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至3月

2022年11月至12月

佛教徒的使命與任務

2023年3月25日,马佛总森美兰及柔佛州分会联合马佛青森美兰州及柔佛州联委会于马佛总金马士支会举办【佛学班义工老师交流营】。四十位来自森美兰、柔佛、马六甲及雪隆区的义工老师相约参与。该营以发掘及培训年轻佛学班义工或讲师、学习新时代的教学技巧、加强佛学班的吸引力及提供交流平台为旨。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常藻法师受邀分享【佛教徒的使命】一题,为这群进入社区接引信众学佛的先锋们调整好服务的方向。

            首先,法师透过互动的方式让大家思考「自己当初为何学佛?推动大家发心担任义工老师的内在推动力又是什么?」法师表示,大家聚集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正法久住,这也是身为佛教徒的使命。当今社会,佛学的资讯遍布网络,可是,如果没人有把佛法实践于生活中,佛法是无法传承下去的。法师强调要让正法久住,有三件事缺一不可:「修学佛法、护持佛法及弘扬佛法」。

            法师进一步解释道,修学佛法是没有门槛的,唯一的门槛是自己不愿意走出舒适圈,因为要改变自己,放下自我,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我们身处在一个不缺资源的年代,我们面对的主要挑战是「不懂得珍惜」。当佛法不再被需要的时候,佛法就不会再出现。因此修学佛法这件事是从每一个普通人开始,当人人都能把佛法实践在生活上,佛法就能普及化。当大家受用于佛法后,就会稳定、精进用功,以至道心不退。法师鼓励大家在奉献的当儿,也需要有固定充电的来源,让自己的心不离佛法。圣严师父要我们发大菩提心与大慈悲心,可是这件事是需要每天灌溉的,才不会在无常法和因缘法中迷失自己。

            其二是护持佛法:如果每个人只停留于自身修学佛法而不想护持佛法,正法也无法久住。在护持佛法的过程中,心态很重要,法师鼓励大家用佛法的态度来护持佛法,既是把平时学习到的观念和方法运用在办活动中。如果大家能够把护持佛法的过程当作实践佛法的过程,正法就能久住。法师分享到,能够参与让正法久住是一件很有福报的事,因为三宝事可以与更多人结善缘,让更多人有机会修学佛法而让生命素质有所提升。在这过程中,法师勉励大家秉持着:「面对一切的境,不求无碍,但求无恼」的观念。

            三、弘扬佛法,这是每个佛教徒的使命。在修学佛法、实践佛法的过程中,自身的改变会影响身边的人对佛法产生兴趣,此时已达致弘扬佛法的功用了。此外,法师叮咛大家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不忘初心,办接引性的活动很重要,但要记得它是逗号不是句号,最终目标是让大众了解佛陀的教义和如何把它运用到生活当中。根据全球目前的调查数据显示,佛教徒人数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因为很多自称是佛教徒的信众,对自己的宗教并不清楚,而有幸接触正信佛教的大家,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做多么伟大的事业,而是只要回到平凡的自己,学懂一句,用上一句,受用一句,那么佛法就展现在彼此的生命中,佛法就得以广传,也能吸引下一代成为佛教徒。

        法师总结,只要是以正法为依归,一切善缘自来。圣严师父在日本的指导教授和师父都曾说过:「道心之中有衣食」,只要有道心就不用担心,善缘会因正法而来。在所有因缘变化当中,无需比较,而是随顺当下的因缘,随缘尽份,尽份随缘!让三宝住世,正法久住,是身为佛教徒的使命,也是大家的福报。

常藻法师也在3月30日傍晚拉曼理工大学佛学会第四堂佛学班中,以【为法承担】为题分享了佛教徒的使命与任务。法师以共同分享的互动方式,引导大家思考正法久住以及佛教组织的存在,对我们有何重要性,并分享护持佛法的心态,以及要有持续充电的管道。出席者透过分享和提问更加厘清学佛的方向,也加强承担的动力。

