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2 生病與探病的藝術 專題講座報導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在八月二日的晚上,举办了《生病与探病的艺术》讲座。虽然是上班日,依然吸引了近一百三十五位信众前来聆听,人潮挤满了禅堂。主讲人郭惠芯老师,现任台湾小区大学生死学讲师、安宁志工培训讲师,同时也是屏东监狱荣誉教诲师及《人生》杂志专栏作者。

郭老师以轻松亲切的话题,让现场听众活络了起来。老师先以自身临终关怀的实际例子提醒大家,生病的人对他人的关心有更高的敏锐度。病人会用敏锐的心看着探病的人走向他,这时就决定了我们的关怀能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所以,探病的人怀着什么信念与表情,影响了是否对病人有增上的效果。郭老师在与现场听众互动时,要求大家要练习以爱的眼神望着对方,还要准确地表达爱意,随时调整与病人交谈的高度,以及如何握住病人的手等等。

探病的人应该具有传达爱的信心,而这些都是需要反复操作演练的。郭老师建议听众多接触禅修,一来让禅修安定探病的人,二来让自己时时刻刻活在当下,这样才能使病人感觉到探病的人与他同在。能练习到当下只有一个念头,就能透过分享、赞叹、感恩与祝福,来陪伴生病的人。

郭老师也指出探病时经常误踩的地雷。我们要避免把生病现象与道德产生连结。生病是身体四大不调的表征,不应该贴上罪与业报的标签,而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也不要提供医疗建议,以免病人对当前的医疗方法失去信心。此外,还要尊重、留意每一位病人的独特性,这也意味着探病没有一定的作业流程,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其不同的习惯要求。

讲座尾声,郭老师指出临终关怀的四全照顾——全人、全家、全队与全程,以及临终心理的五阶段论—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与接受。最后,老师叮咛我们,把病人交给医生,把生命交给信仰。在场的听众都非常赞叹郭老师,能以幽默轻松的方式为大家上了一堂严肃又有意义的生命教育课程。

报导:罗健强,摄影:邹委桦、方迎璋 

◆欲浏览此活动的照片,请点击以下FB相簿的连结:
郭慧芯老師講座【生病與探病的藝術】(02.08.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