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6 果慨法師與蘇意琴菩薩【以法相會】對談

配合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首度举办的慈悲三昧水忏一系列的文宣活动,果慨法师在大马繁忙的弘法行程中也安排了一个对谈。这个以『以法相会』为主题的对谈也邀请到了马来西亚企业界曾经荣获各个杰出奖项的苏意琴菩萨一起来分享曾经参与法会的点点滴滴。主持人是马来西亚护法会前召委林忠鸿菩萨。两个主讲人以自己实际的学佛经验,从出家和在家的佛弟子身份切入,分享各自在生活中对佛法的体验。

对谈的开始,主持人问苏菩萨第一次与法相会的因缘,苏意琴菩萨娓娓道出自己学佛的因缘。在2003年,荣获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的她,因为这个荣衔的缘故顿时成为媒体的焦点,接受了多次访问以后,内心就觉得不扎实。之后被一个朋友带到台湾的某个道场参加水陆法会。素来对佛教行义有诸多顾虑的苏菩萨,在参加了两千多人的大法会过后,当下就被坛场的庄严给摄住了,后来完成法师交代的功课——诵49遍的《心经》,内心感觉安定了。这一次参加水陆法会的体验,让富有善根的苏菩萨了解法会并非为了保平安和祈求物质的回馈,而是明白因果法则。每当生活中发生了某些事情,她就会内省之间果与因,减少对事情的批判,想办法处理问题,这样反复练习了以后,逐渐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改善了。

苏菩萨一段精彩的分享后,主持人提到农历七月是大马办法会最盛行的季节,于是请教果慨法师有关法会的历史和如何让初学佛者对法会有正确的概念。果慨法师说法会是中国汉传佛教的特色,佛陀时代并没有所谓的诵经,佛陀一般是在应供结束以后为布施者说法,然后由阿难尊者背记。当佛法传到中国以后,鸠摩罗什法师边翻译经典边说法,这就是最初期的『法会』,说法的用意是让大家可以把佛法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尤其在面对问题时,恰到好处地处理。发展到后期,法会则是祖师大德结合了汉传的文化所制造的一套修行方法,以证三昧得解脱。然而宋朝后,法会却沦为一种消灾超荐的表面工具,与因果法则背道而驰。纵然如此,经忏佛事对于佛法在中国的流传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法会庄严的氛围,依然能够启发参加者宿世的善根,达到起信的作用。果慨法师进一步的说明一般上学佛的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相应法会的让人有盲修瞎练之感,而比较相应学术的则被归类为光说不练。两者之间其实是应该相辅相成,若参加法会而不明法意,佛法就会渐渐衰微。

延续以上法会的话题,苏菩萨提到今天是她母亲往生的第六个七,也分享了为母亲做最后佛事的点点滴滴。十年前,苏菩萨初学佛之时已经接引家人一同学佛。母亲往生后,大体安置在家,大家庭的成员都彻夜为母亲助念八小时。整夜没睡觉的苏菩萨到了隔天天亮以后,抱着忐忑的心情,深怕碰触遗体时仍是僵硬的,然而触摸时的温暖觉受,让她安然释怀,再看到母亲遗容的慈祥红润,激发了苏菩萨对三宝更稳固的信心。纯佛教仪式的往生佛事氛围非常祥和,家属都没有哭闹,而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也感受其中的庄严。最令人赞叹的是佛事以后,所有家属,无论老少皆坚持要茹素四十九天。对于这段佛事的分享,果慨法师赞叹地回应苏菩萨,说一场往生的佛事之所以可以这么祥和,主要有三个重点,其一是对三宝的信心;其二是生者安则往生者安;其三就是家属的孝心,最能够感动诸佛菩萨。果慨法师也分享自己俗家母亲去年往生佛事的一些经验和自己对安宁疗护的心得。

接下来主持人问及共修对学佛的重要性,果慨法师举了一个例子,禅宗形容修行就好比『牧牛』,一百人牵一头牛一定会比一个人牵一头牛容易,共修就是这样的原理。因为整个共修的环境和氛围最容易让一个人显发自己善根。实际的例子,果慨法师提到为往生者助念其实就是一种共修,让个人减少妄念,一心一意地念佛,悲伤也比较不会生起。最后法师补充说不管自修,共修,或者是闭关专修都是朝向同一个目标,即是要把止观的方法用在生活之中,在面对境界之时可以有自主能力,以智慧一点一滴处理所有的顺逆境。

谈到把佛法用在生活中,主持人也请教了苏菩萨的亲身经验,身为一家公司的老板和领导层,又荣获多个杰出奖项,所要接触和处理的事情自然也繁杂许多,在纷扰的企业作业中,苏菩萨是如何看待压力和挑战的?苏菩萨提到自己学佛以来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应(看见瑞相或神通之类的),但是最大的收获就是面对所有现实的人事物,都能够欢喜地接受。苏菩萨进一步说明如果在面对某些比较棘手的问题的时候,难免还是会感觉胸口疼痛,这时她就会去观察这个痛,过后就会没事了;果慨法师回应说这是一种往内破执着的方法。苏菩萨印象比较深刻的个案,是发生在公元2010年,祝融吞噬了她的工厂,当时的她站在人群中,是非常淡定地接受,更正面的解读大火是把本来的烦恼都给烧掉了,一切可以从新再来。

这段分享的结束,果慨法师非常赞叹苏菩萨处事的睿智,并改用甘地的一句话,『佛教徒不是一群佛陀的门徒,而是活出佛陀样式的门徒』来勉励所有的听众,希望大家可以把佛法活泼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简短的公开发问环节后,主讲人各自做了小小的结语。苏菩萨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只有照顾好自己每天的言行举止,才算是称职的佛教徒。果慨法师则以一个故事作为总结,法师提到圣严师父在69岁那年某一天的早斋时,突然站起来向所有的出家弟子说:“法在我身上没有断掉,在你们身上会不会断掉就不知道了?”。这一句话在果慨法师心中不断地发酵,反复揣摩如何才能让佛法不在自己的身上断掉?后来才发现只有把佛法用在生活中,才能让法延续下去。如圣严师父叮咛僧俗四众佛子的共勉语,第一句就清楚地交代『信佛学法敬僧,三宝万世明灯』。这场对谈在一片法喜充满的氛围,圆满的结束。

报导:陈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