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5 果慨法師宣講【大悲心水陸法會】

法会是汉传佛教的特色,是大众进入佛门的基础。但其意义究为何?普罗大众抱着怎样的心态参加法会呢?法会一词,意即以法相会,古时候的法会汇聚大众的参与,是一场大型的译经说法集会,和现有的法会形式不同。一般大众并不了解,导致现有的法会已经失去了其意义。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013年8月5日(星期一)晚上8点举办了一场水陆法会宣讲,邀请了从台湾总本山来的果慨法师为大众讲解法会的意义,主题为「大悲心水陆法会」。果慨法师说道,经忏佛事在元明以前是一种修行的法门,可让修行者开悟证三昧的解脱法门。到了元朝忽必烈入侵中原后,由于战争杀了许多人,为了安定社会人心,大量地做经忏佛事。导致原本作为修行目的的经忏仪轨从元明开始,演变成目的为超荐消灾的法会,而失去了原本修行的意义。

水陆法会是汉传佛教最大型的法会,集合了汉传佛教所有的经忏修持法门在内。果慨法师提到有的经忏仪轨里的故事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比如《梁皇宝忏》、《慈悲水忏》,其目的在于起信,以信仰入门,接引更多人修行学佛。修行最困难的是在于信,故事可以让人起信,继而发愿,才能投入修行。

法鼓山水陆法会最大的特色是万行坛,专为义工而设的万行坛是属于流动而非固定的坛场。如果义工在菜市场采购,其坛场就在菜市场,体现了行住坐卧是修行的精神。除此之外,法鼓山水陆法会仪轨经过重新修改,完全不同于其他任何道场的仪轨。修改的缘由是发现传统的仪轨有很多错误之处,以及道家的思想在内,并不符合佛法的经教,因此而决定重新修改整个水陆法会的仪轨,还原汉传佛教的法会修行原貌。果慨法师也谈到,整个法会仪轨修改的背后动用了相当庞大的社会资源。法鼓山与台湾学术界,包括了中央研究院、艺术大学等合作。而且,这些学术界的人士各来自不同的宗教背景,包括了道教与伊斯兰教等,大家共同为水陆法会仪轨做监督和修正,体现了汉传佛教宽大的包容心。

果慨法师指出,圣严师父告诉我们,经忏佛事应该是修持的指导和实践,而非谋财工具。法鼓山是以禅修和办教育为主的道场,为什么需要办水陆法会呢?水陆法会仅是一个作为弘扬佛法的媒介,其目的是让一切根器的众生得度。法师透露,2008年中国奥运启发了他的灵感,决定成立网路分处共修,让更多人有机会修学佛法。网路分处共修的目标是要让法鼓山走向世界,并且没有时空的限制。果慨法师分享说道,开始实行网路分处共修之际,就创下了记录,这个成果带给了法师很大的鼓舞,想要继续把佛法分享给世界更多的人。

为了因应这个时代的转变,法鼓山也跟着在改变。今年,法鼓山准备把APP应用在水陆法会,并且推出云端牌位。除了科技的结合,也把法会的意义回归到佛法修持的内涵层面,让大众了解写牌位的同时也是在修慈悲观。此外,以现代科技书写牌位的推行,同时也结合了家庭伦理的意涵。因为,年长一辈的信众对于科技的运用不熟悉,身为年轻一辈的孩子就需要帮助长辈们填写牌位,无形中就拉近了家为成员间的距离与关系,恰恰也就带出了圣严师父提倡的心六伦之家庭伦理之精神。

期愿法鼓山这项新的实行方式,能够改变中国千年来的佛教思想,也为世界带来改变,大家共同来创造一个人间净土。

报导:李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