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2 雙溪毛糯希望之谷義工行

位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双溪毛糯疗养院(Sungai Buloh Leprosarium),占地约570英亩,建于1926年英国殖民时期,1930年落成启用,曾经收容高达2000多名被无期限隔离的麻风病患。该疗养院现为国家麻风病控制中心(Pusat Kawalan Kusta Negara),也被称为“希望之谷”(Valley of Hope)。
在麻风病可以抗生素取得治疗之后,麻风病者已不再需要被隔离,麻风病为不治之症的事实也从此步入历史。该疗养院人烟逐渐稀少,随着时间洪流,现已成为记录着历史的文化遗产,也因此面对着被拆除的危机。
2016年10月22日(周六)早上九点,法鼓山二十四位义工有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清理仅存且残破零落的两栋古迹,用作将来办活动、展览、义卖和导览说明的地方,继续发挥关怀生命的功能。
清理工作开始前,组长对义工们说明这是80多年来多少人用生命在维护与经营的地方,成就了多少人安身立命的家园,为了对这些人间英雄致敬,提醒义工们以恭敬心来打扫每一寸的空间;以感恩心来用心整理,感恩有机会参与此等有意义的工作,延续前人的用心和努力,利益未来的下一代,让它发挥更广大安定人心的功能;以回向心来将感受到的法喜,分享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众生都能安顿身心,离苦得乐。
男众负责搬移破旧且沉重的橱具,女众则帮忙清洗被灰尘污泥掩盖的旧建筑,带着欢喜心为维护古建筑出一份力,令它焕然一新,继续把历史承载下去。清理完毕,义工们在痲疯病院参议会委员兼协调员陈彦妮小姐的导览之下,踏上时光机回到1930年,重温希望之谷还是麻风病疗养院时的点点滴滴。陈小姐称当年病人们从疗养院大门走入办公室的短短两百米路,是病人们踏上与世隔绝的抗病之路,心里充斥着恐惧与寂寞。
在陈小姐的导览下,义工们了解到病院启用后采用了人性化的管理,因此设备非常齐全,宛若一个小小区。里头曾经设有综合医院、研究中心、诊所、病患宿舍、菜市场、社交中心、学校、警局等,甚至设有各个宗教场所,扮演着安定人心的重要角色。原来义工们刚清理完毕的两栋古迹,曾经是牙科诊所和眼科诊所。
该疗养院当时虽住满了麻风病人,但病人间相处和睦,自力更生,躲开了大都市高压生活,宛若小小的世外桃源。病人们更透过自己的巧手学习园艺,种出了许许多多令人赏心悦目的花卉,更打响了双溪毛糯“花都”之名。该疗养院甚至在麻风病的治疗取得突破性的贡献,并将治疗方法传至世界卫生组织,使得麻风病最终成为一种有药可治的疾病。
报导:吴国俊,摄影:陈善沛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右边的FB Lo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