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半日禪~當心不起煩惱,當下就是解脫

许多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都生活在压力和焦虑交迭中,刚步入恢复常态的心情,面对未知的环境,确实让人不自觉的惶恐与不安,内心又难免起了一些波动。如果我们能调和自心,以禅法锻炼自我,那么也就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安定的力量了。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7月17日举办了【义工半日禅】,监院常藻法师带领45位义工,一起体验禅的自在。正忙着场布的义工叶潮新菩萨,满心喜悦的说:“感觉跟大家一起布置禅堂已经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共修由八式动禅开始,随后大家熟练的进入上坐前的前方便。禅坐时,法师提醒大家身体坐正,全身放松后,就不管身体的反应,只专注的用禅修方法,法师更提醒大家,修行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众生而修。经行的或慢或快,让大家练习放松身心、放下自己,只有随着大众往前走。半日禅穿插了动静两种型态,以便更能体验禅修如何在生活中用。

在经行与第二支坐香结束后,进入Q&A环节。管带娣菩萨分享因自己的健康出了状况,反而让她能在不舒服的时候用得上「四念处」的观念,既观身不净和观苦受无常,念念不忘守护着禅修的观念和方法,心才得以安定而不被疼痛影响。

法师提醒大家,要多练习当受到外境影响时,试着不与外境起对立,明了与接受它,那么心就不起烦恼。除了做到与外境不起对立,我们应当要时时练习安住身心,生活中随缘尽分、随处安心,世间人事再多变化,我们的情绪也不会轻易受波动。

定力是开启心灵智慧的钥匙,当身心宁静安稳时,也能给身边的环境带来安定的力量,大家在安定的氛围中圆满了这短短的半日禅。然而禅修不是只在禅堂内和蒲团上,更应该带入日常生活中,哪怕只是当下的一念,当心不起烦恼,当下就是解脱了。

报导:陈妍杏,摄影: 杨培福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ddmmalaysia&set=a.5368215906627191

感恩三寶和學佛的因緣

【线上快乐学佛人】心得,学员:丘岩立 (第十组)

因缘俱足之下,弟子有幸参加了法鼓山所举办的【线上快乐学佛人】课程。第一堂课就让弟子有了满满的收获,正确地认识了何谓皈依三宝,也特别荣幸能在之后的卫塞节,如此殊胜的日子里皈依了三宝。

皈依过后,弟子发现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是之前弟子一直不断尝试但不能做到的,应该是皈依后有护法神护持的缘故吧,只要想发脾气时,想到自己现在是位佛弟子,就能控制住情绪,在此弟子深深感激、感谢和感恩。以前因为不善于控制情绪,所以时常都会伤害到身边的人,尤其是最亲近的人,自己也为此懊恼无比但又无能为力,坏情绪就像颗无形的炸弹,碰到一些事情就可能爆发,导致大家都会受到伤害,现在终于能把这个最大的缺点改正,觉得自己回到生活的正确道路上,身心安定,也能改善人际关系,和谐共处,这也令弟子时常提醒自己要成为更好的人。

以前我在学佛方面没有接触到系统性的学习方式,只是自行念经迴向,知道关于因果轮回、贪瞋痴、戒定慧这些基本佛法,也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确,內心充满了许多疑问。在参加了5次各3小时的【线上快乐学佛人】课程之后,让弟子大开眼界,增广见闻,收获满满。之前弟子连问讯都不知道正不正确,所以就以合掌拜拜了事,现在学会了如何问讯、五戒十善、何谓三净肉、注意自己的身口意等等事项。

课程中法师们细心、柔和、不缓不急、字字珠玑的讲解,小组间的讨论,也让弟子充满法喜,获益良多,对此非常感恩。心灵处方签里的方法,如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也让弟子茅塞顿开,能在现今烦躁的社会里运用它们来解决各种问题。

解行並重,意即理解及行动同样重视;福慧双修,福是指知福、惜福、培福、种福,慧是指提升生命,超越烦恼的智慧,两者都很重要。法师所讲的阿罗汉及白象的故事也让弟子印象深刻,心领神会,弟子必以此故事时刻提醒自己,解行並重及福慧双修的重要性。接着法师们也因应时代的进步而细心及详实地为大家讲述如何获得法鼓山的学佛讯息,方便大家透过各种渠道学习正信的佛法。整个课程设计让弟子感觉非常用心及工整,实在是圆满成功,功德无量。