文/余晓琪,图/余晓琪、郭华慧
*
*欲查看更多活动相簿,请点击道场FB相簿:
1. 20230325 佛学班义工老师交流营-佛教徒的使命
2. 20230330 拉曼理工大学讲座~为法承担

漢傳禪法之播種~【莎阿南佛學會初級禪訓班】報導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受莎阿南佛学会之邀,于2023年3月4日及5日,前往教授初级禅训班。98位欲认识及体验汉传禅法之大众,共聚两天,从观念的建立和方法的实际操作,学习汉传禅法的基本功,圆满了两天的课程。

三位授课法师常藻法师、常寂法师及演让法师,从禅修的功能与心态、禅坐的方法与原则、放松的方法、体验呼吸、数息、数数念佛等方法,逐步指导每一个环节的细节。学员也在课程中,直接练习体验。法师在授课中强调,禅法是要用在生活中的行住坐卧,因此除了禅坐,课程也包含动禅、经行、吃饭禅与立禅。

部分学员曾亲近不到传承的禅修老师,法师肯定每一个传承的禅修方法都是很殊胜的,并鼓励大家这两天先以空杯的心态,才能完整学习并受益于法鼓山指导的禅法。之后若选择其他传承的禅法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大家能持续用功,从禅法获益。

学员在学习的过程踊跃发问,一一厘清观念和练习方法上的疑惑。大家纷纷表示透过看书或自行跟着网路上的视频学习,无法真正学习到禅法,还是需要有老师的指导。凤玲菩萨是一位半退休人士,表示通过法鼓山初级禅训班完整的系统,让她体验到安定,并学习专注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力。阜学菩萨是一位自律的中学生,每天除了忙于学业还要兼顾课外活动如音乐及武术,觉得禅修的方法能使他自我放松、感到自在和消融烦恼。

代表莎阿南佛学会邀请法鼓山僧团授课的黄明强居士,本身曾在莎阿南佛学会指导出入息长达一年,他谦卑地表示,希望大众能有机会向不同传承的禅修老师学习,特别是法鼓山有正统完整的教学系统,也有正式的禅宗传承法脉。

授课法师鼓励大家要相信自己的善根,只要发长远心持续练习,定能克服初学者会面临的生理痠痛痒麻和心理烦躁等状况。禅训班圆满后,法鼓山僧团法师及助理监香菩萨将前往莎阿南佛学会带领两周一次的禅坐共修,陪伴学员体验汉传禅法的学习之路。

文/文宣组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91565896829660&type=3

跟隨聖嚴師父追尋佛法與修行之路~【越建東教授分享會】報導

今年【佛法研读班】研读圣严师父《佛法纲要》的〈四圣谛〉,于3月2日第四堂课晚间有幸邀请到撰写此书导读的越建东教授莅临分享,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常藻法师穿针引线,代表大众提问。在谈到昔日与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互动的各种情境,越老师向学员们娓娓道来,并以幽默风趣的口吻分享着自己在佛教学界中的经历和心得。透过这场对话,学员们对师父办学的悲愿、佛学和佛法义理的研究、与佛教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为学员们在学佛的道路上带来了许多启发。


与师父结下甚深法缘

生于马来西亚的越老师,19岁远赴台湾就读师范大学物理系,同时加入师大的佛学社,造就了参加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所办的大专青年营的因缘,并于隔年考入中华佛学研究所(佛研所),成为了师父的学生。在求学生涯中,越老师也曾参与师父所带的禅七,正式成为了师父的弟子。「师父都用带禅七的方法来带我们这批学生,软硬兼施,除了关心我们的生活点滴,也不忘追问研究与功课的进度。」在追求知识学问的当儿,师父更要求学生把道心摆在第一,并提出了:「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学问第三。」


