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命中的幸福源泉 馬來西亞信衆受持八關戒齋


人人都在追求的幸福与快乐,它究竟源自于哪里?只要我们使劲追求就一定能得到?其实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已广宣安乐与幸福的要诀源于止恶修善的戒学,并最大程度地融于生活中。那么,我们又该受持哪一些戒律呢?
“想了生脱死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因此,八关戒斋是佛陀为了让向往体验出家生活的在家菩萨所开的一个方便法门。”监香演莲法师说明,与会大众难得有殊胜的因缘不散心杂话、能摄心念佛,从而断除造恶的机缘,虽仅一日一夜,实质上是关闭了生死之门,所以多部经典中均提到若能如理如法地受持佛所制定的戒律,自然能得无量功德与安乐。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特于5月1日劳动节公假举办【佛一暨八关戒斋】,愈120位信众舍诸缘虑,发心求受八关戒斋,体验一日一夜简朴离欲的出家生活,一心一意地诵念佛号,旨在增长出世善根,发愿往生净土,通往无上菩提。大众在主法演究法师的引领下虔诵戒仪,至诚恳切地忏悔、发愿,完成授戒仪程,并于午后专注绕佛、念佛、拜佛及拜忏。
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在开示影片中提到,众生之所以有烦恼、痛苦是因为有物质的追求与享乐的执取,若想出离三界的苦海,应当奉行少欲知足,力行减法生活,则能少烦少恼;身心安定的力量越强大,对身边的人所造成的伤害与困扰就越薄弱,以五戒为基础而修习的十善法是持戒的根本精神。“造下十恶五逆罪的人,所有法门不可救,唯独净土法门可接引!” 师父补充道,往生净土需要具备“信、愿、行”三种资粮,只要信心坚固、愿力坚定、行持不断,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必能如愿。
在阅读师父的著作《戒律学纲要》中了解到八关戒斋后,罗德彪决定报名参与,一探究竟。他坦言,虽然年迈的父母学佛尚浅,但念佛对于他们来说是简便而有效的修行方法,并强调一心念佛的重要性。二度担任总外护的马启洲指出,参与法会主要是以安定的身心专注于持戒念佛,而护持法会则需依据流程与细节妥善安排一切,以确保与会大众能安心修行,“突如其来的变更或许会造成自己起心动念,但也因此有了借事炼心的因缘,提起了师父的‘四它’方法——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就能身忙心不茫地从容以对。”
戒律是产生一切善法的功德根本,如同大地承载与孕育万物。“植物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尽全力地绽放色彩与芬芳。”演莲法师形容信众们在最后一支香的精进犹如植物一般,即便在贫瘠与燥热的土地里,根部仍然会顽强地深入泥土,拼尽全力寻找水源。法师叮嘱大众要效仿这种难行能行的精神,就像太阳花在枯萎前的一刻,会将无数的种子洒落在大地上,等待雨后的滋润,重新发芽,茁壮成长。
◎文/罗志豪
◎图/李梓铭
其他信众的采访:

郭紫薇
第三次参加【佛一暨八关戒斋】的郭紫薇,希望通过此活动体验戒律精神,厘清持戒意义,并了解念佛法门。“监香演莲法师在开示中提到,生命中有障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能否将障碍转化为修行的动力和资粮,就是我们的修行功课,”当天早上所生起的情绪顿时消融了,对长时间坐念也不再产生抗拒,反而欢喜地完成了一整天的修持。

纪月红
透过补位成功被录取的纪月红特别珍惜这次修行的机会。与日常以数息来打坐的定课不同,念佛时必须高声念佛,口念、耳听、心专注,她觉得过程特别累,甚至一度觉得念佛法门不适合自己。然而,在最后一支香时,她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感受到身体和心合一,声音自然流出且清晰无比,没有一丝杂念。因此,她决定将念佛纳入每天的定课中。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40501 佛一暨八关戒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