最后弟子在此深深感激,感谢和感恩法鼓山、圣严师父、各位法师们、弟子的关怀员、每一位工作人员及弟子的组员们,因为有你们的辛勤付出,弟子才能正确地认识三宝,亲近三宝,接触浩瀚的佛法,成为更好的自己,心中的法喜实在无法用言语描述。在此祈愿和各位菩萨一起在佛法上精进努力,把佛法应用及融合在生活里,让世界更美好。

弟子诚心跪拜,感恩。

學習用佛法化解煩惱

【线上快乐学佛人】心得,学员:黄佩芬

弟子是这一次【快乐学佛人】的复课生。这次的复课对我来说是真的收获满满。早在好几年前,也就是疫情还没发生的时候,第一次上的【快乐学佛人】是实体课,而这一次的复课是网课,所以一直很期待并想知道网课和实体课有什么不同之处。于是,我就抱着期待和学习的心态参与了这次的线上课程。对我这60后的安娣(阿姨)来说,在学习佛法的当儿,我也学习到了更多关于电脑方面的操作,也庆幸我家的几位小菩萨可以帮忙我解决网络连接的问题,还有帮忙用电脑打字及发电邮交功课,真的很感谢我的几位孩子。

此外,对于自己在学佛的道路上,我要感谢善知识和一班同参道友的陪伴让我在这条路上不会感到孤单和寂寞。这是因为在还没学佛之前的我是多么地愚痴,遇到负面的事和物都很在乎,执着心和得失心都看得很重。当我开始学佛后,我学会慢慢放下并珍惜当下。说真的,学会放下,心里真的开心了许多。

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跌跌撞撞的时候,要慢慢地学习变得强大。我不敢说自己现在变得很强大而且完全没烦恼,毕竟生活中多少都会有心烦意乱的时侯,但是我学会运用佛法的观念来化解烦恼,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事情。我也因为觉得自己的智慧不够,所以需要参加线上课程来增加智慧,让我可以更好地处理各种不同的事情。

最后,弟子要感恩所有的因缘和合,让弟子能够圆满完成这五堂【线上快乐学佛人】。谢谢【线上快乐学佛人】里所有的法师和义工菩萨。

獲益良多的線上學佛課程

【线上快乐学佛人】心得,学员:邓翠莲

【线上快乐学佛人】课程是我第一次参与的线上佛学课程,是孩子帮我报名的。当初是抱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参与,因为害怕自己不能明白太深奥的道理,担心无法理解或跟不上同修们的脚步,因为我觉得我对佛学的理解并不深入。

当第一天法师给我们开示,谈的是三宝,让我更深入理解及认识三宝(佛、法、僧)。法师很详细地告诉我们佛法僧的意义,用浅白的方式说法,让我们这些初学学员更容易明白,并且不会感到吃力。除此之外,法师还给了我们心灵的药方-四它,就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我希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好好利用四它来应对身边的人、事、物。现在,我也开始在自己和朋友的身上运用四它的精神。

接下来,法师也介绍台湾法鼓山道场的风貌,原来是那么大的一座寺院。法师介绍了很多寺院的建筑物以及寺院礼仪,例如抵达时先礼佛,离开时和佛菩萨/法师告假,及不使用正中央/前方拜垫等。除此之外,我也对法师介绍的知客处、大寮和斋堂印象深刻,脑中能够想象法师说的情景,真想亲自到法鼓山看看。

第三堂课谈四要: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犯下一些毛病。日常用品中,我们需要的并不多,但我们时常都会买得太多,过后才发现并不是我们需要或该要的。听了法师的开示后,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这些东西是不是该要的。我会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不该要的绝对不要,能要该要的才要。

5月8日那堂课,我认识到了学佛的基础知识以及法鼓山的历史。法鼓山于1992年提出心灵环保,从自己的身、心、口、意做起,达到心灵的环保。另外,出坡禅也让我印象深刻。百丈禅师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在劳动中修行,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原来禅就在日常生活中。禅修有坐禅、立禅、睡禅、行禅、吃饭禅。而日常生活中,目前我以坐禅为我的定课,我也想学习这些随时可应用的禅法。

这几次的学习也让我重新了解法会的意义与利益,让我对法会的学习升起兴趣,想要练习与法相会。借由听闻佛法,净化身心,增长智慧与慈悲。很多时候都说自己是佛教徒,但是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做一个佛教徒,课程中分享的佛教徒的生活方式很有条理,可以提醒自己学佛就是从身口意中开始实践。我愿意把戒守好,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除了恪守自己的行为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也通过四安- 安心、安身、安家、安业来学习如何关照及培养自己的心。