师父办学的悲心宏愿

「佛研所里来自农禅寺的学生非常非常少,但师父仍会呼吁护法居士和常住众大力护持佛研所。」越老师很是钦佩师父的眼光与远见,办学期间曾多次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分享与交流,让学生得以和世界佛教教育的发展接轨,奠定了日后与国际佛教学界的连结,不仅为佛教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佛学研究人才,也为法鼓山广结善缘,充分地展现了佛教无我与利他的精神。常藻法师回忆起师父曾说的一席话:「我们要想到的不只是法鼓山的僧俗四众,而是全世界;对象不仅是佛教徒,而是全体众生。」因为师父抱有如此远大的心襟,即使已圆寂多年,影响力还是很大。


深入法义应循序渐进

佛学的研究在全球已相当发达,这归因于网路资讯的开放,以及大学教育的普及,使得知识水准和经典研读的能力提高了。由于现代社会对佛法知识和法义的好乐越来越强烈,有更多人希望能了解佛法的精髓。越老师说明学佛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是钝根,因此需要依循有次第性的学习,」从一些基本的佛典书籍、到中阶的学佛课程、然后到高阶的佛学研究,再透过僧宝的引导,协助大众深入法义、练习实践、体验佛法。「佛学者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去深入经藏,没有任何捷径;不过,一旦受益于此,就会被莫名深邃的佛法智慧所吸引,生命就会因而过得非常有价值。」


禅修学的观念与修行

擅长于钻研禅修学的越老师向学员们介绍道:「禅修近年来在西方经常是科学和佛教对话的课题,而禅修学是一门包含了佛教文献、义理和修行系统的学问,」从广义的「增上善学、增上信学」作为基础,来针对个人的涵养,进一步去修戒定慧,到狭义的「止观」修行,并以止修定、以观修慧,就能将学问转变成学佛的助缘,解行并重,相辅相成,因此会对禅修生起很大的信心。越老师进一步阐述禅修学的重要性,「修行是要协助我们修正自己的行为,从培养善心到锻鍊出止禅心与观禅心,并非只是静坐技巧的学习,藉由修行来提升人的品质,进而建设人间净土,」更应以正见为基础,通过法义的理解,让大众能够明确地分辨与检视什么才是真正的禅修课程,什么仅仅是浅嚐短暂体验型的工作坊和「类禅修型」的课程。


大马佛教的未来愿景

「许多大德对马来西亚佛教的未来愿景都有着广泛的认可和赞扬,而这乐观的愿景是结合了佛教学术进步的趋势和在家居士的修学与护持,同心协力培养出健全而强大的三宝,将乐观展望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高峰。」此外,越老师认为,「五师人才具足」的概念或许可被视为实现马来西亚佛教远大愿景的关键,一再强调在家居士应护持五师,即律师、法师、论师、禅师和经师,也要多鼓励优秀的青年来投身于出家的行列,并且接受最好的教育。常藻法师赞叹越老师为在家居士的典范,「在佛教学术界除了关心自己的领域,也心系于整个佛教与三宝住世的大事。」法师勉励学员们要遵循四预流支的实践:亲近善知识以获得启示和指引、听闻正法以了解佛法真义、如理思维以深化对佛法的理解、法随法行,将所学的佛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时刻实践佛法的教义。

◎文/罗志豪

◎图/叶丽芹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ddmmalaysia&set=a.196370313015885

【佛法研讀班】第一堂課報導

阔别四年的「佛法研读班」于2月9日晚正式开课!久违的实体课,凝聚了54位「学佛五讲」的结业菩萨,以研读、讨论、定制恒课、共修及报告呈现的方式,深入了解佛陀初转法轮说的「四圣谛」,进而达致探讨生命实相之意。课程以圣严法师着作《佛法纲要》中的「四圣谛讲记」为教材。

          下班后严重的堵车情况,并没有阻挡这群有愿心的学员。第一堂课,授课暨监院常藻法师引导学员建立正确的学佛态度及让学员透过小组讨论与回家作业的形式,理清自己的学佛目的与方向。在课堂中,学员有机会以集体创作的方式,绘制与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十二因缘」,再由法师做回馈及补充说明。「十二因缘」说明生命的流转与还灭,唯有知道生死是如何不断轮回,才能知道要如何还灭,让生命不需停留在枝末上的烦恼而得解脱。

