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2-1113 佛教當代關懷研討會

由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马佛青)主办,孝恩集团、马来西亚佛光山和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协办的“2016年佛教当代关怀研讨会”在2016年11月12日和13日于吉隆坡蕉赖孝恩馆举行。两年一度的研讨会今年以“禅与现代生活”为主题。大会邀请了法鼓文理学院校长惠敏法师和文理学院助理教授温宗堃教授,以及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常藻法师担任其中两个议题的主讲人。

主办单位关注到近来社会大众热衷于通过禅修来疏解生活压力与负面情绪,因此各种禅修活动应运而生。针对此现象,马佛青举办“禅与现代生活”研讨会,探讨现今禅修在各领域的发展,以及正确的佛教禅修观念。研讨会得到热烈的回响,现场约300位民众出席。

研讨会共有四个议题,分别从佛法、社会、科学和疗愈的角度探讨禅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法鼓文理学院校长惠敏法师与梁伟强医生探讨的议题是“禅修与科学”。梁医生在发表中提到禅修的医疗效用,他认为未来“非药物治疗”将是辅助医疗的重点,而禅修将在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惠敏法师则以佛教的“四念处”以及科学的三重脑理论,探讨禅修与心智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而谈到佛教禅修如何协助现代人类培养博雅的生活好习惯。

惠敏法师提到人类的三重脑分别是掌管生命功能的原始脑(身)、掌管本能情绪的次生脑(受)、以及掌管智慧的新生脑(心)。法师发现三重脑的演化理论与身、受、心、法等四念处的观察顺序,有不谋而合之处。如何让这三重脑好好发挥?就是通过禅修训练心智肌肉。当我们能观察、面对、处理心念的生灭,最后就能进入法念住的修习,了解无上真理。惠敏法师指出修行的关键是培养好习惯,法师提供了好习惯十戒:身心健康五戒——微笑、刷牙、运动、吃对、睡好;终生学习五戒——阅读、记录、研究、发表、实行。法师提到禅宗注重日常生活,小止观也提到五调,因为有了好习惯才能身心安定,进而得智能、得解脱。

常藻法师和温宗堃教授主讲的是“禅修与社会”。常藻法师首先厘清一般人对禅修的误解,并说明禅修是开发无我智慧的方法。法师提到禅修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关怀,并举出生活中落实禅修的四个妙用:一、情绪的调和与身心的安定;二、提得起也放得下;三、心中无事,安住当下;四、超越对立的慈悲关怀。常藻法师总结:禅修可以帮助我们从认识自我达到无我,以无我的态度来关怀社会,放下自己的利害得失,从个人的净化趋至社会的安定。

温教授则以个人的专长,站在“正念减压”的角度来探讨禅修与社会的议题。他提到正念是一种不带批判的觉察力和生活态度,因此正念减压课程不带宗教色彩,让非佛教徒也能得到修习正念的利益。温教授指出正念课程目前面临内外部的挑战,其中佛教界认为此课程将佛教世俗化,教学不如法。他以个人的经验和佛典为例,说明正念减压帮助了许多人,而佛陀曾允许非佛教徒学习正念禅修,因此现代社会应该思考要如何加以弘扬推广,并以跨领域研究加强正念的深度和应用方式,利益更多大众。

“禅修与社会”的议题引起广大的回响,出席者非常踊跃地向主讲人提出许多问题,显示大众对于社会课题之关注。

报导:郭紫薇,摄影:陈善沛、林铭訫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右边的FB Logo:

由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马佛青)主办,孝恩集团、马来西亚佛光山和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协办的《2016年佛教当代关怀研讨会》在2016年11月12日和13日于吉隆坡蕉赖孝恩馆举行。两年一度的研讨会今年以“禅与现代生活”为主题。大会邀请了法鼓文理…

Posted by DDM 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 on Thursday, November 17,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