最后一堂课,法师在课程里提到怎么样才可以踏实走在学佛路上。首先,必须先确立学佛的正确方向。什么是学佛? 法师说很简单,那就是学习佛的智慧与慈悲,修正和提升我们的人格。所以我们需要解行并重,解门是多闻熏习,如理思维;行门是体验佛法,实践佛法,解门行门缺一不可,才能累积更多的学佛资粮(福慧双修)。

总的来说,【线上快乐学佛人】的五堂课,真的让我受益不浅,谢谢线上的工作人员、法师、主持人和关怀员,还有来自各地的学员,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佛法吧!祝福大家!

安己方能安人

【线上快乐学佛人】心得,学员:陈愉强(第六组)

学佛修的是自己的智慧。在面对小孩和另一半的时候,我对他们都有一定的要求。 “四要”中提到的”想要的太多”,而发现自己对别人的要求也不少。转一转心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运用”四安”中的”安家”方法:互信互敬、互勉互谅,希望自己身处的环境和人际沟通都会有所提升。

想起之前自己在职场上,想要用佛号让自己平静下来,但反而越来越糟糕,工作难以完成。在这五次的【线上快乐学佛人】课程中,领悟到应先从内部自身管理-把自己先安下来。如”四安”-安心於事,安宁身和情绪;先深呼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身在哪里; 才念佛号,口、身、心跟着,清楚在念佛号。

念佛号虽简单, 但要清清楚楚自己每念一句佛号,口在念, 心跟着念,身也在佛号上。把不安或烦恼接纳了,这时才面对它、 处理它 、放下它。有此领悟后,在上班或回家的路上遇到堵车,一想到功课就用口、身、心念佛号。抵达公司或到家后,心境就平和多了。

如以上提到学佛修行是修本身的佛、自己的智慧。不给自己和别人起烦恼,在三宝的庇佑下成长、领悟,修的是自己呀!多多用功,放下,大家一起加油,阿弥陀佛!

學習佛法的幸福之道

【线上快乐学佛人】心得,学员:李进权 (第十一组)

参加法鼓山【线上快乐学佛人】课程是一个很正面的经验。佛教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源自我们的内心,而不是外在世界。

以下是我在这一段时间中所学习到的:

学习面对问题、接受它、处理它和放下它。

学习区分生活中需要的和想要的。

学习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第一次学习法鼓山的原则和规矩。

了解圣严法师生平。

学习法鼓山基础禅修。

学习十善法。

学习法师们智慧的教导和引导。

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学习佛法的幸福之道」。

在我第十一组小组的讨论和分享中探讨如何把佛教的观念和方法融入生活,还有找回我们内在的平和。

在今天的数码时代,社会重视物质的拥有,使我们趋向追求我们想要的,但其实我们应该思考:这是我们需要的吗?

不杀害任何形式的生物,不随意取用或偷盗任何未被给予的东西,戒除婚外情和感情泛滥,不说伤害别人的话或谎言,避免喝醉酒导致失去理性。

人们应该要透过中道来成长,不激进也不无知。开悟是明了我们的自心,所有事物是无常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个体。智慧是不轻易相信被灌输的事情,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去体验、觉知和了解真理与现实生活。智慧需要一颗开放和无障碍的心及情感,当面对某一个处境或心境时,如果妄念止息,就是开悟,如果妄念不止,就会陷入迷惑。

在这一段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分享、同理、同情和关心需要一颗慈悲的心。在佛教中,我们透过觉照,在日常生活里学习如何真正的了解彼此,以便能够由内而外真正的了解自己。简单叙述我的经验,我在年轻叛逆期的时候曾造下口业,其中一种是诅咒,导致我们身边的人容易受到言语伤害,尤其是老人家、小孩和女性。

当我第一次参加法会,屈膝面对释迦牟尼佛佛像时,眼泪开始落下,觉得惭愧和忏悔过去与现在的业力。内心好像在重播着过去的错误。

以上所述让我有机会观察生命:平安来自于内心而不是外在世界,这就是成为一位更好的菩萨的意义。作为一位初学者,希望能在法鼓山做更进一步的学习,以便获得心中的法。

最后,引用佛陀说过的一段话:

佛陀叫信仰他的人不要把他的话当真理盲信,应该要深入经藏和亲自验证佛法。如此一来,每一个人都能为自己做决定和为自己的思想行为负责任。

愉快的線上學佛時光

很感恩与开心可以参与和顺利出席每一堂【线上快乐学佛人】的课程。

之前上学时,学校会安排家里信仰的宗教课程,长大后有慢慢的开始好奇家里拜的和学校学的到底有什么关系。【线上快乐学佛人】这门课符合我以上的要求,今年终于有机会上课了!