          回答过程中,部分学员因害怕自己表达错误而却步,法师借机鼓励大家以一颗开放的心来面对自己当下能够理解的部分,允许自己与同伴在分享中逐渐提升对法义的掌握。在学习表达的过程中,自己也因此增上,对法义有更透彻的了解。

          法师表示,大部分的信众会开始学佛,都是因为佛法让自己感受到快乐与安心,想要逃离「不快乐、恐惧等负面情绪与想法」,这是停留在「世间法」的阶段,有追求与逃离的对立情况。如果只停留在这个阶段,不难发现,自己有时会面对「知道但做不到」的情况;有时也会质疑为何自己学佛了,人生依然会面对困难与考验;或者在自己面对困境时,依旧感到困顿与迷茫,开始质疑佛法是否能够帮助到自己。因此本次的课程将透过「闻、思、修」的方式,让佛法的学习与分享更为扎实,让学佛不停留于「悦心」与「安心」的阶段,而是能够达致佛陀所倡导的「净心」阶段。

          此外,本次的课程也会带领学员回归佛陀的本怀,了解佛陀说法的次第;了解佛陀说法45年,如何依据众生的根器引导及启发众生的佛性。讲义中,法师也用心地截取了一些相关的经文,让学员有机会从课程中接触经典,纠正「经典很难理解」的错误观念。

          第一堂课就在学员们欢快的讨论声中结束,祝愿这批学员能在学佛的路上,扎根学习,自利利他。

报导/摄影:叶丽芹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84371090882474&type=3

福慧啟新歲 · 馬來西亞民眾闔家回寺走春迎兔年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睽违两年,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疫情后首次恢复举办实体【2023新春系列活动】,道场内外张灯结彩,充斥着浓厚的新春气息,迎来近400人次于马来西亚道场和怡保共修处虔心礼佛拜忏、点灯发愿,春节期间回寺走春的民众更是络绎不绝,除了与佛菩萨团圆和僧团法师拜年,民众也为自己、家人与世界祈福,共同迎接「福慧自在」的大好年!

礼佛拜忏  净化三业得清凉

辞旧岁,迎新年。为迎接新一年的来临,许多民众趁着大扫除来除旧布新;佛教徒也把握因缘,在心灵上除旧布新,经由除夕拜忏来把自己在一年里所犯的过失「结帐」,净化身口意三业。副寺常施法师认为,「我们做过的好事几十年都能记得起,做过的坏事却在几天内就会被淡忘掉,因为存有如此心态,拜忏能让我们反省和承认自己的过错,并对其负起责任。」法师补充拜忏的功能着重于发愿和行愿,「不是拜忏过后就没事了,我们不仅要发愿改往修来,更要以实际行动来改善和提升自己的人品,再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与法相会  心不着境证菩提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是修了累世的福报才获得人身,种了累世的善根才闻得佛法,这是弥足珍贵的。「在这珍贵的生命当中,我们该怎么样让它发挥出更好的功能呢?」监院常藻法师把烦恼譬喻成地上的刺,为确保自己的脚不被刺伤,「佛典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把佛法的这双鞋穿上,不管走到哪里,我们的身心都能自主、安定,不随意受外境的影响。」法师以「不住一切法,不染万般境」向信众揭示如何调适人事物变迁对身心所造成的冲击,「不住一切法」教我们不要过于执着,我们就能用一颗欣赏的心去面对一切现象;「不染万般境」教我们看待一切现像其实是众缘所成的,只要能跨越「我的」或「关乎我的」范畴,我们就不容易起烦恼。

燃灯供佛  点亮世间无尽灯

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我们期许藉由点燃外在的灯来照亮黑暗,焕发起每个人本来具足的自性光明,当心中亮起了智慧和慈悲的光明,内心的无明就能被驱除。若人人能成为一盏自带光与热的明灯,「我们不但能照亮和温暖自己,也会为人间带来无限的温暖与希望,灯灯相传,灯灯相续,这便是无尽灯。」监香演莲法师引用《贤愚经》中的两个公案,即「圣友比丘与王女牟尼」和「贫女点灯」来说明供灯时发成佛的愿和发菩提心的重要性,「个人所发的愿就是人生的目标,也给自己一个明确前进的方向」,以愿导行,以行践愿,我们就能够坚定修行,自利利他。

