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想要學習的心——2018年【福田班】生命故事分享

文:林洄如

自己生命的转捩点是与法鼓山的因缘而开始。在师父圆寂的那一年,朋友邀约之下第一次到法鼓山上观光,也是第一次在简介馆里听到师父的开示。在师父开示里头的一段话”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要创办一个什么宗教,他只是说人世间的苦难与烦恼如何地可以用观念或修行的方法来处理或化解。”像当头棒喝似的重重的把我打醒!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宗教对这社会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对于自己似乎没有很大的帮助。那时候的自己只是觉得,我们若不努力的学习所谓的世间法来解决很多问题,问题就一直往自己身上来,自己就会累积很多的烦恼。

自己小时就读于由释金明长老创办的马六甲香林觉苑佛教小学,自小就开始接受佛学的熏陶,但渐渐的长大怎麽一直没有被敲醒呢?一直到自己亲自静静的坐了下来听了师父的开示,好像才恍然大悟”我离开了吗?”。自那一次到山上的观光后,回到马来西亚就到法鼓山道场开始上课,重回三宝地。刚开始常到道场共修时,自己静静的来,静静的离开,不想有任何的大动作,也没有想结识任何的新朋友或建立新圈子。知道道场有法师、专职与义工菩萨们在护持着道场的运作,觉得一切都很好,也无需踩一脚进去,反正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也不少,就是随喜赞叹的默默支持着大家。直到我开始上学佛五讲时,因缘具足的情况下禅修组需要义工的加入来一起承担,我也就随顺的担当起副组长的职责。

在自己未担起任何执事前,我们对义工(volunteers)都有着一种常态的定义 ——义工就是那些有钱、有闲的善心人士,来为这个社会做点奉献,让自己的生活能够充实有价值,所以会去当义工。然,对于现在大部分忙碌的人来説,也会抱着一种心态,等我”上岸”了,我就会去奉献。我还有很多其它的事需要学习来充实自己,好让自己能够尽快上岸!而这个”上岸”,好像也未曾真正的登过彼岸。为何? 因为,我们所被定义的上岸,其实是永无止境的在追逐”名与利”。我们所谓的价值观或时间的分配,都是耗在成长现象面上的生存技巧与个人能力的展现,来提升所谓的自我。而这些的自我的提升只有让心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疲累,因为那是往外的追逐与攀缘,并没有让自己往内心看来了解自我,消融自我。更不用说什么心的养分、心的锻炼与修为了。

当我担任了组长后,因为需要把活动完成,每一次的活动都从策划开始一直这样的陪伴到活动的圆满。这样一次一次的护持过程当中,原有的想法都一一的被推翻。心的力量其实是有层次的。通常,当我们的心还没有被训练以前,我们很容易被五欲带动着走。但当心是在透过方法往内的去练习时,我们原本内在的一种力量(愿力),或者是佛性,渐渐地会被带出来,而这股力量比欲望所推动起来的力量来得踏实、稳定及持久。

在这样的环境与过程当中,成就了我的观念与心的转变,也让我终于明白我们可以如何借境修心来体验自利利他。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在成长,每个阶段的心态也在变化。我自己与大家一样,抱着一颗想要学习的心来到法鼓山,一同与大家学习与成长。现阶段,我最想表达的是,期许自己能够在这个空间下彼此护持。生命与生命之间是环环相扣,紧密连接,彼此带动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学习。我希望我们真能互为彼此的善知识,让他人受益,让自己也受益,共同的来把佛法运用在这空间里,在自己的生活上、生命里。希望我们能在菩提道上互相扶持,学佛无碍,把这份欢喜带给自己,带给身边的人,为这社会注入一股安定清流的力量,愿让正法久住在这世间,让更多人受益!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