,心里头也觉得温暖。

儿童班的每一堂的课程都包含静心园,八式动禅及大休息等活动。这让孩子从中体验放松,培养专注力及安定身心。礼佛行谊及用斋礼仪则让孩子学习和了解基本的佛教礼仪。

以上两堂课的课程内容丰富,动态与静态搭配得宜,进行方式有趣,并有老师们的小奖品鼓励,小朋友们都好喜欢这样活泼的课程。而即将来临的5月份的户外亲子活动,义工老师们都在热心筹备,希望藉由大自然的氛围,让家长和孩子能够放松身心,一同享受亲子之乐。

报导:傅淑敏及黄丽珠联合报导

20120305【學佛五講】 第三班開課

3月5日,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这里聚集了约六十位,来自不同学佛背景的老、中、青三代学生,脸上洋溢着对佛法的渴求与解惑的期待。 

课程开始前,为了鼓励同学精进与坚持,道场监院常慧法师用轻松的语气提醒大家不要以“年龄”来约束自我成长,因为成功的真正关键是“不断的学习”,在学佛路上也是一样! 

法师也提醒说,课程的成功与否,老师与学生各肩负一半责任。除了靠老师把课程内容讲得生动易懂外,学生也应持有用功与认真学习的态度,把课程内容经过 “闻”-听闻后,要去“思”-思考、思维和消化,然后去 “修”-应用与落实在日常生活里面,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法师将会授予作业,以便学生在“闻”、“思”、“修”的过程上有所练习。 

法师指出,在学佛路上,每人要有自己的学佛地图,才能清楚自己现处的位置,和将要去的目的地,而不致于迷茫、迷失方向。作为引导,《学佛五讲》涵盖了佛法核心如因果因缘、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中道空观、十二因缘等。它包含了修学佛法的五个阶段,和“解行并重”的修学观念;层面由“广”而“深”,后触及生活,再进入“实修”。 

法师也劝勉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参道友要共同提携,要有自利利人的人生态度。同学被分成几个小组,由组长带动互相关怀,也将轮流负责课堂的场布。在相见欢环节中,同学分享了彼此的学佛经历;融洽的交流使得课堂顿时热闹起来! 

在法师生动风趣的带领下,同学的心情逐渐轻松下来,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开始了《学佛五讲》的第一课! 

报导:毕婕君

20120225-0226【舒活二日營】學員體驗與享受放鬆的感覺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一连两天假Teratak Malaya Resort, Janda Baik, Pahang举办的舒活二日营,在众缘的成就下,终于圆满落幕。舒活二日营乃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首次在本地举办的活动,初试啼声,即获大众踊跃的反应。该项活动由法鼓山传灯院常源法师及常乘法师指导,常峪法师担任助理监香。该营一共吸引了九十四位学员参加,女学员占的比例最大,计有六十七位,男众则有二十七位。值得一提的是有三十三位学员,特地远从邻国-新加坡赶来参加。他们不计路途遥远,舟车劳顿,一心学法的精神,委实令人敬佩。

舒活二日营顾名思义,即以舒活放松为依归,旨在让营员享受放松的当儿,又蒙薰法益,一举两得,契合现代人的内心需求。该营两天的活动动静兼顾,计有禅坐、运动、经行、拜佛、八式动禅、瑜珈运动、大休息、户外亲近大自然、早晚课诵、影片观赏、法师开示及组员分享等。整个活动的流程编排有序,紧密相扣,让学员们能收摄身心的当儿,又能体验与享受放松的感觉。 

该度假村远离喧嚣,环境幽静,是一处极佳的禅修地。整个度假屋多以木材、竹子、树干、粗石为建材,设计质朴简约,散发着浓浓的乡野气息。度假村内有小溪、石桥、凉亭、池塘、绿树、青草地等景观,四周绿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晨曦微露,鸡啼声与起板声在宁静的时空交错飨起。盥洗过后,学员们陆续沿着鹅卵石小径前往禅堂,两旁肥硕嫩绿的天堂鸟夹道相迎,一天的活动也掀开序幕了。禅坐片刻后,就开始八式动禅,然后进行早课。当大家在朗朗地诵唱时,友族同胞们的早祷声也隐约传来,交织成一首安祥动人的乐曲。那一刻,让我深深感受到不同的宗教信仰,只要你信受,就能让内心产生了安定的力量。 

用过早午斋后,学员们或是回寮房休息,或是独坐小溪边,观看友族小孩戏水玩乐,或是悠闲地在青草地散步,或是在池塘边欣赏他人垂钓。大家各依所好,各得其所,动静皆自在。法师开示说,只要能安心,就是好方法,方法的恰到好处,在于不松不紧。我想学员们也应该是以最省力,最清楚状况下用方法吧。 