实践佛法  福慧自在过好年

「人生不可能没有障碍的,因为没有障碍我们就不会成长,但我们要学会的不是去除掉所有的障碍,而是在这些境界中,内心还是可以不起烦恼。」常藻法师勉励大众要经常回来道场「充电」,透过修学佛法,期盼大家可以将佛法的智慧带回到日常生活中去练习实践、体验佛法。诚如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所言,当一个人听闻佛法之后回去运用,用了以后不管有没有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行为、人格和作风还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而且是一个接着一个影响下去,「所以用法布施是无限的布施,是大布施,这才是真正的福慧双修。」

◎文/罗志豪,图/李选胜、李梓铭、怡保共修处提供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
1. 除夕拜忏:https://www.facebook.com/100079287537495/posts/pfbid02Y5wQvw3P3Fbw6rATbVWKoPEzVTFb6Szkqgr7p1rA4T3EvP9zpfnZQD7cpmymjgFNl/?d=w&mibextid=qC1gEa

2. 新春普佛法会:https://www.facebook.com/100079287537495/posts/pfbid0363TFKr3TAkqVtsYsguuRS15R76jojZKfB7z7jFxAv9QT6uYxD7dK4adZGUqN96iTl/?d=w&mibextid=qC1gEa

3. 怡保新春普佛法会:https://www.facebook.com/100079287537495/posts/pfbid02yP4sXa9ikrD4SPcA1Dwnf7PMmeYvqSyxHLFGxyT9kwNN7miJdeQmFTa5QTkseHNMl/?d=w&mibextid=qC1gEa

4. 燃灯供佛法会:https://www.facebook.com/100079287537495/posts/pfbid0fKCSRS1SKnvNQ3VTQmdGBZQjJsxA63yGeHATyjUYk1rinQ517z5YnTewRHLh8uXjl/?d=w&mibextid=qC1gEa

馬大畢業生佛友會新春供僧~體驗漢傳佛教過年的殊勝喜悅

2月4日阳光明媚的立春早晨,20位马大毕业生佛友会,成群结队地来到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供僧和聆听法师开示,透过身心沉淀放松,体验汉传佛教过年的殊胜喜悦。

禅修的渐进

监院常藻法师非常赞叹马大毕业生佛友会的发心,选择用新春禅修、供僧的聚会方式凝聚会员。当天的聚会以禅修活动打头阵,法师与佛友们分享了禅修的重要性,如何从「散乱心、集中心、统一心、无我心」这四个禅修阶段,循序渐经地开启内在的自家宝藏,随后便与演让法师一同引导佛友们进行坐姿动禅与打坐。佛友们在道场宁静的禅修氛围与彼此共修的力量中,体验身心的放松,感受片刻的宁静。

积攒福慧资粮

参与的其中一位佛友表示,她发现在有法侣们的陪伴下打坐能减少自己的懈怠感,法师表示懈怠感是存在于每个人的,也鼓励大家在百忙中可以多亲近寺院道场,参与共修、佛法课程,乃至当义工,都能让自己与三宝及大众结缘,为学佛的路上累积更多的福慧资粮。

调整从自我觉察开始   

另一位佛友好奇提问到;「现今社会那些面对精神问题困扰的大众是否也能透过打坐安定身心?」法师表示,焦虑、忧郁、躁郁等情绪也是每个人情绪当中的一部分,当这些情绪出现的更为频密,乃至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作息与人际互动时,当下的内心是缺乏力量的,鼓励先透过动禅,并需要在有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禅修,因为老师可以依据学员的情况调整适合他们的禅修方法。此外,法师也温柔地关心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状态有不平稳的情况,可以先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探讨自己内在经常抓取的或放不下的是什么,从自我觉察中,自我调整。

