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的品質 · 讓世界更美麗

品德看不见,却能在谈吐、修养与风度中表露无疑。秉持着提升人的品质,成长自己并成就他人的理念,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019年7月至9月期间,为孩子们掀开了下半年生命探索之旅。
课程四《让世界更美丽1》
幸福不是生活的顺遂,而是一种看待事情的心境。为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大家来到了双溪毛糯“希望之谷”展开了寻找幸福来源(知福、惜福、培福、种福)的探险旅程。希望之谷里的公公婆婆因为麻风病,而终身残疾且与亲人分离。圣严师父说“救苦救难的是菩萨;受苦受难的是大菩萨”,他们付出一生,让世界最终不再遭受麻风病的威胁。孩子们还亲手为老菩萨们送上了手绘感恩花,并附上祝福“谢谢您让世界更美丽”。悲剧使人反思,灾难使人成熟,爱心使人勇敢。本来战战兢兢的孩子们也因老菩萨的笑容,变得不害怕了。此趟亲身体会幸福不是理所当然,而在于用心感受,小菩萨们需回家完成《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功课。根据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我们不必每天都有值得庆祝的大事,很多快乐的小事累积起来的能量却能超过一件快乐的大事呢!
课程五《让世界更美丽2》
生命教育需要实践。因体会而感动,因感动而改变。继“希望之谷”幸福体会后,这一次孩子们将把幸福化作行动,成为真正的善行小菩萨。为了让孩子们有正确的观念来引导行为,《花婆婆》及《凯撒琳——五岁的蚊帐大使》叙述了当蜡烛点燃另一根蜡烛时,它自己没有损失,房间却更亮了。给予才是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当别人快乐时,你自己也会幸福。孩子们也在思路图的引导下了解助人的六大要素。除了清楚明了对方的需要和帮助他的原因,还得分析当下拥有的因缘和助缘,以拟定好个人的《让世界更美丽计划书》。尊重是与孩子沟通的前提;倾听是与孩子沟通的开始。孩子们与父母分享自己的计划书,并进行讨论即将展开的行动计划。在生命教育的环境中,必然经历许多情感历程。若要孩子学习无差别的生命关怀,就得将他们置入这样的环境里。当孩子经历了种种过程,我们的陪伴将是他们的后盾。
《结业典礼》
2019年悲心班即将画上句点。孩子们乘着“穿越时光机”,在不同的情景与活动中回顾了一整年的学习。今天,孩子们也与父母齐心合力把《让世界更美丽计划》的过程与成果在一场温馨又简约的茶会展示出来。孩子的纯真与善念感动了父母;父母的陪伴与引导成全了孩子的成长。这不就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感动生命的旅程吗?因此生命教育一直能持续做下去的场地即是家庭。真正的幸福是追不到的,它源自于内心。快乐的唯一方式是去创造自己的价值,使别人因你而过得更好,世界变得更美丽,这份善举也因你而一直延续下去。
报导:陈佩琪 20200721
摄影:杨培福、李梓铭 20200721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右边的FB Lo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