户外慢步经行时,大家赤足在草地上缓缓而行,清楚觉照脚掌接触草地的感觉,享受放慢放松的感觉。一些学员因阳光炙热,故移步至阴凉处经行。不管环境的顺违,每一个当下都是新生,每一步都是生命的开始。自由禅坐时,禅堂、溪边、树下、绿草地、石阶上、幽径处,随处可见学员们的影子。虽然外面不时传来友族同胞们的说话声,但大家都随地而安,随时用方法来放松身心。 

活动接近尾声时,学员们与诸众法师来个大合照留念。旋即小组分享,大堂分享心得。众学员满怀感恩道场用心主办这别具一格的舒活二日营。尤其总护法师、监香法师、内外护义工的用心护持,营造和乐放松的氛围,促成了禅众的修行。法师的开示令人受益良多,尤其谈及在日常生活中要用方法来让心安定。法师以煮开水来形容修行,平时也要保温,即用固定的方法来调心,让心越来越有力量。最后法师以圣严师父的智慧法语“失败即是经验,成功即是开始,过程即是目的,现在即是全部”作为舒活二日营的总结语,为这场活动划下一个完美的句点。 

报导:梁演林

20120211 & 0213 果毅法師導讀聖嚴師父《法鼓全集》

2012 年2月11日 午 晴

躲过了户外猛烈的阳光, 坐在道场禅堂内,享受室内冷气吹来那丝丝沁凉。期待果毅法师引领我们到圣严师父浩瀚的创作世界。

果毅法师,和蔼、真诚。以亲切的语调,向我们娓娓道来与法鼓山出版社的因缘;一一阐述圣严师父写作的目的。

果毅法师从法鼓山出版社的前身东初出版社任职,便开始处理圣严师父的著作;也参与圣严师父弘法的全盛时期。果毅法师让我们了解到师父的一生非常的多元,而其多元及蜕变都反映在著作中。

师父在70年代开始写作直到舍报,数十年来从不辍笔。圣严师父一心只想将博大精深的佛法,以现代人能看得懂的文字,各层面能接受的观点,呈现给社会大众。

果毅法师简单地介绍了圣严师父的生平。让我们了解到圣严师父在再度出家之前,只受过短短的5、6年正统教塾教育;但从其早期作品来看,可见圣严师父思路之敏锐、笔锋之犀利,涉猎范围之广泛。这与圣严师父在从戎的生涯中,孜孜不懈的博览各类书籍有关,也可见圣严师父对学问追求之坚持及一丝不苟。

在留日深造生涯中,除了要适应语言、文化上的不同,解决经济窘逼的状况;圣严师父还念兹在兹地翻译了日文的《中国佛教史概论》,只因当时汉传佛教欠缺了一本阐述中国佛教历史的著作。也可了解圣严师父终其一生,汲汲营营,为的就是佛法的弘扬。

《法鼓全集》,一共分为九辑。果毅法师一一介绍了每辑的分属类别,也建议了必读书目:

 类别 必读书目
第一辑教义论述戒律学纲要
第二辑佛教史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辑文集圣严法师学思历程
第四辑禅修、法门指导禅的体验,禅的开示、圣严法师教禅坐、圣严法师教观音法门、圣严法师教默照禅
第五辑学佛入门正信的佛教
第六辑自传游记归程、金山有矿、五百菩萨走江湖
第七辑经典译意智慧一00
第八辑生活佛法法鼓晨音、法鼓家风
第九辑外文著作Ox Herding at Morgan’s Bay
  Zen Wisdom

圣严师父的著作,从早期笔锋犀利到全盛时期的圆润、平和;到了晚期的声声叮咛,以及那百多册的书目,让人由心感受到圣严师父的那股悲愿:“佛法是那样的好,知道的人那么的少,误解的人又是那么的多……”圣严师父终其一生,就是将佛法从深涩难懂的经文中,用现代人能了解的语文,现代人所能接受的表达方式,让大家能够亲近了解佛法;而圣严师父那平易近人的著作,更是许许多多人接触佛法的第一步。

从道场出来,心中翻滚着无名的感慨,仿佛看到圣严师父那峻削的身影,戴着帽、柱着杖,在小径上,踽踽独行……

报导:何常观

20120212【福田班】首度開班 · 近百位義工熱烈參與

法鼓山圣严书院福田班10103马来西亚班于2012年2月12日早上九点正,在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的禅堂内正式举办开学典礼。第一次举办的福田班总共吸引了98位悦众及义工菩萨参与,其中还包括来自怡保及台湾的信众。

主持人林忠鸿菩萨带领同学们恭诵 『四众佛子共勉语』 后,由班导师常慧法师致词及介绍福田班的悦众团队。班长陈淑玲菩萨及副班长邱素晴菩萨,连同十位关怀员共同负责关怀分成十组的学员,带动学员一起分享与学习。