每个星期天下午都抱着期待和快乐的心情上课,可以和这么多想要学佛的人一起学习,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很多力量,让独自在国外生活的我能量满满的继续努力上班、过生活,也有心力往更好的发展方向走。

Read more

【线上快乐学佛人】心得,学员:张铭芳 (第八组)

很感恩与开心可以参与和顺利出席每一堂【线上快乐学佛人】的课程。

之前上学时,学校会安排家里信仰的宗教课程,长大后有慢慢的开始好奇家里拜的和学校学的到底有什么关系。【线上快乐学佛人】这门课符合我以上的要求,今年终于有机会上课了!

每个星期天下午都抱着期待和快乐的心情上课,可以和这么多想要学佛的人一起学习,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很多力量,让独自在国外生活的我能量满满的继续努力上班、过生活,也有心力往更好的发展方向走。

Read more

2022線上快樂學佛人

快乐是什么?
快乐可以是吃一餐好吃的美食,也可以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那佛教中的「快乐」和一般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学佛好像要吃素,规矩也很多,这些都是烦心事呢!这怎么会快乐呢?

许多人面对着心中无数的疑问,又深怕自己在犯规后会受到因果报应而焦虑,【快乐学佛人】可说是学佛入门非常重要的一门课,专门为解锁佛教中的「快乐」而设计。

除了解答人们常见的一些误解外,课程内容也包含了厘清佛教徒的定位、学佛的正确方向、寺院的运作和礼仪,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大家踏上安全的学佛旅程,让每一位学员能够有系统地为自己设计一份学佛的规划蓝图。唯有了解佛法的真正含义,我们才会更有信心地运用佛法处理生活中的烦恼和难关。当烦恼减轻了,我们的身心就会变得自在安定,越来越快乐。

由于疫情的关系,课程从实体转到线上。为了让学员们在各自的空间也能轻松快乐地上课,内容也经过了重新编排,从三次的全天课程变成五次的半天课程。另外,班上成立了技术小组为大家解决上线时出现的疑难杂症,同时也为各小组记录了珍贵的小组时光。开课前,班上的悦众及13位关怀员一起参与了线上悦众培训课程,由信众教育院的法师指导与分享,希望在线上也能充分地照顾到每一位学员。虽然没有一起在课堂上欢聚,也没有一起场布和善后,班上的气氛卻一点也不输实体,每当授课法师及主持人抛出问题时,学员们总会非常给力地提供回应,这大概就是法师、班级悦众及关怀员们的热忱与用心感染了大众的结果。

【快乐学佛人】课程的结束迎来了76位顺利结业的学员。这也意味着每一位菩萨的学佛之路正式开启。佛法这么好,知道的人这么少,误解的人那么多,愿我们都能够好好学习佛菩萨的智慧与慈悲,时时刻刻觉察自己的行为,提起内心的力量,建立一个欢喜自在的人生。

报导:伍椸洁,摄影:线上快乐学佛人技术小组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ddmmalaysia&set=a.5226864957428954

2022悅眾課程—求同存異共同成長

时隔两年多之后,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护法会成员们在2022年4月16日这天回到道场参加悦众课程,大家都非常珍惜这难得的相聚时光。当天约有30多位悦众带着雀跃及感恩的心回来上课。

课程由一个破冰游戏揭开序幕,主持人让大家玩「当我们同在一起」的游戏,请大家以拍手来代替歌词中的关键字,在字数和节奏的变换当中挑战每个人的专注力和团队精神。

接着,悦众们观看师父的开示影片,稍后监院常藻法师也以连线的方式和大家重新厘清师父开示的重点。

师父谈到法鼓山的活动虽繁多,但目的都相同,那就是达到教育及关怀的功能,这也包括了内部成员的成长。在我们办这些活动的时候,难免会面对阻扰、困难、挫折,这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及性格,而每一个团体也都有各自的性质及风格,因此师父教导我们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应该如实的承认「我有挫折感」,并以耐心来处理。