好运从种好因开始

法师以:「新年期间大家经常会说什么祝贺语?」与佛友们开始互动交流,不难发现,许多祝贺语中都是大家所期待得到及展现的「果」,如:发财、健康、平安等,法师再深入地探问道:「那么,我们是如何地让这些期待得以实现呢?」,佛友们这才发现,原来这些祝福语是没有「过后的努力」的,只是单纯的期待它如中彩票般,自然「发生」!法师表示,虽然我们不能掌控所有因缘或者要求这些祝福都能逐一实现,但也要在随顺因缘中尽本分。法师也与佛友们分享了圣严师父如何在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僧袍下插管吊袋的情况下,坚持出院参与法鼓山的开山典礼,在忙碌于建设法鼓山的体制,同时示现诸多身体病症的情况下,仍然认为自己的晚年是美好的。法师表示修行并不是没有困难与障碍,而是在面对时,如何不被其捆绑,找到内心真正的平安、健康、自在。

从佛法观念到实修体验

此外,法师也分享到,佛法不应停留在观念的建设,更需要实修体验,才能更具意义与影响力!法师谈到自己从前在面对腰椎疼痛,需要接受治疗时,在疼痛中如何运用「默照禅」的方法,因此每周欢喜地出门接受治疗,让治疗过程变成上禅修课。

不辜负此生的福德善根因缘

最后,法师也鼓励大家感念自己此生有诸多因缘的成就,才能有机会听闻与学习正法,不该让这份难得的学佛因缘只停留在自己身上,反而应该透过自己的学习与实修,让这份受用也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协助每个人找到人人本自具足的平安、健康、喜乐。

当天的聚会也在供僧、捞生、午斋与导览活动后随之结束。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非常欢迎大众到来,透过心灵沉淀、启动内在的如来宝藏,以愿力来感动自己、他人与世界,为新的一年带来美好的祝福。

报导/摄影:叶丽芹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83308444322072&type=3

一人一恆課,行願報師恩~【2023緬懷師恩】

时光不觉一晃,圣严师父舍报已迈入第十五年了,师父色身虽已不在,但法身常在。不管是道场的空间设计、修行氛围乃至僧众的威仪,无不是师父的精神延续与法身示现。

为感恩师父的法乳哺育,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023年1月29日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缅怀师恩活动。当天有58位参与者,大家于一早9时前就齐聚大殿,静候活动开始。

以日常用功报答师恩

  监院常藻法师开示时,强调报答师恩的最好方式是回归到个人日常的用功,将佛法实践在生活中,这也跟《思益梵天所问经》中「佛说如是修行,是名报佛恩」相应。法师勉励大家以恒课安定身心,将学佛的受用与他人分享。 法师提及师父早年处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资源匮乏,依然道心不退,信念弥坚。今日的我们,才有因缘福报接触到师父传下来的法,用我们听得懂的佛法观念和方法来安定身心。

            法师开示完毕,旋即就是1小时10分钟的个人用功时间。有别于往年的统一进行方式,今年在报名时,参加者即选择了个人日常习惯的用功法门,包括禅修、持咒与念佛。不管哪个法门,全程以打坐为主,参加者也可以自行到观音殿经行。过程中,大众练习以最轻的动作,最松的心情来完成。即便用功方法各异,都是旨在收摄与安定身心。

把佛法明灯传出去

            个人用功完毕,随即由常藻法师带领诸位法师与大众进行传灯、供灯、发愿和回向。常藻法师简单扼要的向大众开示供灯的意涵。2500多年前,本师释迦牟尼佛以佛法这盏明灯,照耀这无明的世间,再经由历代祖师的艰苦守护,包括师父,佛法才能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我们这一代人有机会接触佛法,修学佛法,不能让它只停留在我们的身上,而是要分享出去,传承下去,让所有有缘接触佛法的众生也都能因佛法而开启自性的慈悲与智慧,离苦得乐。接着,大众随法师长跪诵念「一师一门,同心同愿」以及发《四弘誓愿》,在完成总回向及个人回向后,活动就圆满结束了。