课程正式开始前,主持人先讲解上课的须知及学员用品介绍。接着才进行课程的第一个环节– 『相见欢』,让组员互相介绍与认识及分享参加福田班的原因。

来自台湾的普化中心副都监果毅法师,首先说明福田班的意义及缘起。希望每一位来到法鼓山的菩萨可以有次第地更完整地了解佛法及法鼓山的理念。整个课程设计除了解门与行门并重,还包括实务体验的注重。课程内容从法鼓山的历史、理念、组织、硬体规划、教育类别等均会一一地详细介绍。

认识创办人圣严师父的环节由同样来自台湾的常用法师为同学们开示。法师通过和同学们互动的过程中去了解同学们对圣严师父的印象及为人。法师从历代高僧大德的分享中带出师父的特质。最后,法师再讲解师父一生的五个阶段—发愿期、潜修期、弘法期、开山期及圆满期。这个环节结束前,法师勉励大众要好好地利用师父留给我们的礼物,把它应用在生活中。

用完午斋后,常慧法师带领同学们认识佛曲。透过 『法鼓颂』 的影片带动同学们思考当中的讯息。师父以这首歌示说法鼓山的根本精神、弘扬佛法的重要性及方法。法师分享师父完成这首歌的过程中,反映出师父做事的态度是充满热忱、负责人、不畏辛苦、严谨及一丝不苟的。

果毅法师再次为同学们上课,从法鼓山的历史开始解说以让我们更了解整个历史演变的过程促成后期法鼓山的成立。法师的开示涵盖法鼓山的意思、山徽的意义及弘化特色。法鼓山的弘化特色是以心灵环保为核心主轴,透过三大教育来弘传汉传佛教。其主要的目的是以教育达成关怀的目的,以关怀达成教育的任务。

最后一个课程由常峪法师讲解学佛行仪。法师一一地细细解说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的正确姿势。佛教徒来到寺院的基本礼仪就是问讯及礼佛三拜。法师透过图片解说每个动作的细节。

林素珠菩萨从台湾远道而来和我们分享她接触及认识法鼓山的因缘。经过多年推广法鼓山活动后,过程中曾起退心。然而师父的愿心、待人处事的态度与方法深深地触动着她的内心,让她不遗余力地继续走在这条路上,一直发愿跟随师父、法鼓山的法师们继续学佛、护法与弘法。

在课程结束前,各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回顾一整天上课的内容、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及新的收获。经由法师们精心设计的课程中,希望我们各自把佛法的种子种到心田里,让它发芽的过程中继续种福、培福,更要惜福与增福。

报导:陈秀梅

20120209 第一屆【禪學班】開班囉!

马来西亚第一届禅学班,在2012年2月9日晚上8时,终于在马来西亚法鼓山开课了。吸引了40多位菩萨参与这一届的禅学班,共分爲六组。禅学班是三年的课程将以静坐、听讲、小组讨论和大堂分享来上课。

当天晚上学员们都准时报到,工作人员引导学员入座,每位学员都会得到一本学习记录表以及讲义。常慧法师简约介绍班级悦众如班长、副班长、縂务、音控以及关怀员。除此以外,常慧法师以圣严法师引言告诉学员如何以福定慧,修菩萨道?同时,也为学员讲解禅学班的课程规划及什麽是禅学?禅学以戒,定,慧三学为基础。解行并重,福慧双修。禅学班上课所用的书都是来自法鼓文化的书籍。

接下来,便是相见欢以及小组讨论。这段时间各组就分别讨论,小组个别分享法师所发问的问题:自我对禅学班的期许以及爲什麽会参与禅学班?学员要如何成就彼此共同圆满这三年的慧业、福业、行业。学员们也踊跃的讨论如何成就彼此,大家讨论得不亦乐乎。

在大堂分享的时间,各组便派代表与大家分享讨论的结果。大部分的学员参与禅学班是因爲想了解更多什麽是禅学。各组的代表也与大家分享如何成就彼此这三年,其中一组爲了可以成就彼此,如有组员没来上课,全组组员要到缺席者的家关怀他。

常峪法师是禅学班的助教,为学员説明学习事项,关于升级资格,如何填写学习记录表、普级及结业资格。要升级的资格,必须以解门、行门、福业圆满才能结业。解门就指上课的次数、行门是共修、福业是义工服务。过后,常慧法师为大家讲解课程的架构,这三年的课程将如何规划。禅学是禅学史与中国禅宗史的结合,师傅如何把中国禅法现代化,让更多人受益。

当接近课堂的尾声,常慧法师分发考卷给学员,测试学员对禅学的知识。学员做完后,便交回给法师,在下一堂课再做讨论。班长做班务布达,请大家帮忙善后。最后,大家行礼如仪及发喜充满地结束这一堂课。

报导:林演修

1 ...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