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方法,當下就是全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真的清楚自己每天是如何度过,能意识到自己每一个念头的起伏?或者,我们是否仅仅随波逐流,顺应那些习以为常的生活节奏,让自己的思绪随着环境而转变呢?

4月20日至21日,近50位学员放下日常生活中的繁杂挂碍和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暂别忙碌的生活,于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参加【禅二】,透过禅坐、动禅、经行、瑜伽运动等方式,以及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的开示和僧团法师的引导,学员们练习并体验了放松身心的观念和方法,珍惜与自己内心相处的宝贵时光。

第一天午后,圣严师父的开示影片中以四念住来说明众生皆以“常、乐、我、净”的颠倒思维来理解生命和世间运作的现象,所以一直在六道中轮回,师父强调惟有從观“身、受、心、法”中建立正知见,才能圆满人格净化、照见生命实相,解脱轮回。

总护暨监院常藻法师提醒大家,禅修就是不间断地体验过程即是目标,觉照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散乱状态,渐渐的平复、收摄、时时刻刻回到当下,体验当下的每一口呼吸、观照每个起心动念。我们的惯性總是与生活中的人事物产生对立,总想消灭那些不顺心意的状况、或者把它扭转过来,所以常常活得很费力,而事实上若能提起正知见,练习对外境保持“知道”就好,不加以标签、不对抗,回到禅修放松觉照的方法、体验当下,就会发现心是松的、是不费力的。

第二天早晨天微亮,学员在户外进行八式动禅,在动中学习觉照“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当天圣严师父的影片中提到,正确的禅修心态,绝非为了要有怎样的结果而修,更不是要依靠或达到神通的能力,而是要先建立“不求、不靠、不等待”的态度,实实在在练习回到方法,观所有外在现象和自己心的现象,皆是因缘和合的,缘生缘灭都不是我们个人可以掌控的,过程才是实修的资粮。

学员李育全菩萨分享,在体验拉筋的同时也要放松,就如日常生活中面对问题时身体很紧绷但还要练习放松是很困难的,但借由拜佛时发的愿,当时就体会到发愿的力量不可思议,能把自己拉回当下,内心很欢喜;陈诗韵菩萨分享,“惭愧、忏悔、感恩、发愿”的礼拜让她深深感动,内心充满力量,期许这份力量能常常保温。

离营前,总护法师表示,禅修时的放松与安定是结合生活中的忙碌和紧凑,就如这两天大家在动禅和拉筋的拉伸中,同时体验放松。否则我们会把禅修和生活分开成为两件事,没事的时候才能放松。禅修是让我们随时随地以一颗放松与开放的心,提起觉照力来面对当下的各种际遇,即便有人在骂自己也只是清楚听到与知道,不紧张也不急着做回应。

文 / 陈妍杏
图 / 方顺才、叶潮新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40420-0421 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