师父也表示只要我们有心理准备,我们就不会当它是挫折,只要我们接受它,我们就会升起欢喜心,因为那代表着自我成长、成就感及增长菩提心的力量。

师父鼓励大家不要在任何困难前面投降,而是越挫越勇,绕过困难,解决困难,凝聚新的局面,让我们不断的成长。

另外,悦众们可能处于不同的阶段,有比较资深的悦众,也有比较资浅的悦众,如何达到一个平衡,需要大家的努力。师父吁请大家珍惜这个工作环境,尽量在同一个环境下学习并成长,并以此来提升彼此的品格。

对于比较喜欢尝试新环境的菩萨,师父勉励说不断流动可能看来比较多姿多彩,但却缺乏稳定与安定。

至于比较资深的悦众,师父则建议不要一直留恋过去,应该学习成长,并吸收新的专业知识、观念及方法,转化成帮助大家及团体成长的养分。师父强调虽然道场的理念不会改变,但是方法是可以不断求新的。

以挫折感和成长为题,悦众们进入小组并且展开热烈的讨论及脑力激荡,各组把集结到的意见在大堂分享。分享过后,由监院法师回应大家的意见。法师说道场是集体创作的空间,因此没有完美的方案,只有不完美才能让我们有生命力,并继续寻找答案,往外走出自己的路,往内则是练习着调心。

监院法师表示往内观是观呼吸,而往外观是观无常及观因缘。法师以师父为例子,师父的一生便是从挫折困顿中走出来的,并曾经说过“即使环境是困难的,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即使身体被困着,但是我的心可以打太极拳”。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去寻找方法,然后帮助有缘的众生一起离苦得乐,如此发愿能让我们更有力量借境调心。

最后,大家以一张难得的现场大合照作为今天课程的结尾及纪念,并期许下一次的相聚。

报导:李美芳,摄影:纪月红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ddmmalaysia&set=a.5147568352025282

【大菩提心】繼程法師內部關懷講座

从2020年3月18日行动管制令至今,许多义工菩萨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没回到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了。疫情改变了大家的生活常态,需要花更多时间照顾工作、家庭、健康、经济来源等,当初护持道场活动的热忱,渐渐淡了;在道场处理事务时,因遇到困难而起了退心。这些的起起伏伏要如何面对呢?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很荣幸地邀请了刚获颁法鼓山文理学院荣誉宗教博士学位的道场顾问继程法师,在4月8日晚上8点,以法鼓山2022的年度主题【大菩提心】为题,来关怀义工菩萨们。当晚,线上共有180位义工菩萨聆听这场内部关怀讲座会,其中包括80位来自新加坡护法会的法师及义工菩萨;现场也有60位义工菩萨出席实体讲座。

继程法师说我们非常的幸福,每年的春节都可以收到圣严师父的年度主题祝福语和教诲。接着法师从「发菩提心容易,发长远心难」契入,表示有些人发了菩提心或成佛的心,可是一段时间后却忘了;也有一些人发了菩提心,开始用功一段时间后,发现用功修行太难了,慢慢的菩提心被消磨掉了,然后起了退失心。

经典和禅宗常提到「不忘初心」。所谓的初心,就是我们起的第一个念,很想要做某事情的心。发菩提心,则是发【四弘誓愿】的信愿 ,也是大乘佛教普遍的一种愿力。如果我们发的菩提心是初心,也不理解【四弘誓愿】,便没有后续的力量;虽然每天唱诵,可是,慢慢的这唱诵也变成了例行公事。这样不表示没有用处,只是它的力量不够,没有后续的作用。

法师鼓励我们要常提醒自己 :「佛法这么好,我学佛好不好?我有没有把佛学好?」我们常觉得力量不够,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佛学好。我们的发心应该要往内扎根。法师以进一步讲解如何缘【四圣谛】发【四弘誓愿】。因为我们知道和感受了苦,即是内心的不安和烦恼,所以发愿【烦恼无尽誓愿断】;因为我们知道众生和自己一样都有不安和烦恼,所以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要怎样不让这些不安和烦恼延续下去,如何帮助众生及分享佛法给他们?我们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因为要断烦恼,离苦得乐,我们要修学【八正道】,因此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

最后法师表示,2022年度主题【大菩提心】在这后疫情时代是非常贴切的。在疫情期间,我们知道和感受了内心的不安和烦恼。这是一个让我们很好的检视自己是否有学习和受用于佛法的好之契机,从而发【大菩提心】,让更多人可以得到佛法的受用。

报导:符祥伦,摄影:陈心兰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ddmmalaysia&set=a.5147367535378697

1 ... 18 19 20 21 22 ...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