回归最初的愿心

            结束后,几位参加者分享了个人用功心得。普遍上他们都能从这短暂的用功时段中获得内心的宁静。其中一位表示在面对腿痛、妄念的干扰时,觉察自己平日疏于练习,同时也发愿自己能落实定课,保持学佛的初心。另有参加者说共修的力量很重要,法师的开示是很好的心理建设,在用功时能起着凝聚心力的功效。也有的则分享今年的「缅怀师恩」的方式与往常不一样,流程简约安定,但却是最直接的让大家连结当初与师父结的法缘,以及内心本具足的佛性,回归到想要利益众生的那份愿心。她接着补充说:「凡夫的我们,难免在菩萨道上跌跌撞撞与停滞进退;今日彼此能共聚一堂,以修行的方式缅怀师恩,各自发愿,个人的学佛求法之路,或许也会因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走出其路。」

            简单的缅怀师恩活动,却带给大家满满的法喜。期许大家都能随时提起并用上佛法的观念与方法,互相照亮、温暖彼此,那我们就是与师父相应、与法相契了,这也是报答师恩的最好方式。

报导:梁演林,摄影:李梓铭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82202207766029&type=3

馬六甲士蘭道中學佛學會參訪

1月28日绵绵细雨的年初七,浇灭不了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洋溢的青春气息。因为一位中四的学生——紫妤菩萨的发心规划与带队,马六甲士兰道中学佛学会34位年龄介于13至17岁的成员,自费乘坐巴士远道而来参访。此规划是希望让佛学会的同学们可藉由参访佛教道场的当儿,亦能学习佛法。

        同学们抵达后,先在接待区写祈愿卡,并悬挂于祈愿树上,为自己与身边的人祈福。随后,同学们再移步到大殿发愿与供灯。导览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机会了解及体验禅悦境教的硬体设施,对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的墨宝含义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本次的参访也安排了「体验法鼓山的宝」环节,让同学们透过「夹豆子」游戏,初步体验禅修要领,负责带领这个环节的演让法师提醒大家,带着「放松与专注的心」来玩这个游戏。同学们用筷子夹起碗里的一颗绿豆或红豆,再把豆子放到对面的空碗,过程中感受自己内心的情绪起伏,或想法的种种变化,让平日忙着追逐外界变化的心,有机会与自己更亲近。

        紧接着,主持人正浩菩萨与同学们分享了由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创作的佛曲 「和心在一起」,藉由词中含义引导与鼓励大家,平日尽量暂时放下手机或刷「抖音」的时间,给自己一小段时间,静下来和自己好好相处,让自己一个时间只专心做一件事,如 : 吃饭时不看手机,拉近自己与「心」的距离,让内在更平稳安定。

        演明法师在关怀开示时也鼓励同学们, 我们过年要为屋子进行大扫除,也别忘了为自己的「心」进行大扫除,因为平日累积了许多烦恼如:生气、担心、紧张等,「心」大扫除能减少烦恼,让自己时时保持在「明亮及轻松」的状态。

        同学们在品尝义工菩萨用心准备的色香味俱全午斋后结束了当天的参访。参访结束后,陈凯庭菩萨表示在导览环节中,听到这一段话非常受用的句子——「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 ,他觉得很受鼓舞,只要从自己开始多做善事,就可以帮助到我们的社会逐渐变得更好。此外,侯瀚滨菩萨和多位同伴不约而同的表示,道场的现代化与简约的建设,完全颠覆了自己对「传统寺庙」的刻板印象,没有「点香」,没有「漫天烟火」,没有古旧的建筑物,他非常喜欢法鼓山道场的氛围,很庄严与安定,感觉非常独特,对他而言是非一般的体验。

       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秉持着「让每个踏进法鼓山道场的人都能有所收获」的精神,期许本次的参访能在这群中学生的心中洒下菩提种子,待日后因缘成熟发芽成长。

报导:张凤枝、叶丽芹,摄影:纪月红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82011837785066&type=3

1 ... 15 16 17 18 19 ...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