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5 果慨法師主講【心淨國土淨——懺悔法門之自他兩利】

2013年8月2日,晚上八点到十点,果慨法师莅临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为大众讲解《心净国土净——忏悔法门之自他两利》。那是关于忏悔法门的一个概说,是为了来临的《法水沁凉——慈悲三昧水忏法会》做好教育大众的准备,以期让大家掌握忏悔法门和法会的内涵和意义。

忏悔法门本来就是汉传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门。但是,由于大家没有抓稳它的根本,随着时代的流变,它渐渐地流俗了,变成只是消灾、超荐的法门而已。

大好的一个修行法门就这样被拉底了。有鉴于此,果慨法师一开始就跟大家说,这一次要把大家带到解脱法的层次。所以会站在解脱法的角度去谈。

法师提到修学佛法的核心是:忏悔→戒→定→慧。故,忏悔法门是修道的基础。不论我们修什么法门,我们都需要修忏悔法门作为基础。忏悔也可以成为独立、完整的修行法门,可以从基础,次第渐进,直入佛道。

法师说我们要微笑地忏悔。因为犯错是我们的常态,好像呼吸一样地平常。所以犯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犯错后,要面对和改过。什么是清净呢?清净就是发现不清净,然后忏悔。所以,发现不清净是让我们得到清净的第一步。佛教的忏悔法门是佛的慈悲方便。每一个人都会犯错。如果一切的戒,只有犯法而没有悔法,那么任何一个众生也没有学佛、成佛的可能了。

接下来,果慨法师跟我们讲解了忏悔的定义、来源和种类以及正确的观察业果。忏是从梵语,忏摩的音译。而悔是华文字的悔往的意思。故,忏悔一词是华梵双举。忏的定义是止断于来非,简单来说就是发愿未来。悔的定义是耻心于往犯,简单来说就是观察过去。忏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佛陀时代僧团在每半月的布萨诵戒时,犯过者于众前忏悔,以长养善法,维系僧团清净所举行的仪式。正确观察业果的三种特性:业果决定、业果不失和增长广大,让我们能够更清楚业果的运作,进而愿意去承担和改过自己所造过的业。忏悔的种类可分成三种:作法忏、取相忏和无生忏。前二者称为事忏,无生忏则称为理忏。而能让我们得三昧,证解脱的是无生忏。

谈到忏悔法门的仪则,基本上需要具五缘:请十方佛菩萨等、诵经咒、说罪名、立誓言以及如教明证。这是汉传佛教的忏仪基本上会具备的五项内容。而一般上的忏仪可以分成三大类:1)通过礼拜的方式,比如《千佛忏》;2)经文+佛号,比如《梁皇忏》、《三昧水忏》和《八十八佛》;3)天台忏法,比如《法华三昧忏》、《净土忏》、《大悲忏》。

果慨法师一再地强调说忏悔不是把罪消掉,而是愿意把它扛起来。如果我们能够扛起来的话,代表我们的心有力量。当我们的心有力量的时候,这些罪对于我们来说就不算什么了。最后果慨法师提醒我们:诵经不如解经,解经不如行经。意思是说,我们诵经需要去了解经文背后的意义。然后更重要的是要去实践它。正如古德所说的:诵经千万遍,不如做一遍。

报导:小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