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忏」如同镜子,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悔」则是擦洗改过,透过忏悔转消烦恼,就能以清净的身心承接善缘种子。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_1跨越千年时空, 《水忏》举出的种种罪相, 依然切中现代人的内心问题。 展开忏本,随着忏文一一看见自己的种种过失与烦恼习气。 坦承过失之后,带着清净身心领纳清凉法水, 为生命开展安乐自在的新气象。

《水忏》全名《慈悲三昧水忏法》,相传由唐末的悟达国师,遇迦诺迦尊者化示三昧法水洗疮,濯净宿世怨业,因感其殊胜而作忏,使后世众生都能得受法益。此忏一出,便盛行千年不退,各地僧俗无不广为熏修礼忏,或自修忏悔,或用以共修、超荐累世怨亲眷属,是汉传佛教重视的一部忏法。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在《学佛知津》一书,便用水的概念,说明忏悔即是把自己的心,放进佛法的清凉水中,借着一次又一次的忏悔,使染污罪垢的心逐次恢复清净。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_2法水澡尘垢,由此理解制忏者的深心,《水忏》取水的净除之意,契接忏悔法门的修行精神,引导大众从自心深处发惭愧、忏悔,以法水洗净身、口、意三业的染污。

忏悔,是汉传佛教重要的实践法门之一,藉行忏清净身心,消除罪障。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身心难免会出现种种障碍,拜忏便是从至诚恳切的忏悔中,将障碍一一去除,如同一滩浊水经过沉淀后,自然变得沉净清朗。因此,忏悔也可以说是修学各种法门的前行功课。

《水忏》以忏悔烦恼、业、果报三障为主轴,分上、中、下三卷,详列出种种罪障,引领礼忏大众逐一忏悔,并发愿不再犯;特别的是,忏文还先提醒我们该用什么心态来忏悔,即便我们起初生不起惭愧心、忏悔心,也很容易随着忏文的引导,发起忏悔三障的深心。

 

(摘录自〈人生杂志〉)

 

【慈悲三昧水懺 – 法會緣起的故事】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_3

 

【懺悔的意義與作用、方法】

(聖嚴法師—大法鼓0063)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_4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_5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_6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_7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_8